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拯救炮灰女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0防盗章节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但必须指出: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物。“士”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物。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下面,们分别选择若干重要的类型加以介绍:

        《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丰年》中唱道: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丰收的日子里,们兴高采烈而又隆盛地祭祀先,希望他们赐给更多的福分。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广阔的田野上,数万名农夫同时劳动,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同时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