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墓畔回忆录(墓中回忆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节第(1/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的记述

    几乎看不见妇女,没有车辆,成群的野狗。由于行人都穿着皮拖鞋,由于没有马车的喧闹,由于既听不见钟声也听不见铁匠的锻锤响,到处是宁静的。默默的人群从你身边擦过,仿佛他们故意不引人注目,而且仿佛是在逃避别人的目光似的。在你漫步途中,市场和墓地交替出现,好像土耳其人活着只是为了买、卖和死。街市中间那些没有围墙的墓地是优雅的柏树林:鸽子在树梢筑巢,分享死者的安宁。不时可以看见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它们同现代市民和四周房屋极不协调:好像无限的法力将它们搬进这座东方的城市。没有任何欢乐的迹象,没有任何幸福的印记:我们看见的不是人,而是一群被阿訇牵着、将被士兵宰杀的用来祭献的羊。除了饕餮没有别的欢乐,除了死刑没有别的刑罚。在监狱和劳役场之间耸立着一座宫殿——那施行奴役的卡皮托利山。那儿,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守护者,细心保管着瘟疫的”根苗和专制的原始戒律。

    于连不像我那样坠入五里雾中:

    于连的记述

    由于通向运河和港口的斜坡,君士坦丁堡城内令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人们不得不在所有通往这个方向的街道上设置一道道挡土墙,阻止雨水将泥土冲下去。车辆很少:同其他民族相比,土耳其人使用的驮马多得多。在法国人的居住区,有几台供女士乘坐的轿子。也有一些载运货物的骆驼和马匹。我们还看见一些土耳其挑夫,他们手持又长又粗的棒子;他们可以一头五六个人,迈着整齐的步伐,搬运庞大的物件。一名挑夫也可以扛非常重的物体。他们用一种由肩及腰的钩子,非常灵巧地搬运各种包裹,而不必用绳子捆绑。

    从君士坦丁堡到耶路撒冷

    在君士坦丁堡,我登上载运希腊朝圣者到叙利亚去的船只

    我的记述

    船上大约有两百名乘客,其中有男人、女人、儿童和老人。统舱内,两边整整齐齐排列着数目相同的草席。在这个共和国里,每人随意做他的家务:妇女照顾孩子,男人抽烟或煮饭,教士们聊天。到处都听见曼陀林、小提琴和里拉的声音。人们唱歌,跳舞,放声大叫或高声祈祷。大家都非常快乐。有人对我说:“耶路撒冷!”同时用手指着南方;我也回答说:“耶路撒冷!”总之,如果心里不害怕的话,我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稍许有点风,水手们就收帆,而朝圣者叫道:“Chritos,Kyrieeleison!”风暴一过去,我们立即恢复勇气。

    在这里,同于连相比,我就相形见绌了。

    于连的记述

    我们准备出发去加法①。我们是十八日星期四启程的。我们登上一艘希腊船;船上载着至少一百五十名去耶路撒朝圣的希腊人,其中有男人、妇女和儿童。这样,船上就显得非常拥挤。

    我们同别的乘客一样,有我们自己的口粮和我在君士坦丁堡购买的烹调用具。另外,我们还有大使先生送给我们的另一批种类相当齐全的食品,包括优质面包、火腿、香肠、各种葡萄酒、朗姆酒、柠檬,甚至还有治发烧有效的金鸡纳酒。这样,我们随身携带的食品是非常丰富的,但我用起来仍然很节省,因为我知道我们的路途遥远。船上到处是人,无法走动。

    ①加法(Jsffa):位于现在的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一带。

    由于船上肮脏和种种不便,不过十三天的航程显得非常漫长。有几天天气不好,许多妇女和孩子病了,到处呕吐,以致我们不得不走出我们的房间,到甲板上去睡觉。我们等希腊人闹腾完了之后,才在甲板上吃东西,这比别的地方自在得多。

    我穿过达达尼尔海峡;我接近罗德岛②,为了在叙利亚登岸,我雇了一名引水员。由于没有风,我们停在旧时的歇里多里亚角对面,滞留在亚洲大陆以南。我们在海上停留两天,不知自己所在的位置。

    ②罗德岛(Rhodes):爱琴海中的希腊岛屿。

    我的记述

    天气晴朗,气候暖和,因此,所有乘客晚上都在甲板上露宿。我同两个粗野的希腊僧侣争夺后艏楼的一个角落,最后他们无可奈何地把地方让给我。九月三十日清晨六点,我还在睡觉,突然被一阵嘈杂声吵醒。我睁开眼睛,看见朝圣者都朝船头方向凝望。我问出了什么事,人们回答说:“Signor,ilCarmelo!”(老爷,卡梅尔山!①)卡梅尔山!昨天晚上八时开始刮风,我们在半夜已经到达同叙利亚海岸遥遥相望的位置。由于我是和衣睡的,所以马上起身,打听哪里是圣山。大家都殷勤地指给我看;但是,由于我们对面的大阳正在上升,我什么也看不见。此时此刻有某种宗教和庄严的气氛;所有朝圣者手持念珠,用同样的姿态保持肃静,恭候圣地出现。领头的教士高声祈祷:我们只听见他的祈祷声,和在风儿推动下船只在闪光的海面上滑动的声音。当人们重新看见卡梅尔的时候,喊声又在船头升起。终于,我自己也看见这座在阳光下像一个圆点的山。此时,我仿效拉丁人的榜样跪倒。我丝毫不体会我在发现希腊海岸时感到的那种惶惑。但是,看见以色列人的摇篮和基督教徒的祖国时,我心中充满喜悦和崇敬!我很快要登上这片奇迹的土地、来到最令人赞叹的诗篇的泉源、亲临这个从人类的角度说曾经发生改变世界面目的最重大事件的地点。

    ①卡梅尔山(leCarmel):位于以色列,被视为加尔默罗会教派的摇篮。

    ……

    中午,风停了;到四时,又起风。但是,由于引水员的无知,我们超越了我们的目标……下午二时,我们重新看到加法。

    一条船载着三名修士离开陆地。我同他们一道乘一只小艇;我们穿过在岩石中开凿的险峻的通道进港;那个地方连土耳其小船都不容易进去。

    岸上的阿拉伯人淌着齐腰的深水朝我们走过来,为的是将我们背上岸。此时,出现一个很滑稽的场面:我的仆人穿着白礼服,而白色对于阿拉伯人是显贵的颜色。他们认为于连是酋长。他们抓住他,将他抬起来,尽管他表示抗议;而我多亏我的蓝色服装,不那么显眼,于是被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背上岸。

    现在,且看当时那个场面的主要演员如何叙述吧:

    于连的记述

    令我非常惊讶的是,我看见六个阿拉伯人过来将我抬上岸

    -->>(第1/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