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泽东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2)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美国记者正确地估计到,毛泽东和尼克松第一天下午的会谈确保了尼克松此行的基本成功。

    《人民日报》用了2个版面和7幅照片报道了尼克松那天的活动。中国电视台播放了10分钟的实况。自此,大多数普通的中国人不再扭扭捏捏地面对美国来访者了,如果见到他们经过,即报之以注目和微笑。

    双方态度的改变,似乎比毛泽东在一个小时的角色中所能表明的还要出人意外。但这一现实的改变是不可否认的。毛泽东只是在他的安乐椅上指挥。如果说毛泽东尚未取得至关重要的胜利的话,那么他对美国人不是取得了生平第一次的隐含胜利吗?

    对毛泽东来说,这“改变世界的一周”不是一支突如其来的幻想曲,而是其逐步施展的策略的一部分。几年来,他一直认为美国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逐渐减弱。在1970年,当尼克松真正对中国表现出兴趣时,毛泽东更加做好了准备。

    1971年3月,一支美国职业乒乓球队到日本参加世界锦标赛。中国邀请了几支国家球队在回国途中到北京比赛,有几名美国队员极想去中国。恰巧,就在他们离开日本的那一天,美国政府全面开禁,允许美国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队员对中国队员表达了这一意愿。

    随即,周恩来发出电讯到日本,说北京已决定反对邀请美国人。但病魔缠身的毛泽东捕捉到了新的想法。1971年4月6日深夜中毛泽东对尼克松饶有兴趣地评说了北京制定政策的过程。毛泽东说,中国政府一向坚持在两国人民互访的墓础上解决一些重大的问题。他承认:‘活来,我认为你的做法是时的、、我们就打了乒乓球〕”**1975年10月,《南华早报》援引《纽约时报》新闻服务处威廉?希尔的报道,谈到这件事(毛泽东的一位友人C.P.李说,是毛泽东否决了周恩来的建议芜夜,他再一次翻阅外交部建议不邀请美国运动员的文件—已经被周恩来和他自己批准过了。他用“昏沉、模糊的语言”叫护士打电话给外交部的王海容告知取消这一决定。没有别的录音或任何人的劝告,护士感到进退两难。她决定电话通知王海容‘。美国人于是受到了邀请。’‘

    这一举动为尼克松来访迈出了象征性的重要一步。周恩来很快明白了毛泽东对美国问题看法的实质。数月后,周恩来不加渲染地对美国客人说:“毛主席碰巧感兴趣”与华盛顿改善关系。in〕这位舞台经理巧妙地表达了导演的说法。

    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的直接背景是美国的越南问题。尼克松以娴熟的技巧竭力掩盖美国在越南的无能,他想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中与中国缓和关系。

    如果说越南刺激了尼克松,那么从毛泽东的观点看来它成了中美妥协的障碍。尼克松依然处在战争带来的极度苦恼中,他需要毛泽东的帮助以解除他脖子上的这一不祥之物。毛泽东希望能超出越南考虑问题,但他又不能超出太远,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强大压力迫使他继续援助他那烦人的印度支那盟友。

    从某种意义上讲,尼克松走进毛泽东的书房时,毛泽东实现了他的主要目的。

    整整四分之一世纪,他对美国的要求仅仅是美国不要去做某些事。他在40年代后期(当时华盛顿正在援助蒋),在1950年(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在1953年(艾森豪威尔正强迫中国在朝鲜停战),在1954年和1958年(台湾海峡危机)以及在1966年(一些美国军官想打赢越南战争,从而给中国一个震动),一直担心美国会对中国突然打击。

    在毛泽东看来,美国在亚洲的扩张似乎已止步于尼克松和他之间的小地毯前。如我们所知,他在夸大美国的衰败;然而,他又正确地估计到了尼克松的出面是一种担保,美国和中国多年内不会再发生战争。

    假如毛泽东认为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幻觉可消失在最高级首脑脚下的尘埃中,那么这是颇有道理的。

    美国侵人远东的用意何在?尼克松带着越战的满脸愁云来到中国。美国东方之行的使命何在?对尼克松来说美国准备与中国共享亚洲的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普罗米修斯主义在亚洲的真正作用何在?尼克松遇到了美元下跌的麻烦,他要来请毛泽东“帮忙”结束越南战争。

    然而,积极的合作谈何容易。美中对话几乎还处在幼稚阶段。

    同今天的情况相比,那时每一方对对方政治的了解都远远不够。

    毛泽东和美国人当时仅在一个国际争端上有了共同的视点。

    双方都援助巴基斯坦因东孟加拉湾(原属巴基斯坦)问题反对印度的斗争。

    毛泽东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越南问题,这一点对依然卷人越战的尼克松来说做不到。另一方面,美国也要从他的“和平结构”的长远角度考虑亚洲的未来。为了不让人说自己抛弃了印度支那朋友,毛泽东不得不对此略而少谈。

    苏联问题也是这样,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同双方有着不同的关系。足以震惊的是,一向攻击“赤色分子”的尼克松,比毛泽东更急于想知道苏联对“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反应。毛泽东看得更远些。在1972年,毛泽东的反苏和亲西方倾向比美国方面还要大,这一点相信是可能的。

    尼克松直截了当地问毛泽东:“在对中国最直接的威胁中哪一个更大?是美国的侵略,还是俄国的侵略?”叫毛泽东的回答强调了苏联的威胁,然而,美国方面果真理解并欢迎这一暗示吗?

    毛泽东希望尼克松在他的算计中把中国放在第一位,尼克松却没有理由那样去做。前两次,毛泽东曾希望华盛顿能更慎重地对待中国共产党。他觉得罗斯福和杜鲁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低估了中国共产党,而且杜鲁门在中国介人朝鲜前夕其立场依旧未变。难道毛泽东现在还没有具备使美国重视中国的资本吗?

    然而,毛泽东也谴责了美国对中美合作的迟疑,他对美国的看法存在矛盾心理。强大的美国在过去曾折磨过毛泽东的中国。

    不过,毛泽东也怀疑美国是否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分自信和消极被动之间,华盛顿能找到一条折中之路吗?

    毛泽东的矛盾心理的根源在于他年轻时对西方的复杂感情。

    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不同,毛泽东很难使自己依附于这样一种势力。是的,美国很发达,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