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群星都秩序井然的围绕着北斗和北极星旋转。这就是孔子的天道观。把这种天道现象,放到人类社会比喻的话,国君就好比北极星,大臣好比北斗七星,群星中的大小星星就好比大小各级官员和普通百姓了。天象是这样井然有序,人间社会也应像天上星星这样秩序井然,这不仅是孔子的思想基础,也是西周‘以德配天’和‘礼乐’制的理论根源。而周公是这种理论的实践者。但到了孔子时代,西周的礼乐制度因人的欲望膨胀开始土崩瓦解,社会一片乱象。孔子则出于一种使命感而周游列国,从而建立起儒家学派。
还有,在孔子之前,儒、道是不分家的,也没有儒家学派,但存在着自然哲学思想,多属于道家的。所以,儒家学派源出于道家,具有道家的思想背景。如孔子崇尚周公,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就曾是西周朝廷管理图书文献的官,他也说过与周公‘以德配天’相似的话,如《老子》第六十八章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而孔子又曾拜访过老子,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可见道家的思想,孔子并不排斥。又如《周易》中的《系辞》据说为孔子所撰。《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含有道家的思想。什么是‘形而上’‘形而下’呢?因为道家认为凡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属于‘有’的世界;而‘有’的世界,都来自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如《老子》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又说:‘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因此《系辞上》将‘有’的物质世界规定为‘形而下’的‘器’的世界;那么,生出物质世界的‘无’自然就是‘形而上’的‘道’的世界了。所以《系辞上》在这里又包含了道家思想。而《周易》是西周流传下来的经典,对它进行解释的附加部分《易传•;;系辞》据说是孔子所写,直到今天,《周易》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道教的经典。所以,儒道同源不是妄说。现在,我们再回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问题上来。‘形而上’为什能生出形而下呢?这是因为‘形而上’是‘道’的存在,‘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所不能,而且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广延无限的,所以它又是静止不动的。但它派生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而下’的物质世界则是运动的、有间断的、生生灭灭的。所以,我们赖以生活生存的物质世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来源。研究‘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关系的学问叫做‘形而上学’”
这时,仁源已在西格玛符号后面从上到下写满了“1、孔子,2、天道观,3、礼乐,4、以德配天,5、交通(社会秩序),6、可持续”等条目;又在“2、天道观,3、礼乐,4、以德配天”后面画了个较小的反西格玛号,在后面写上“形而上”三字;再在“4、以德配天,5、交通(社会秩序),6、可持续” 后面交叉画了个较小的反西格玛号,写上“形而下”三字。然后在两个反西格玛号画个“﹦”写上“儒家学派”四字,接着说道:
“因为儒家学派继承了孔子思想法脉,认为‘形而上之道’派生出了‘形而下之器’的万物世界,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要幸福和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得模仿‘道’和遵循‘道’的法则来生活。怎样模仿‘道’和遵循‘道’的法则呢?天上星星的运行规律和地上万物的存在现象,都是模仿和遵循的启示。因为它们都显示了秩序与和谐的道理,这就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来源。向大自然探究出必须按伦理道德规定来做人的道理叫做‘格物致知’。所以《四书五经》的开篇《大学》中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就是天下公平、太平、和谐。
不过,关于‘形而上’的‘道’的概念,不但中国有,西方也有,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写过一本《形而上学》的书。而且西方很多哲学家都研究过关于‘道’的问题,但称各不相同,有人称它为‘理念’,有人称它为‘本体’,有人称他为‘实体’、‘存在’、‘自在之物’、‘绝对精神’等等;佛教则称它为‘真如’、‘实性’、‘如来’、‘自性’、‘性海’、‘心’等等。现在西方一些自然科学家也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如物理学家薛定谔、玻尔、海森堡、爱丁顿,他们都说过类似‘道’的存在的相关言论。但这些称谓的不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虽然生在‘形而下之器’的物质世界,但全息着大宇宙的全部原理信息;大宇宙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道’,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而下’的‘器’的原理,在我们人体中都存在着。所以朱熹说人有‘道心’有‘肉心’。‘道心’来源于‘形而上’的‘道’;‘肉心’来源于‘形而下’的‘器’。而人又是主观能动的,所以‘道心’和‘肉心’在人身中都因人的主观能动而有所损益。人追求道德就满足了‘道心’要求,就是益;追求肉欲就是满足‘肉心’要求,对‘道心’就会有所损害。而众人‘道心’‘肉心’的损益,其合力都会反作用于宇宙本身。这就是儒家为什么十分强调伦理道德的内在原因。
现在我们来看这里:”
仁源用粉笔点着画板字说:“你们看,‘以德配天’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交叉处,这说明人类处在中位,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临界之处。这也说明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形而上”和“形而下”是离还是合,全在人类的主观能动的掌控之中。所以,人类之于宇宙,是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他在“儒家学派”四字又画上个西格玛,在上方写上“格物致辞知”,下方写上“做人道理”。然后说:
“那么,做人之道理,就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格物致知。古代圣人看到做人的道理都隐含大自然的道理之中,所以提出以德配天,这个天既指天上的‘天’,又指大自然。实际点明了人类社会交给了人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