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不过,这些个我也只是懂得一些个皮毛,今天我本就应该给各位长辈奉茶,正好看到这个,我就借花献佛了,希望奶奶不要介意哟。”俏皮话的一番话说出,也同时堵上了那些个悠悠之口。
毕奶奶看着眼前这冰雪聪明,又识大体的女孩,渐渐的露出赞叹的笑容。
“这茶艺表演也根据茶的品种,而有不同的方式演绎。我看到,奶奶这里是普洱茶,所以我也就给大家表演个普洱茶的茶艺。这个是心心刚学不久,要是哪里不对,请多包涵。”
悄悄的扫了一眼大家的面色,何心心拿出了自己的“P4”调出了《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这一刻,在座的每一位,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何心心如若幽兰的声音响起:“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我们这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虽然没有焚香,但是我们也尊重一下达摩祖师。跟我学,达摩面壁,这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我们只要以佛门七支坐最好。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
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
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
放松,放松目空一切……。J”所有的人都听话的闭上眼睛,静坐在椅子上。
何心心利用十五钟,重新煮沸泉水。这在茶艺上叫做:丹霞烧佛
我接下来操作的呢,就是煮沸水,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讲的人生动,做得人认真,很快的,十五分钟已经过去。何心心叫大家都睁开双目。这茶艺也进行到了候汤这一步。
”这步呢,是法海听潮。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接下来就是我们真正的茶道了:
洗杯:法轮常转。
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烫壶:香汤浴佛
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赏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投茶:菩萨入狱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洗茶:万流归宗
谢茶:五台山着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
一尘不染清静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泡茶: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