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个鳏夫的爱情哲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美女临门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道、墨、名、法、阴阳、纵横等几家,后来基本上合流为儒、道两家。道家后来消失,派生出了道教,进入了宗教领域。儒家后来虽然也派生出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儒教,但作为哲学思想的儒家学派始终没有消失。因此,儒家是两千多年来最有生命力的思想流派。所以,儒家学派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今天我们学习的《四书五经》、《孝经》等就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则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通俗读物。整个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伦理道德’四个字。”

    于是,仁源又在画板上“儒学”二字后面画了个“=”号,再写上“伦理道德”四个字。然后向两个学生问道:“人为什么要有伦理道德?” 她俩对视一下,没作回答,现出一脸茫然的神情。仁源见状,没有再问,而继续自己的讲课:

    “人为什么要伦理道德呢?伦理道德要求的是一种秩序。因为万物繁杂,如果没有伦理道德,就不能有序的发展,甚至难以存在下去。举今天交通为例,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没有交警,就会到处碰车撞车和堵车,到处都会因交通事故伤人死人。那么,交通这项事业就难以为继。所以需要有交通规则,需要有交警,把交通管理得井井有条,很有秩序。这就是交通意义上的‘伦理’。而我们遵守这种井井有条的秩序,就是道德。把这种井井有条的秩序概念和要求推广到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就是人生道德和社会伦理,联合起来称就是‘伦理道德’”。

    这时,仁源在画板上“伦理道德”的字后面画了个西格玛符号,在最上面写上“1、”和“孔子”二字,然后说:

    “孔子的一生就是专门研究和推行‘伦理道德’的一生。可是那时,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交通,也没有今天这么复杂的社会现象,很多问题都还没出现,也看不出来;所以,没有几个人能认识到伦理道德的重要,也没有几个人对伦理道德感兴趣。因此,孔子的话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可是,孔子却能看到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因为在他之前的西周建立了一套规范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周公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观建立起来的。所谓自然哲学观念,集中表现在对文天的理解上。因为天上的星星都是有揖有让,很有规律地运行着的。在中国古代,认为天文星象就是向人间展示的一部天书,告诉人们在人间社会要按天文规律来为人处事,所以周公提出‘以德配天’,‘礼乐’制度就按天文规律来制定的。天文规律就是‘天道’。但是到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礼乐’制度土崩瓦解,由于私欲膨胀,人们开始不管这一套了,开始乱德了。所以孔子对这种乱象非常担忧,他曾十分沮丧的说‘已矣呼!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完了,我还没有看到像爱好女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也就是说,人们都只好色而不爱好道德了。所以他周游列国宣讲伦理道德,到处碰壁。他周游列国的目的,是希望哪个国家给他一个官当,让他管理一个地方,他就好按自己的想法来治理,使人们都爱好伦理道德。但是他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因此,他周游列国,一事无成,只留下一些言论。这些言论后来被他的学生们整理成书,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论语》。所以,如果历史上没有《论语》和儒家学派不断努力的推行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如果人类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思想意识,那么,突然面对今天这么复杂的交通和社会现象,那是根本无法应对的。人们现在之所以能想出种种办法来应对社会上的一些复杂现象,就是因为人类在文化学习中或多或少的不断学习了这些理论,逐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过,人们今天使用这些理论是治已病;而孔子发明和创造这些理论则是治未病。因为孔子的话都是先见之明,所以后人称他为‘至圣先师’。”

    说到这里,仁源看了两位美女一眼,问道:“关于伦理道德,有个关键问题,你们听出来了吗?”

    “孝顺”紫媚说。

    “‘孝顺’属伦理范畴,但是道德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仁源问。

    两个美女又互相看了一眼,不能作答。

    “其实我已谈到了,也许你们没有注意。就在孔子说的‘已矣呼!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里面。” 仁源说。

    两美女没有回答。

    于是,仁源大声说道:“道德的关键问题就是一个‘色’字。”接着,他往画板上写‘色’字,但是还没写完,画板从画架上滑落下来,差点砸在他的脚上。“哦!色是会砸脚的。”他说。

    两个美女“噗嗤”一笑。

    仁源将画板在画架上重新搁好说:“是呀!刚才一定是上帝在提示我们,‘色’是会砸脚的。‘道德’的‘道’在古代就是指道路;‘道德’的‘德’在古代就是‘得到’的‘得’。脚被‘色’砸了就行不了道,不行道就无道无德,无德就要不得。所以,道德的关键就是一个‘色’字,色就是不得,就是失。人只要一好色,就没有道德了。没有道德,伦理就很难以维持,就要有所失了,已然的美好就难以持续存在了。所以,人们都不像好色那样好德,人都要丢失自己,将本来的美好砸碎,不使其持续存在下去,这是不是十分危险?!在语言十分简约的《论语》中,竟有两处提到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见孔子对‘色’字的重视程度。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德’与‘色’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所以,如今学国学,若不能解决‘色’这个根本问题,是没有一点用的。正如《弟子规》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仁源说到这里,两位美女都敛住了笑容。他接着说:

    “那么,孔子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必须从他的‘天道观’说起。孔子其实是中国古代文化承上启下的人。他上承了西周以前的一切文化成就,尤其是周公制定的‘周礼’。周礼提出‘以德配天’,就是要人的道德行为符合天的要求,这个‘天’,既指天上的天,也可理解为大自然。‘以德配天’也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用现代语言来说,一是模仿天的规律性来做人,一是按天的规律来办事。天的规律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也就是天道。如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北辰’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是不动的,北斗七星围绕它打转,斗柄所指方向的移动,显示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而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