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补习班的生活是十分有规律的,几乎近于半军事化。早晨五点钟起床,然后是跑步两公里,回来后洗漱,洗漱完毕吃早饭。补习班共设两个班,一个英语班,一个俄语班,夏兰是在英语班。
尽管也有少数几个人会对夏兰投来鄙夷的目光,但大多数人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别人的事,他们进到补习班只有一个明确目标——那就是要考上大学。除此之外,是不会关心其它方面的事的。至于谁是没达到分数线进来的,那又怎么样?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大家都是高考战场上的失败者,过多地嘲笑别人,还不如自己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努力。
夏兰自然和那些同学有着不太一样的想法:第一,他来补习班完全不是出于自愿,是被父亲逼进来的;第二,他补习的内容照样没有改变,仍然是数、理、化、语文、政治、生物和外语,除了对语文依然偏爱外,其它的科目没一样让他感兴趣;第三,他明知道是考不上大学的,除非让他去学文科。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夏兰的心里反倒没有什么压力,他来这里一年,没有任何的打算,也不抱任何幻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呆在这里,别惹事生非。
当然,夏兰还是挺守纪律的,按时起床,和大家一样跑步、吃饭、上课。课堂上他很守纪律,从不打扰别的同学。每当上那些令他讨厌的课程,他就拿出外语书来记单词,或抄写课文。尽管他非常清楚高考时初试是不考英语的,但他不想让时间白白浪费掉。一次,招生办主任来班级巡视,见到夏兰在自习时间抄写英语课文,就提醒说:“大家注意了,没有太大把握的同学一定要先把初试那几科攻下来,初试都考不过去,看英语是没有用的!等初试考过去,再攻英语也不晚!”
夏兰听了明知道那是针对自己说的,可他却只当做耳旁风,依然故我。
夏兰在补习班的一年时间里,从未洗过澡,冬天每晚也没洗过脚。因怕别人说他脚臭,他索性连袜子也不脱,只是利用每周回家一次的时候才用热水洗洗头、擦擦身子,再泡一泡脚,换一次衣服。
每一次回家,夏父都会问他复习得怎么样,夏兰每次的回答都是很好,很不错。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他自己也说不清这样回答到底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还是寻求自我安慰。
补习班的学习生活尽管十分紧张,但那只是对能考上大学的那些人而言,对于夏兰,他人生头一次享受到了一种脱离家庭桎梏的快感。课余时间,他可以信口开河地与同学们开玩笑,还乐于给女生起外号。他坐在寝室门前的砖堆上大声唱歌,又可以给同学们表演单掌开砖的绝技。他甚至大胆地去剃了个光头,回到班级让同学们见了都大吃一惊。他因此也获得了同学们给的一个绰号叫“觉远”,那是电影《少林寺》里面男主角的名字。
夏兰不想去上晚自习的时候,他就趴在床上装病。班主任查宿舍时发现他没去上自习课就问:“为什么不去上自习?”
夏兰就装出一副痛苦的样子说自己肚子疼。班主任知道他不算正式学员,也就不怎么认真管他。夏兰骗过班主任后,就一个人到教室的房子后面去打拳,这样的日子,他一直坚持到高考。尽管他功课复习的不怎么样,可武艺却有很大长进,他的体格变得十分结实健壮,而且身子异常灵活,眉宇间多了几分英武之气,俨然是一个英俊武生。
一九八三年的高考转眼就到了,夏兰与所有考生一起走入了考场。
夏兰根本就不紧张,他泰然自若地填好了姓名,考号,然后冷静地阅卷。他不想在这考场上多受一分钟的煎熬,会的题,他马上答好,不会的题,他连想都不想就一跃而过。这样,除了写作文时他多用了些心思外,其它几科他都是第一个交的卷子,然后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他要快点儿结束这样的日子,准备过一种不同的崭新的生活,无论那新生活是多么地艰辛困苦,但只要不让他再复习应对高考,那就是他最幸福的生活了。
除了夏父外,任何人都能猜到夏兰的考试结果。
还没等成绩发表,夏兰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不管父亲怎么反对和阻拦,他都要去工厂干活儿,他要为家里挣钱,来弥补这一年在补习班的费用。这次,他根本没同父亲商量,自己找到后院管青年的刘大爷,直接去了水泥厂。
刘大爷未平反前也是一名右派,重新安排工作后被分配到县水泥厂任大集体青年厂领导,主管待业青年和家属队。
夏兰以待业青年的身份被安排与几个小伙子一起干零活儿,大家管叫卯子工,每天工资一元陆毛四分,夏兰一直干了一个多星期,夏父也不知道。
有一天夏父从办公室里出来,发现夏兰与其它几个青年正在砌花池子,夏父开始还以为自己看走了眼,当他走到跟前确定自己没看错时,先是恼怒得要冲夏兰发火,可他还是忍住了,他有些无奈地仰天长叹了一声,就扭头背着手回了办公楼。
吃晚饭时,夏父问一身疲惫的夏兰:“你怎么也没跟我说一声就去厂子了呢?”
夏兰没啥表情地回答:“是我求刘大爷安排的,先干零活儿,等以后再干别的。”
夏父又问:“那以后怎么办?就这样了?”
“我已经下定决心干了,最少是一年,边干边等机会呗!”
“啥机会?你能等到啥机会?”夏父一摔筷子说:“你这样扔掉课程一年,还不全忘光了!就是以后有啥机会你也得考不是?你干也行,白天干活儿,晚上复习功课!”
夏兰听父亲这样说,他闭上嘴再也不想跟父亲说一个字了,他神情坚定地盯着饭桌子,伸手抓过一个大饼子,使劲嚼了起来。
实际上,夏兰确实错过了一次进入工厂当正式职工的机会。
就在他补习期间,县水泥厂,化肥厂都招收了一批正式职工,报考条件是吃供应粮的高中毕业生。当时夏兰正好符合条件。但夏父为了让儿子安心复习参加高考,就隐瞒了这个消息。夏兰住校补习,与外界信息不通,也就不知道有这件事。所以当夏兰在厂里遇到他的同班同学李老五时,不觉感慨道:“看看你多好,也没用复习上什么补习班,现在却是堂堂的国营正式职工了。我倒好,忙活了一年,到头来还是个待业青年,净干你们不稀干的脏活儿累活儿。”
李老五安慰夏兰说:“你不是有希望考上大学嘛?我们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