返回

铁凝短篇小说、散文随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嘴不停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临近春节的酒店,到底比往常显得亢奋。散客已经不多了,年终的各类会议开始在这里爆满。大堂内设着一些蒙有红台布的会议签到桌,从四面八方赶来省城开会的人进得酒店,忙着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会的那张桌子。那些桌子上都摆着写有会议名称的标牌:表彰会,总结会,新年度战略研讨会,同乡亲友恳谈会……什么的。每张签到桌后面都堆着山一样的会议礼品盒:某某岛的“无污染海鲜”;某某城的红酒新宠“玉树临风”;某某开发区的“多功能杀菌活氧机”;乃至某某乡的“祖传手工龙须面”……猛看上去,走进大堂的客人好似立刻置身于一个年货批发市场。

    包老太太也是这酒店的来客之一,她来参加一个表彰会。本来,春节近了,能不出门的人就不愿意出门了。况且包老太太年逾七十,丈夫户老先生还躺在医院里。可是,包老太太来了。

    乘坐了三个小时火车的包老太太进得酒店并不急于签到,她急着寻找洗手间。包老太太与同龄的其他老太太相比,身体状况良好,唯一的难言之隐是憋不住尿。为此,凡遇长途旅行她便提前在内裤里放置“尿不湿”。回想第一次去超市为自己购买“尿不湿”,包老太太臂弯里?着塑料购物筐,做贼似的在货架前逡巡了几个来回,竟是不敢下手。仿佛她要攫取的是样见不得人的东西;又仿佛,只要这东西一进了她的购物筐,她可就真的老了。一个年轻女导购员过来想帮助犹犹豫豫的包老太太,说孩子多大,我帮您选个合适的型号。包老太太吭吭哧哧又说不出来,只是想原来这玩意儿也分大小号啊。“尿不湿”之于包老太太,始终是只闻其名,未见其物。包老太太养育孩子的时代中国还没有这东西,后来她的第三代被养育时她又没管过他们。那么,她至少该买大号,她是个大人。但包老太太不敢说要大号,似乎一说大号导购员能立刻识破她买这东西是为了自己。最后她胡乱拿起一包中号的,红头涨脸地离开了超市。回家一试,包老太太明白了,敢情这“尿不湿”的所谓大、中、小号,是幼儿范畴的大、中、小。即使大号,配的也是幼儿中的大幼儿;包老太太的屁股再瘦小(包老太太的臀部属瘪瘦型)也当属成人之规格。因此不仅中号她无法穿用,大号也照样不行。包老太太急中生智,索性将那东西稍作改良,摈弃了四周起固定作用之“裤腰”和“臀围”部分,单取中间那一条厚实而又柔软的吸水力极强的无纺布棉垫。试用了一阵子之后:包老太太基本满意。再逢出门,因为腿间有了“尿不湿”,人就从容了许多,也不至于打头天晚上就滴水不进了。包老太太从不跟人探讨婴儿的“尿不湿”之于老人的方便,这属于她个人生活的小秘密。最初垫上它,包老太太有过一阵隐隐的堕落感,再严重一点她就要说自己这是“沦落风尘”了,虽然,世上所有的婴幼用品本是最为洁净、天真再加上一点无助感的。那么,应该是无助感比较贴切。包老太太也曾想到过这个词,但是包老太太自尊一生,乐于助人,绝不情愿“无助感”这样的词往自己身上靠,宁肯“堕落”或者“风尘”,至少那还有点幽默的成分。用到后来,包老太太甚至还找到了一点点更年期之前使用卫生巾的感觉。用了一辈子卫生纸的包老太太,在停经前不久才赶上用舒适方便的卫生巾,只可惜一切都在瞬间结束了,她的例假,她作为确凿女人的生理特征……如今,自从她的腿间有了“尿不湿”,很快她就从“堕落”啊“无助”啊等等词汇中走了出来,因为“尿不湿”竟能使她回忆起那么一点确凿女人的青春感,或者说女人青春的确凿感。包老太太对待生活的态度基本是乐观的,她总是能在看似倒霉的情境中寻摸到那么一点让自己主动起来的蛛丝马迹。

    这样,乘坐了三个小时火车的包老太太走进酒店,顺利找到隐在大堂一侧的洗手间。事毕之后换上一片干爽、崭新的“尿不湿”,包老太太神闲气定地来到洗手间的大镜子跟前,洗手,外加稍事整理自己。这时的包老太太,怎么看也不像年逾七十,也就是五十岁出头吧。她那一头灰黑色的弯曲自然的假发没把她衬出老来,反而为她平添了几分真实、活泼的俏。这就是包老太太的聪明,不愧是化妆师出身——包老太太是她们那个城市影视中心的资深化妆师。包老太太历来反对白发老人染黑发,黑压压的好似头上缠着块黑布,怎么看也是假。哪儿如她头上这顶假发套,和年龄和面庞总是有个自然的过渡与呼应。这就说到了包老太太的面庞,毕竟已经七十多岁,脸上没有深刻的皱纹,但两腮的肉已经下垂,下巴至脖颈的衔接处也显出松垮。但包老太太有两条好眉毛,和一副轮廓清晰、常显滋润的嘴唇。这副嘴唇若放在旧社会,那是典型的樱桃小口,包老太太便也可称得上是位旧时的美人了。可包老太太偏偏看不上自己的嘴,为当代不少男女演员化妆的包老太太,欣赏的是时下流行的大嘴美人,也许正所谓缺什么想什么。包老太太也不倚仗着化妆师的方便就在自己脸上大动干戈,她不文眉也不文眼线——那是低级整容,把人脸弄得木呆呆的,且呈现一种凶相儿。她只把本来不错的眉型再择素净一点,轻扫些许眉粉即可。她的脸就看着那么亲切柔和,一整个儿是位神采奕奕的老年职业女性。

    神采奕奕的包老太太回到大堂,在属于她的表彰会的桌前签过到,领取了出席证、餐券、会议文件、房间钥匙以及礼品盒——她们这个会的礼品是红酒新宠“玉树临风”。包老太太提着两瓶“玉树临风”找到自己的房间,打开,进门,怎么回事?大白天的屋里黑麻咕咚,气味也不好。包老太太正摸索着去开门廊灯,就听“噼”的一声台灯亮了,原来桌前坐着一个人,这人压着嗓子叫了一声“包老师”。

    包老太太走到桌前,借着台灯一看,原来是小刘啊,从前跟她学过化妆的,后来到省里发展,现在自己开了服装公司,在当地个体私营企业主里,也算得上一号人物呢。

    小刘说,她从与会者名单上看见包老师的名字,又知道和自己同住一个房间,挺高兴的。这个表彰会表彰的是各界精英啊,包老师是老有所为的代表人物,她早就知道由包老师任化妆师的两部电视剧都得了国家级大奖。其中一部剧获的是单项奖,奖的就是化妆啊。小刘说话,用的是气声:不敢使大劲儿、不使劲儿又说不成句的那么股劲儿;怕谁听见、又怕该听的人听不见的那么股劲儿。受了这气声和气氛的传染,包老太太便也压着嗓子与小刘寒暄,但这种竭力控制音量的语言方式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