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天天翘首南望。
哪里知道,早有汉奸把军事情报泄露给了英军。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中旬,奕经从杭州进驻绍兴。
正月二十八日(公历3月9日)晚,各路兵勇冒雨出发。“五虎制敌”的浙东反攻战役就此开始了。
第一路攻宁波战况:黄泰率先遣队壮勇500人夜攻南门,内应擒杀守门英兵,接入清军,进攻英军将领驻扎的府署(总指挥部),此处的墙又高又厚。因有汉奸把军情泄漏,遭到英军埋伏,英军冲出,登上街旁屋顶射击。壮勇逼在狭街,不能仰攻当即败退,黄泰在巷战中没有后援阵亡。在西门的清军冒着弹雨发起强攻,但毕竟火力太弱,始终无法前进。不久,英军拉来了大炮轰击,清军伤亡惨重,阿木穰和他率领的100多名藏族士兵全部为国捐躯。英国军官记载:
他们的尸体厚厚地乱摊在四旁,据说他们曾经决定不战胜即战死。他们的帽子是用老虎皮制的。
10日天将明(寅时,即虎时,是定的进攻时间),段永福才率大队抵西门,爬城而入,作战不利,战斗到早晨8点的样子,被迫退出,英军追击数里。段领败兵不敢回大隐山,直奔东关;余步云是个“跑跑”将军,率军正在赴宁波途中,接到段永福败讯,就不战飞逃;
第二路战况:英军早有准备,当刘天保率先锋壮勇夜攻西门,内应开门接入,英军出屋抵拒。清年抵挡不住英军成排成排的火枪,因怕伤及百姓,清军壮勇竟奉令没有带火器枪炮,临时派人回取,返城时天已黎明,招宝山英军开炮轰击,清军壮勇,抵挡不住,退出。朱贵所率大队,先因风雨迷路而误时半天,后遇英军阻击而退回大宝山;哈克里率藏骑兵,则一度攻入威远城,后遭英舰大炮轰击而失败;
哈克里和阿木穰率领的藏军英勇善战,全部阵亡。每次发起进攻前,他们总是主动要求打头阵,不甘落在别的队伍后面,在作战中,他们更是表现英勇,视死如归。
第三路战况:是一个少年英雄——郑国鸿之子——郑鼎臣,从岱山潜渡进击定海城,因事先潜伏各港的已经有500~600名水勇,已被英军发现,在一月二十九日同时反攻之前,就被英军击败。郑鼎臣率水勇先期渡岱山,船小浪大,速度缓慢,才渡500多人,就被英军发现,战败。
奕经仓皇逃到杭州,从此不敢再战。当时浙江地方人传颂这样一幅对联:
红鬼、白鬼、黑鬼,俱由内鬼;
将军、制军、抚军,总是逃军。
英军集中兵力乘机反击,进攻大宝山,驻守大宝山的是朱贵率领的清军、段永福率领撤退下来的清军、哈克里率的藏族远征军,中国各族军队,誓死不再退,在大宝山之战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特别是藏族远征军全部阵亡,无一生还。英军也伤亡惨重,不敢再次进攻,慈溪县城才得以保全。当地百姓为纪念清军的功绩,募捐建立了“交节祠”,祭奠为国捐躯的清军官兵。阿木穰、哈克里等藏族勇士的英名,也被安置在祠中祭祀。
而奕经反攻三城之役失败,导致全局损失,军威大大受挫。当时人愤慨讥讽奕经:
“生长深宫,不知世事,膏粱纨绔子弟,何足与谋大事哉?如何能成大事矣?”
反攻宁波、镇海两路失败之后,奕经就退驻杭州,以浙江巡抚刘韵珂坚持“和议”为是,“凡事必咨商而后行”,并且,命令尽撤定海水勇战火诸船。
二月四日,浙东反攻战役失败,也称大宝山战斗失利。
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十日向道光帝上奏浙省局势非常危急:
人心涣散,愈甚于前,该逆火器之精,……亦无不猛烈异常,无可抵御,而目前之大局,深属可危。
浙江巡抚刘韵珂奏请将已革职的伊里布,改发浙江军营效力,以使英军“不复内犯”。
道光帝即著所谓“为逆夷所倾服”的伊里布由耆英带往浙江。
二月二十九日,奕经与刘韵珂相呼应,也向道光帝上奏:
惟我兵新挫之馀,士气未复,诚恐逆夷鸱张,难于收拾,不得不设法羁縻,藉免四出滋扰。
郑鼎臣年少英雄,主张大军再渡海反击英军,却遭奕经的亲信诬陷,没有批准行动,奕经率大军后撤。
唯独郑鼎臣,在临时校场对所部大喊:
“父仇未报,我非人子,国仇不报,我非人臣,国仇家恨,无惜我头。”
“我们与郑将军同进退,誓死与洋鬼子拼到底!”部下大呼。
郑国鸿决定冒杀头之罪,不听奕经的军令,仍率部往来岱山、大嵩山,调整战术,联络部众放火小船,伺机进攻英军,终于三月四日冲入定海道头港,火攻英舰,烧毁十数舰,英军被烧死伤200多人,郑鼎臣看着熊熊大火说:
“这才解我心头之恨!”
获胜后,郑国鸿才肯率部离去。
英军恼羞成怒,誓不罢休。
三月七日,英军舰队集中兵力近万人,志在复仇,专攻岱山郑鼎臣部。
英舰船快炮猛,兵力雄厚,炮打得铺天盖地,炸得郑鼎臣部抬不起头,炮停,郑鼎臣即率部反击,郑鼎臣等水勇虽然勇敢,然而没有后援,独力难力,战败,郑鼎臣挥泪撤退。
三月二十九日,耆英抵杭州后,即与奕经相勾结准备议和。四月四日,英军舰队闯入钱塘江,准备进攻杭州,奕经、刘韵珂急派伊里布乘小船前往求和。四月九日,英军攻占乍浦。
1842年6月,英军几十艘军舰驶向吴淞口处的长江水面,早已做好备战的江南提督(军衔:从一品)、老将陈化成,率部坚守炮台,陈化成,乃是一代名将,福建同安人,精武技,时年已经66岁,头发胡须已白,不分寒暑,深入军营,与士卒同甘苦,积极备战,切实加强防守力量,时刻准备着打击来犯之敌。
正当英军要进攻吴淞口,而接裕谦上任的两江总督(总督为文官,正二品)牛鉴,却告诫部下(那时武将归文官管)江南提督(提督为武官,从一品)陈化成:
“洋人来了,我们不能打,关天培和洋人打得多厉害,虎门还是失守了。”
牛鉴,甘肃武威县人,出身贫寒,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34岁时进京赶考,家徒四壁,没有盘缠,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