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泽东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尾声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激起了他最初的政治雄心。他的独特兴趣在于历史是如何演进的。他认为理想和非凡人物的坚强意志是历史的关键所在。

    这类集活动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人物与空想知识分子不同。

    他具有军人的心智,兵权之剑倚挂在史籍之旁。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甚于最为闪光的逻辑真理模式。他鄙薄技术,对于机器能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观点不轻易苟同。在经济领域他可不是行家里手。

    毛泽东、拿破仑、丘吉尔和戴高乐都是这类集思想和行动于一身的人,这类志存高远者颇难博得“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赞许。走出书斋拯救自己国家的特立独行者终会成为传奇人物,而且很难把他们与那些曾激励过他们去行动的圣贤英雄区别开来。

    不是毛泽东的思想对历史有巨大贡献,而是他的行动实现了他的思想。

    对于20世纪中叶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毛泽东的主要功绩在于统一了中国。这个国家的幅员和多样性与整个欧洲相当,但常常缺乏政治上的统一。在20年代,中国变得如此衰败和混乱—像一盘散沙,如孙中山哀叹的—以致许多中外人士本能地认为,不可能把中国合而为一了。

    毛泽东领导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统一的时代之一,方言在逐渐消失。学校教育使孩子们易于辨认打上了“新中国”印记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邻朝鲜的森林。共产党组织的网络使当时中国28个省的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一本书能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毛主席语录》那样被亿万人诵读。人们甚至一边哀叹这本语录成了知识分子的紧箍咒,一边还是把它作为一种统一的力量顶礼膜拜。

    中国由毛泽东领导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这在中国人的眼中尤为重要。这恢复了中国人崇高的自我形象。“东亚病夫”的崛起足以使亚洲的其他国家对其新产生的能量感到紧张。毛泽东年轻时心忧天下,所担心的莫过于中国遭外敌人侵而覆亡。

    自1949年宜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来,正当壮年的毛泽东意之所欲已得到时间证实。当北京宣布核试验时,中国年轻人便神情激动起来。政府同人民之间的默契使外国军队—不管是苏联、美国,还是日本的—都不可能“威吓中国”。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呢?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都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不过,毛泽东也创造了两个概念,它们使基于支柱顶端的理论大厦更具有特色。他极为恼恨僵化,他用自己欣赏的观点取代了欧洲马克思主义定律,这就是:一切皆流,永远如此。

    在毛泽东看来,革命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环顾四周时看到的是无数的不满星火,并渴求用变化之杖来搅动罐子—这是毛泽东施政过程中两个恒定不变的东西。

    我想,他全然没把社会主义视为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则不同,他们宣布以前所有社会主义者的思想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对如何策划夺取政权,毛泽东像计算尺般的精确。可是,他追求的社会却不能以科学法则来划定。

    毛泽东的优点在于他永不自满,总在追求一种更具人性并能深深感觉到的社会主义。如果说,德国人发明了作为科学的社会主义,那么可以说,毛泽东尽其努力使社会主义柔化成一种社会道德。他不仅需要一个新国家,而且需要一种追随他的新公民。

    毛泽东的弱点是在年老时并不十分清楚他想要什么类型的社会。他父亲似乎对他的影响极大(赋予他全力以赴的斗志和对敌的专注);有时似乎又是他母亲的影响支配了他(赋予他安享一种道德生活的既定目标)。

    毛泽东在他自己的有生之年闻名于中国以外的世界。在中国3000年历史上绝无毛泽东这样的人物。而令人回味的是,这个在农村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极少关注中国以外的事。两次赴俄是他仅有的国外经历。

    会见埃德加?斯诺时,他已年过四十。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与外国人建立一种较为持久的关系。他终生没有掌握外国语言。

    在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毛泽东的视野和热情只限于中国。

    其他国家仅在这样的范围内才能引起他的兴趣:或者它们干涉了中国;或者它们具有中国能学习的思想和经验。

    身为伟大而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毛泽东的精神锐气也注入了世界意识。在许多国家,“毛主席”这一有助于跨越文化障碍的亲切的尊名,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家喻户晓的用语。在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语录》译本的数量之多使《圣经》也黯然失色。

    即使是孔夫子,他的学说也从未传播到如此之多的国家。成吉思汗以其影响名扬欧洲,然而他没有学说。毛泽东是“第一位以朴素而直率的语言同世界谈论我们的切身利益的中国人……”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毛泽东是各种各样的反殖民主义形式中的主要的人格象征,他比苏加诺、尼赫鲁、纳赛尔更具魅力。因为他知道,要在落后的民众中实施新政,不仅是诅咒西方,而且需要在本土有一个依靠自力更生的整体变革。

    在西方,我们不习惯接受在远东崛起的、有巨大影响的政界人物。一位中国人站在世界历史的界岸上向我们招手—这就是毛泽东的新奇之处。尽管他是大地的儿子,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他已作为20世纪世界政治巨人之一而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我想,就他的盖世影响看,只有罗斯福、列宁,或许还有丘吉尔和戈尔巴乔夫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正是这位中国圣人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其民族主义倾向是如此之强以致准备将社会主义束之高阁,如果它不能拯救和繁荣中国的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中发射出两颗最具反响的子弹。1960年他与苏联的联盟破裂使国际共产主义联盟寿终正寝;10年后他向美国敞开大门,把一个两极世界改变成三角关系的世界。

    他所施展的技巧令全世界惊讶,全世界由此领略了中国人的谋略之深。

    毛泽东在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的时间内再造了中国社会。毛泽东的一些改革已迅速消除。然而毛泽东主义时代社会变迁的另一些影响将持续到未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