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音乐大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二章 戮(2)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潜在对手。

    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是无法更改的,富裕和发达的生活不仅不愿意改变,而且成为一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优越制度和自由(就是不受主动克制地被满足)的表征,还不能一下子完全扭转,因此可以预料,发达国家最后一定会成为美国的敌人。所谓“民主国家之间没有爆发战争”的趋势是不会长期存在下去的,这种局面只是一种假象---在共同敌人消失之前、盟友还是被需要之时的假象,在第一步战略目标还没有实现所以第二步目标还没有提升到议事日程时的假象。

    世界人口在1800年前后达到10亿,用了接近300万年时间。第二个10亿在1930年达到,用了130年时间,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1975年人口达到40亿,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今天世界总人口已经突破60亿。与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世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工业所主要依赖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同步增长,而且由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人均资源消费量还在继续递增。能源消费的增长尤其是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今天世界经济所依赖的能源97.5%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工业产值的70%以上,是在对不可再生资源加工中取得的。

    世界钢铁产量在1950年为1.8.9亿吨,1968年突破5亿吨,1972年达到6亿吨,1974年突破7亿吨。目前钢铁产量处于稳定状态,徘徊在7.0-7.5亿吨之间。作为现代消费主义标志产品的私人轿车,目前每年销售量约3500万辆,其中美国约1500万辆,西欧约1360万辆。目前世界每1000人汽车拥有量为92辆,美国达400辆,西欧368辆,日本为383辆,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华国和印度每千人均为5辆。

    再以能源消费为例,世界能源消费量(换算成标准煤)从1850年-195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从1亿吨增加到25亿吨,1988年超过100亿吨。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850年的115公斤,增加到1950年的1000公斤,1995年已经达到人均2055公斤,1995年美国人均消费11312公斤。华国人均1083公斤。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尚不能认为人口对地球已经形成绝对过剩,已经达到什么增长的极限。但是富人不肯与穷人一起过大致平等的生活水平,他们要在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下生活,因此世界资源就明显无法支持这样的愿望。其中美国表现得尤其突出,绝对不肯为了环境和子孙后代牺牲自己的富裕和发达,减少自己应该首先承担的义务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就是再明显不过得例子。

    由于华国人口基数巨大,虽然人均数量很少,但是总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9。华国的钢铁产量占1/7强,从这里也可以大致领略到。为什么华国成了美国的头号敌人。

    1930年代,奥地利的哈耶克。在与波兰的兰格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论战中,以其特有的右翼观点而在西方学界声名狼藉;而1974年此人竟然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连他自己也高兴得老泪纵横,认为是替自己恢复了名誉。到了1990年代,此人被华国的精英主义者捧为“二十世纪的先知”,看作自由主义的祖师爷。

    在战后作为西方精英阶层深刻的结果,也是对平民力量的妥协结果的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1970年代末期被英美精英主义者批判为“英国病”。撒切尔和里根的上台,就是西方右翼势力在政治上得势的最明显标志。西方的精英阶层已经在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内。完全忘却了对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反省成果,拒绝与弱势阶层的利益协调,全力推进丛林法则又成为西方精英的“永恒的利益”。

    19..8.9年美国国务院一个不知名的官员福山抛出的“历史终结论”,迅速被英美媒体,捧为新自由主义的经典,继而又被包装为人类文明的经典,华国的精英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也糜费了大量的心血。

    1990年代,美国所谓战略家极为活跃,对美国的国家战略确立起到了很大的总结和推动作用。其中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就可以看作美国单边主义的宣言书,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历史的重建》则是美国单边主义的总路线

    列宁称“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确实按照今天的社会现实看,西方精英主义制度确实是已经山穷水尽。这个山穷水尽已经由无可缓解的深刻人地矛盾来体现,精英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现在遭遇的就是自然的硬性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明冲突叫嚣。已经是西方种族主义者准备进行人口消灭战争的前奏,华国人尤其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西方的富裕和发达是西方新的不可动摇的基本国家利益。这个利益的实现基于西方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和西方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产品实现。维护这个利益也相应地需要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促进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上升、促进对垄断地位有消解作用的国家权力的自我限制;二是防止关键技术的转移,以西方的金融实力加强垄断资本的竞争地位。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解体和破产和被并购。消除国家权力对垄断企业的限制和消灭市场上的中小竞争者,给资本以完全自由,是西方国家坚定不移的目标。

    美国企业能够在世界市场获取垄断利润是资源输入的基础,资源利用规模巨大是美国富裕和发达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富裕和发达就是每个美国人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也是美国在丛林法则中仍然能够维持社会整合的基础,所谓的“大馅饼理论”就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物质财富充分涌流”,这显然能够大大地缓和美国精英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美国精英阶层和民众基于以上共识,形成了共同一致的种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并持久不衰,其唯一奥秘就在于此。美国之所以为美国的要害,就是利益输入、种族主义和财富充裕的三位一体。对于没有物质充裕的美国,有兴趣者可以去查证一下,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加油站一共发生过多少起为争夺几加仑汽油而发生的枪击事件。

    在这次美国遭到“战争袭击”(小布什的权威定义)后,美国政客和媒体精英的露骨表演,以及体现在民.意测验中的美国深厚的种族主义情绪,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