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计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毕业论文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志告诉我们:“你们两个走出广场右侧就是,不远。”

    我们两个走到鞍山旅社门口,恰巧有一个人面容憔悴、眼睛略带红丝(显然是刚刚下夜班的工人)从北面虹桥方向走过来,吕慧晨客气地问道,“同志!鞍山旅社在哪?”

    “你瞎呀!”那个人头也没抬,夹着饭盒,径直向南走去。

    我们两个被这不知所以然的回答,弄得晕头转向。我四下里看了一圈,眼睛还好使。猛然一抬头,我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可不瞎咋的!”吕慧晨抬头,也看到了鞍山旅社四个大字的匾牌耀然大门之上。

    安排好住处,按照省统计局的吩咐,我们先到鞍山市统计局找工业科送我们去鞍钢。鞍山市统计局负责交通运输统计有一男一女,那个男同志自告奋勇,陪我们去鞍钢。他领着我俩在市委附近的一个有轨电车站,上了电车,穿过市府广场、五一路,来到和平桥站下了车。我们走到鞍钢和平桥门岗,吕慧晨拿出省统计局给鞍钢开的介绍信,门卫拒绝我们入厂。

    市统计局的男同志:“他们是省统计局到鞍钢运输部了解情况的。有省里的介绍信。”

    门卫:“你是哪里的?”

    男同志:“我是市统计局的。”

    门卫:“省里的同志不知道进厂必须到公司接待处换介绍信,你,怎么也不知道?”

    市统计局的男同志嬉皮笑脸地说,“省里的干部来了,还用得着换介绍信!让我们进去吧?”

    门卫:“行,到接待处去换介绍信!”

    “我们先回去?”市统计局那个男同志瞪着一双核桃般的大眼睛,带笑不笑,问我们两个。

    吕慧晨看看我,又看一看大门里的宏大的厂区,不知道该说什么。

    下午,我们两个又到了统计局。那个做交通统计的女同志接待了我们。她问道:“怎么样?资料和情况都搜集全了吗?”

    吕慧晨:“那位男同志呢?”

    女同志:“和你们一起走了,还没有回来呀。”

    吕慧晨把上午去鞍钢的经过跟那个女同志说了一遍。女同志自言自语,“原来是这样……。”她若有所思,然后说道,“这样吧,你们两个先看一看运输部的报表和报表说明,明天再说。”

    吕慧晨:“可以,那就麻烦你了。”我们两个仔细地看了运输部的年报、季报,以及报表说明。往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指标数字。

    鞍山给我们留下了不太愉快的印象。我们问路的那个(从外表观察)钢都工人也许只是无数工人中的几十万分之一,市统计局的那位干部,也许只是几十分之一。这次感受不能用 “可见一斑”去定论,只能是“窥豹一斑”了。不过,此种现象如此高密度的出现,实在容易造成误会。

    去锦州,恰恰出现了一幕与鞍山有着鲜明对比的情节。也是早晨下火车,照例还是问路,也是一个工人模样的路人。我们问他,去锦州铁路局怎么走。从我们问路的地点到铁路局确实要有三次转折;那个同志不厌其烦地解释着,同时一直把我们送到能够看见锦州铁路局的大门和办公楼,他才又顺着原路回去。我感叹这个锦州人的热情,吕慧晨说,“好人还是有的!”

    提到好人,让我想起了在大连黑石礁海滩上的情景。早晨不少人在赶海。海边上,不知道有什么好东西,人们顺着涨潮落潮的海水边缘,不断地哈下腰,拾些什么。我和吕慧晨也在沙滩上拣一些小蛤喇。一个小女孩,手提一个小筐,筐里多半是蛤喇。我俩好心好意地走到她身边,我说,“来,小孩,给你。”我俩把拾到的蛤喇准备往她的小筐里放,小女孩急速地把筐藏到身后。瞪着一双不屑理睬的黑眼睛,说了一句,“死的!”

    我:“死的?怎么知道是死的?”

    小女孩:“活的?能给我!”

    吕慧晨仔细看着手中的几个蛤喇,看不出来是死是活,扬起胳膊,把蛤喇撇向大海。我掂量掂量手中的小蛤喇,不像空壳;于是,我找了一块小石头,把蛤喇放到大石头上,砸开,流出鲜血。吕慧晨哈下腰仔细看着砸碎的蛤喇,拿起石块扒拉扒拉,肯定的说,“活的!有血有肉。”他抬起头,寻找那个女孩,已经不见踪影。“怎么说是死的?”他自言自语。

    我问吕慧晨:“大连黑石礁海滩上的那个小女孩,怎么看咱俩?”

    吕慧晨:“真是……啊?”

    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她为什么会把我们看成是不可信任的人呢?当然,那个时侯雷锋还没有出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观念经过“五四运动”,以及之后几十年的不断革命,在那个时代已经没有(或很少有)什么控制力了。

    编写《交通运输统计学》讲义开始了。我们两个钻进图书馆几天,搜集了图书馆里能够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整理了跑过的一些交通运输单位收集到的资料和笔记。虽然通过到铁路、公路、海运和大企业看了看,也只是对交通运输统计实践有了一些蜻蜓点水一般的认识,不过编写讲义倒是信心十足。

    首先要确定编写的思想、观点、理论基础和方法。我们一致赞成以“多快好省”的总路线为我们编写这个讲义的主导思想,充分体现总路线的精神。确立实事求是,与现行统计制度相适应、又有理论指导的前瞻性的观点。理论基础当然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到编写方法,吕慧晨说,“分两大部分编写,第一部分是概论,第二部分是具体的统计内容和统计方法。关键是写好第一部分,把我们两个的编写思想、观点都体现在这里。你看怎么样?”

    我:“应该!要有新意。还要把多快好省相关的统计指标分类排队,归纳整理出来。关键问题是以什么作为我们讲义的主线——灵魂性质的东西。”

    吕慧晨:“李老师一次在快下课的时候提了一句‘经济方程式’, 我觉得挺有意思,可不可以作为讲义之中方法论的灵魂?”

    我:“可以考虑,我对‘经济方程式’也十分感兴趣。只是老师没有讲透,我也思考过。”

    吕慧晨:“思考到了什么程度,我听听。”

    我:“方程是数学范畴,反映的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数量(恒等)关系。我理解,经济方程式是可以表达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关系的,它应该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或形式。与化学方程式一样,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