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计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最后的课堂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58万人,1930年一季度减少到108万人,四季度消灭了失业。大工业的职工人数由1928年的310万,增长到1932年的650万,增加1倍多。劳动生产率以1928年为100%,到1932年,工业部门达到141%,建筑部门为104%,铁路运输为176%。国民收入1932年增加到450亿卢布,比1928年增加85%。职工的全年平均工资比1928年增长68%。

    王老师讲课的特点,从笔记本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很多章节的论点,都是以大量的(或较充分的)统计数字来作为论据的。也可以说,王老师是用统计数字讲授《经济统计学》。特别是一些反映事物本质的指标,比如人口中的城市人口比例,自立人口中的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比例,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离婚率,平均寿命等等。有中国的数字,有苏联的数字,有美、英、法、日等西方国家的数字。他在黑板上书写一行行、一列列的数字之后,并不做过多解释,只是提醒同学们注意,如,“这个是苏联的,这个是美国的,这是中国的……这个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初年的,这个是五年计划末年的……。”

    也有一些很难搜集到的历史数据,王老师上课的时候像教小学生似的,不厌其烦地书写到黑板上。比如,讲人口统计时,他把从1741年到1956年其中的33年的中国人口数字写了一黑板。我的笔记本上整整记了密密麻麻的多半页。下面我列举几个关键年代的人口数字,清康熙(公立1741年)人口数1。434亿人;中华民国建立、满清灭亡的1912年人口数3。539亿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口数5。4167亿人。

    常常是下课了,还有一些同学没有抄完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数字。

    宿舍里,大王对春山说,“听了王副博士的课,好像对‘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春山:“王老师引用国内外大量实际统计资料讲《经济统计学》,理论联系实际,把枯燥的统计指标和《政治经济学》概念变成了生动的数字,一举两得。”

    我:“这叫‘寓教于数’。”

    杞芳:“讲各个国家的实际统计数字,比讲一些假设的数字更容易理解统计学的真谛。”

    大王:“如果我们没有学习过《统计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王老师写在黑板的统计数字,不解释,你能够理解?”

    我:“这就叫吃最后一个馒头才能吃饱。”

    杞芳:“馒头和馒头不一样。王老师的‘馒头’是面包味的,吃不够;有些老师的‘馒头’是地瓜味的,吃多了,醋心。”

    小王:“学习态度端正了,什么‘馒头’都有营养。”

    春山:“精辟!精辟!”

    (2010年11月25日17:25:35)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知足常乐,别无他求!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