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了血污。
王奶奶有条大烟袋,能有一米多长,平时总不离手。讲起故事来更是“叭哒”“叭哒”地抽个不停,还不时用手摁一摁烟锅里的烟丝,生怕掉出来似的。晚上停电的时候,这群小孩就围在老太太跟前,看着她的烟锅里一闪一闪的火苗,听着她慢吞吞地讲鬼故事,真还是一种享受呢。
十
夏母她们看见了二丫的爷爷,只当没看见,没有跟他打招呼。而带着老花镜的王爷爷似乎也没看见夏母一家人。火车一到,就各自出了候车室都登上了火车,并且也没坐在一个车厢里。晃动的车厢内,夏兰和姐姐不住嘴地叫着:“真好玩!真好玩!”他们一会儿隔着窗户往外看,一会儿下地在车厢里来回跑。但有一次停在夏母面前时,夏兰注意到了母亲脸上很是严肃,没有一点笑容,那目光中透出几分凄楚。
火车走了三站地,在一个叫望哈的地方停了下来,夏母朝窗外望了望,就招呼孩子们下车。夏玉国抱着夏丽随母亲先下了车,夏兰和姐姐夏春手拉手从车梯蹦到了月台上。
下了火车后,却是无目标地瞎走,夏兰和姐姐总是问母亲:“妈,咱这是要去啥地方玩儿呀?”
夏母也不回答,只是自顾自地往前走,并不时地回过头来说声:“跟上,别玩了!”
匆匆地又走了一程,夏母停下脚步,环顾四周左右看看身边走的都是陌生人,这才对夏玉国说:“咱们就从这里挨门挨户地去要吧。”
夏玉国放下了小妹夏丽,用手牵着她。夏母又嘱咐道:“玉国,你千万看住她们三个,千万别跑丢了!”
玉国牵着小夏丽,转头把夏春和夏兰拽到跟前,严厉地说:“你们俩给我听好了,不许乱跑乱动!听我指挥!”
夏兰这才意识到今天出来不是什么好玩儿的事儿,隐隐地觉着这样的场面好象在哪本小人书里看过,心里划了个魂儿:“妈妈不是会领着我们去要饭吧?”
夏母与玉国挨家挨户地敲门,遇到有狗叫的人家,就站在门外不敢进去,遇到敞门的人家就试探着往院子里走,嘴里重复的一句话就是:“行行好吧!可怜可怜我们,我家受灾了,没有饭吃,给点儿吃的吧。”
夏春和夏兰也学着大人的语调,一遇见人就重复这句话,以至于不长时间就已经非常熟练,就如同背课文一样,而且脸上还带着可怜的表情,让人见了不能不生出同情心。
大多数人家都毫不吝惜地拿出米和面,没有给米面的也都让进屋里喝水或给些干粮。这些城里的人家看上去也并不富裕,但还是没有让夏母她们空手的。这里是哈尔滨的市郊,大多数的人家都是山东河北一带过来的,夏母操着一口山东话,遇到了不少老乡。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少人见老乡遭了难,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也有给点儿钱的,夏母不断地鞠躬,一一深表谢意。
还有一家女老乡,更是热情得很,除了给十多斤小米外,还给做了热乎乎的鸡蛋炒大米饭,让夏母一行五人吃了个够儿,又让到大炕上歇息。这让夏母娘几个感动得不知说啥好。
但也有极个别的冷酷无情者。当夏母她们来到一户黑漆大门前,夏母拍门叫着:“有人吗?行行好,给我们点儿吃的吧!”
就听里面先是狗叫,然后听到一个女人边往外走边嚷道:“干什么的你们?在门口叫唤啥?不知道老娘正忙着吗?”
“吱呀”一声,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满脸煞气凶巴巴的黑脸来,这个女人四十多岁,嘴里跟吃戗药了似的喊道:“原来是一帮臭要饭的呀!快走快走!不然别说我放狗咬你们!”
夏母见了,气满胸膛。但她还是努力压制住火气,平静地说道:“这位大姐,别这样待人,人都说三穷三富过到老,谁还没有个为难招灾的时候?不给就算了,可别气坏了身子。”说完转身就领着孩子们走了。夏兰和姐姐夏春对着黑漆大门“呸呸呸”地连吐了几口唾沫。
黑漆大门“咣铛”一声被关上了,还能隐约地听到那个黑脸女人的骂声:“这帮臭要饭的,气死老娘了!”
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人跟随着起哄,后来到了一个地方,夏母她们被一群小孩儿跟上了,这群孩子一边嚷着:“臭要饭的!小叫花子!”,一边用石子和土坷垃往她们母子身上扔,气得夏母和玉国站在那里直撵他们。夏春和夏兰就要过去与他们撕打,被玉国强行拽了回来。夏母她们急急地往前赶路,终于甩掉了这群捣蛋的孩子。
走到一眼井旁,玉国热得想用凉水洗把脸,于是就放下粮口袋去摇橹橹。
“玉国,你和夏兰在这里等一会儿,先歇歇,我领夏春和夏丽去上趟厕所。”
“嗯,你们去吧,我打桶水喝。”玉国应道。
玉国提上来一柳罐水,把头扎过去“咕咚咕咚”地饮了个够儿,夏兰也伸过头去猛灌了一气儿。玉国又把双手伸进柳罐斗子里,把水使劲往脸上撩,夏兰也跟着学,弄得身上都是水。
这时,夏玉国好象突然发现了什么,两眼直直地盯着井台子上看。原来那里有双刚刷好的胶皮鞋,是部队上当兵穿的那种。玉国心里矛盾极了:“这里没人看见,我把它装起来吧。”转念一想:“不行,这要让母亲知道了,非得打我不可。”可是内心又特别地喜欢:“从小到大,我也没有穿过军用胶皮鞋呀,嗨!不管它了,先藏起来再说。”下定决心以后就对夏兰说:“我藏了这双胶皮鞋,你可千万别跟咱妈说,如果说了,以后就别再想坐我的牛车!”
“那咱这不就是偷吗?”夏兰说。
“这怎么能叫偷呢?这是咱捡的。”说着就把胶鞋塞进了怀里。
夏兰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当没看见。
夏母领着两个女儿上完厕所回来,对玉国和夏兰说:“今天咱们就要这些吧,天也不早了,得赶紧去赶火车。玉国,你背着米和面,我和小春拿着干粮。夏兰,你领着你小妹,咱们去火车站!”
夏玉国弯腰去拿米口袋,没成想怀里的胶皮鞋一下子掉了出来,玉国连忙去捡,被夏母看到了。
“哪儿来的胶鞋?是人家给的吗?”夏母问道。
玉国支吾地答着:“是我……是我捡来的。”
夏母拿起胶鞋看了看:“这不是双新鞋吗?谁能扔掉新鞋呀?”
夏母盯着玉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