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让人吃惊的。而对于华国人而言,被美国当作敌人进行多年的妖魔化之后,对美国民间这种深厚的种族主义情结,尤其具有深刻的领会和心得。种族主义是美国社会的无可救药的毒瘤,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主要维系力量之一,没有种族主义的粘和作用,美国将会陷入解体的危险。当然种族主义不是凭空发生的。它的前提是垄断利润和利益输入(英特尔和微软就是代表美国向全世界征税的),它的结果是美国具有世界资源分配上的优势地位。能够实现别人达不到的富裕程度。
西方的富裕和发达是基于在地球资源分配上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就是建立在垄断价格的基础之上的。而第三世界在国际市场上以竞争性价格出售产品,则是一个不能动摇不容更改的前提。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西方的富裕和发达才得以维持,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所言“发达以不发达为基础,少数人富裕以多数人穷困为条件”。现代化在资源制约之下,永远只是一部分人的价值,缺乏普及到全人类的物质基础,是精英主义者所能够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以破坏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为前提。所以现代化这个无须证明的价值。是彻头彻尾的精英主义价值。
美国决不是什么“多极世界”的拥护者,甚至不是“一超多强”的拥护者,美国需要的地位是完全彻底的主导地位。在世界资源短缺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美国追求的是完全的不受节制和协商的资源分配权,而不是目前在资源占有和利用上的优势地位。因为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进展,剥削穷人不再是富人富裕的条件,所以富人和穷人“两极分化”的和平共处的必要性趋于消失,这才是美国的追求,这才是文明冲突的内在逻辑。
垄断利润就是新的全球利益的核心。西方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主要阵地,坚持不懈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推销“小政府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期实现第三世界国家接受自我限制的原则,清除最后的对跨国公司的限制力量。使得跨国公司可以自由地发挥起垄断优势,借以加强西方国家在世界资源分配上的控制和决定性的优势地位。而华国的所谓“与国际接轨”热潮,不惜血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行为。应该说都是符合西方战略利益的,而关键在于西方如何利用这一过程榨取更多的利益和让步。
现代化和民主是西方冷战和后冷战意识形态的两大支柱。是帮助建立精英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因素,是吸引第三世界国家走精英主义道路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因为现代化和民主能够实现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精英优先”,改善精英们的社会地位。华国主流知识精英刻意把现代化和民主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来推介,并把它们宣布为所谓“人类的普遍价值”,其实现代化和民主都是隐含“精英优先”的精英主义预设立场。
现代化观念的核心和魅力在于:肯定人们应该得到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予以满足的正当性。现代化观念本身就是“感觉第一”的消费主义和“追求老子天下第一”的精英主义的肯定性前提,这个前提符合人们的最原始,全面否定了人与自然是否应该协调,人与人要不要和谐相处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化是一种价值而不是科学,是一种无须证据和证明的基于人类和本能的价值。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除非人们能够突破“物质不灭”和“能量守衡”规律,否则以有限的地球资源是无法支持全部人口实现现代化的,所以富裕和发达是没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技术越进步,人们在技术帮助下所能够达到的生活水平越高,每单位个人所需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就越多,以有限的地球资源所能够支持的富裕人口就越少,现代化所能够覆盖的人口范围就必须进一步缩小。
所有的民主都不可能不是“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的民.意代表不可能是普通工人和农民,只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们。代议制民主唯一目的就是要求广大民众,对基于精英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各种施政策略进行“票决”,对何种不同利益集团的精英主义执政集团进行选择,而永远不可能依仗票数优势选择出毛.泽.东那样的平民主义者和平民政策,实质上就是对精英进行政治利益分赃进行挑选和合法性追认。因而也不可能在任何程度上进行有利于平民的制度变革,促进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的利益协调。所以民主不过是精英阶层需要的、对精英主义政治分赃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全民追认的政治形式。
所以现代化和民主的预设立场并不难予以解读,这种预设立场在国际关系上是符合西方国家利益的。不仅是有利于在全球推广精英主义制度,而且精英们将在这个制度体系中获得国内的优势地位。在建立国内社会分化的同时精英们在国内成为一个不受民众欢迎的阶层,因此精英阶层必然向西方寻求道义和外交乃至军事支持,条件当然是对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予以优先确认。
在后冷战时代这种思维方式以两种奇特的后果表现出来,以华国为例,自改革开放开始的二十年内,华国迅速由基本独立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完成了“产业技术边缘化”过程,在思想领域抄袭模仿也迅速完成了华国知识界的“意识形态边缘化”过程。
在最近20年的企业生存状况变化趋势下,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最不符合边缘化企业的要求,所以被迅速边缘化。形成一种半死不活的边缘化生存状态。
从深.圳的企业结构看,多数没有社会负担,员工年富力强,肯于为开拓市场夜以继日地干活,同时企业发展目标也不可能有长远打算,完全是为了改善当前的个人生存状态而工作,为纯利益而工作,因此最符合国际市场企业分工的边缘化企业条件,所以迅速成为西方大企业与华国市场之间的必要桥梁。从这个纯为市场服务的企业目标而言。规模小反而是一个优势,对技术开发能力没有追求是正恰如其分的,但是要求员工具备学习和掌握操作技巧的能力,只对占领市场感兴趣是正确的。对赚取差价的兴趣多于对产品开发的兴趣才是与西方企业合作的关键。
从1980年代开始,西方的精英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都被当作改革开放的意识形态来介绍。在一个时期之内,主流媒体就是以此为中心的。对华国本身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反而看不见了,整个知识界都热衷于西方精英主义思想的引进和阐释。这是一种典型的意识形态边缘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