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梅花+还珠)贫贱夫妻百事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473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帝的欢心,但就目前的诸位阿哥看来,老三被皇帝骂废了,老四老八小十一的生母是高丽人,老六玩物丧志过于放纵,小十二小十三虽是嫡子但太过年幼看不出什么来,十四太小又是个病秧子可直接忽略不计,一路数下来,竟只有永琪勉强符合要求——起码在两个嫡子未长大成人且得到皇帝认可之前,永琪仍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阿哥。也因此,纵然皇帝斥令永琪“闭宫读书”,但在对其妻族的选择上仍是慎之又慎。而无论是从政治上考量抑或其它,已经没落的愉亲王一脉都不会在皇帝的选择中。

    当然,太后如果愿意为晴儿作主,事情也并非全无希望的。毕竟太后身为祖母过问五阿哥的婚事仍是天经地义的事,皇帝坐言起行又无不标榜“事母至孝、言无不从”。可太后却深知自己这个皇帝儿子从骨子里其实就是个不折不扣、独断专行的一言堂,就算现下因为她出面和皇家的颜面勉强同意了婚事,但心里却必然会质疑晴儿的品行乃至觉得她不堪为皇子福晋,甚至还会对太后的强势介入产生不满。

    虽然晴儿那里尚看不出什么痕迹来,现下这些也不过是她的猜测,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总好过一时疏漏日后闹得不可收拾吧。

    思及此,太后吁了口气。“罢了,晴儿也不过才十四,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其实也不早,和敬公主就是十四指的婚。桂嬷嬷心里暗自嘀咕,正想应和上两句,却又听太后问道:“过两天就是愉亲王的祭辰了吧?”

    “回老佛爷,愉亲王的祭辰是三月二十一,还差四天。”桂嬷嬷一脸糊涂,似乎不明白太后怎么忽然把话题转移这上头来。不过很快的,太后不胜唏嘘的话给出了答案——

    “百善孝为先。这些年来哀家心疼晴儿年幼不能任事,又怕她伤怀过度,这祭祀之事一直是草草行过,每每只让她愉亲王府住上数日聊表哀思。哀家对此一直心感不安,眼见晴儿明年就要及笄,也该是让她回去尽尽孝心的时候了。”

    桂嬷嬷心中一动,低眉垂目笑道:“老佛爷想得周到。”她听太后此言,便知她无意成全晴儿,但必还有后文,便旁的话一句也不多说。

    果然,便太后接着道:“只是晴儿毕竟年少不曾经事,若大做法事她必难以支撑。再者虽是为父母尽孝,但她一堂堂格格,又怎好抛头露面,少不得还要哀家替她周全。”太后沉吟片刻,又道:“这样吧,就让晴儿在愉王府抄地藏经九九八十一部,再送往九华山布施,以为愉亲王夫妇祈福吧,虽说这样做精简了些,可到底也是晴儿一片孝心。”

    如此一来,晴儿就是不得不暂离宫闱,不但能隔开晴儿与五阿哥,也可防止她在景阳宫和延禧宫之间瞎掺和。

    “老佛爷您如此体恤晴格格,相信愉亲王夫妇在天有灵,也必然对您感激泣零的。”

    桂嬷嬷心中暗暗叫好,恭维起来也显得尤为真诚。作为太后心腹,自然能猜出太后这些话后隐藏的心思。

    那地藏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或地藏本誓力经,全文有两万余字,这八十一部经书,那就要近二百万字阿。虽说这难不倒素有才女之称的晴儿,可这九九八十一部经书抄下来,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再加上为了显示虔诚,这抄出来的经书一字都马虎不得,其进度只会更慢。等晴儿能回宫的时候,也许五阿哥的婚事就定下来了,到时候再给晴儿指一门婚事,这事儿也就水过无痕了。

    应该说,太后与桂嬷嬷两个老人家的想法虽然有些想当然了,但却代表了一般人的正常思维。毕竟民间还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个聘者为妻奔者为妾呢,这私定终身说出去那可伤风败俗遭人唾弃的事阿。更遑论这皇子阿哥与亲王格格了,那是天下的表率阿。所以当数年后,这位继承了爱新觉罗家的痴情基因的五阿哥为了一只鸟闹得整个皇宫鸡犬不宁数度与皇帝决裂,最后干脆抛妻弃子不知所踪时,太后与桂嬷嬷不约而同的浮起一种庆幸心理——万幸,当年永琪(五阿哥)对晴儿(晴格格)没有那种心思,不然……

    不过,这些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眼前因为太后对晴儿心思的误解,于是用了一个冠冕堂皇理由将晴儿暂时驱逐出宫,斩断了景阳宫与延禧宫之间的联系。

    少了晴儿的通风报信与支持,五阿哥又在“闭门读书”自顾不暇,魏贵人不仅消息滞怠,日子也明显的越来越难过了。于是,一方面源于想摆脱眼前困境恢复昔日得宠时的风光,一方面也是怕面憨心毒的愉妃对十四阿哥痛下毒手,断了她的后路,魏贵人想夺回十四阿哥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作者有话要说:圣诞快乐^-^

    皇后自可以不理会晴儿,但太后却不能不放在心上,毕竟就是一只小猫小狗养个十几年也会生出感情,何况晴儿是自小儿时便抱到她身边教养的。太后再是高高在上老而弥坚,但人老了最怕寂寞,晴儿又从来仔细贴心,两人间的感情说句亲比祖孙也不为过的。

    可恰是因为亲近,所以太后对于晴儿私底下去亲近魏贵人甚至豁出去一事犹为觉得脸上无光,太后意有所反指的敲打她不要与延禧宫走得太近时,居然豁出去似的跪下去替令妃辩冤求情,虽说太后深信慈宁宫的奴才们不敢在外面随意嚼舌根,却仍让她感到难以接受——

    笑话,说那魏氏纯良淳厚,那岂有是在说她冤枉好人?魏氏果然好大的能耐。

    若非她苗头发现得早,这些年来不遗余力的打压魏氏,只怕那魏氏又是一个慧贤了。

    想到晴儿是慈宁宫的人,很多时候都代表了她的态度,这般频繁出入延禧宫,会给人造成一种她倾向魏氏的假象——太后固是不在乎魏氏的死活,但在这跟红顶白的宫中,魏氏现在的日子还能过得颇滋润便是足以证明这点——再想到轻易受挑拨只知仗势欺人的兰贵人,太后不由冷哼一声:“一个两个都是不省心东西。秀香也是个没脑子,人家说什么她就信什么。”那个背主的奴固然该死,可太后看来,险些卷入谋害皇嗣连累家族的兰贵人一样可恨。

    桂嬷嬷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不敢出声附和——晴格格也好兰贵人也好,一个亲王女一个太后娘家侄女,再不省心也轮不到她一个奴才来说三道四。

    太后也无意继续这个话题,又问道:“皇后与延禧宫那边可有动静?”

    “皇后娘娘似乎觉得魏小主是罪有攸归,虽颇有些微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