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功满升天
不觉,帝舜在位已四十九年,由于年事过高,甚觉精力不济。这时候,他心想,应该让伯禹开始独立掌朝了。于是,便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境)这个山水清幽的地方,着人造了一些房子。然后,把朝中事务向伯禹做了交代,便离开都城,在鸣条闲居起来。(《永济县志》:四十九年,舜居于鸣条。《禹都安邑考》:“邑以安名,志安君也。”“谁邑之?禹邑之也。禹为谁邑之?为安舜而邑之也。”“禹何为而安乎舜?舜始封虞,暮思旧邑,禹乃鸣条牧宫以安之。”《舜帝碑文》:“舜暮年思居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
帝舜这个办法。是仿效帝尧的作法。这样做,是为了让伯禹不受干扰,独行其志。不然,他凡事总来禀报,不好作主。那知,这鸣条离蒲阪距离太近。自他避居以后,伯禹遇事仍要前来禀告。舜甚觉避居没有起到作用。
一日,帝舜于鸣条居屋正在思谋如何避开伯禹,让他独立行事。那伯禹却进了大门。帝舜问道:
“今日又有何要紧事务禀报?”
禹道:“无要紧的公事,私事却是很要紧的。有庳送来消息,诸侯象病危。象是帝之兄弟,禹不敢延误,特来亲告。”
帝舜听罢,顿足说道:
“象弟病危,我必须亲往探之。”
禹道:“南方路遥,帝年事已高,不宜长途跋涉。还是饬人去有庳探视为好。”
帝的心情十分沉痛,坚持要去。伯禹知道帝舜天性友爱,若一定要去,阻拦亦是无用的。只好告辞而去。
伯禹走后,帝舜走进内室,吩咐女英和登北氏预备行李。女英等人苦苦劝阻,帝舜哪里肯听。说道:
“三弟病危,情理应该前去探视。再者,南方之地讹言朋比,三苗之国本来就好乱而迷信神道。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变故,亦是很难说的事。我虽将大政交于伯禹,但还是不尽放心。此次南行,于国于民于已关系都是很大的。所以,此番去探视吾弟,顺便再镇抚一下南方各地,是非常必要的。我去意已决,你等不用再说了。”
一切行装办好,正要起身之时,伯禹又带了百官前来劝阻。伯禹道:
“目下三苗心怀叵测,帝春秋已高,岂可冒此危险。还是谨慎为好。”
帝舜道:“我以至诚待人,不会有险。若有变故,我亦有应对之策。你等放心好了。”
且说帝舜不听众人劝阻,轻车简从,离开了帝都。经雷首山,翻过嵩山,径向南行,直到云梦大泽。
且说那三苗国君听说帝舜南巡,不知帝舜此巡何意,急忙召集众臣僚商议。
“有庳国君是帝舜的胞弟,近闻正在患病,可能是望病去的。”
“难保没有阴谋,不如趁他无兵队护送之机,擒住他,将他弄死,或拘禁起来。与伯禹讨价,换他个半壁江山!”
……
一时间议论纷纷,什么说法都有。
三苗国君考虑再三,说道:
“不可莽撞!虞舜以德治天下,四方诸侯与他要好的很多。他德高望重,不同伯禹,崇尚武力。如果咱们对舜稍有不尊之举,且不说辜负了他在蒲阪的招待与赐赠,四方诸侯也会对咱们嗤之以鼻。这样一来,咱们就孤立了。不仅如此,伯禹久有即位之心,碍着虞舜不死。假如咱们拘禁他或弄死他,或许正中伯禹下怀。即可早日继位,又可借机报复,奉词伐罪。那时,咱们不仅四面不是人,且性命难保。此策非常不好!如果我们即刻前去迎接,以恭顺的礼节,让四方诸侯看看。岂不更好?”
“高明!高明!”三苗众臣齐声称赞,
决策已定,三苗诸侯亲自带了许多侍从,到云梦泽南岸去迎接帝舜的到来。
三苗侯到了云梦泽南岸以后,看见各地诸侯一路扈从帝舜而来的已为数不少,声势甚盛。他暗自庆幸没有作出非礼之举。
这时,南方各地诸侯,听说帝舜南巡,都来朝见。对此,帝舜心里很是感激。对众诸侯说道:
“我此次南来,是为探视弟象,不是公巡。承蒙大家来朝,万分感激。”
于是,便设私宴款待各地诸侯。
席间,帝舜不断地赞美各地诸侯自水患平息以后的功绩:
“国宁民安,全赖大家之力。”
“帝恩重如山,德泽万民,才有这和谐天下。”众诸侯齐声赞扬。
帝舜倾心吐胆,众诸侯心悦诚服。那三苗侯心中异志顿消,把帝舜奉若神明。
帝舜这次南巡,没有想到竟这样顺利地安抚了南方各地,统一了诸侯的心志。帝心欢乐,大家亦觉快乐。宴饮结束,尽欢而散。
次日,诸侯们为了不耽误帝的行程,纷纷拜辞而去,帝舜一行继续南行。
帝一行走到零陵(今湖南零陵县)时,前方来报,说有庳国君去逝了。帝舜伤悼之至!千里迢迢,竟没有能与弟见上一面!岂能不伤心痛肝?帝舜一边落泪,一边赶路,急急向有庳赶去。
到了有庳之后,帝在象的遗体前恸哭祭祀了一番,然后按排了隆重的丧葬仪式。
一切丧葬结束之后,帝舜把象之长子辉召到跟前,让他承袭父之君位,并进行了一番训勉,要他谦恭做人,勤勉做事。
且说那帝舜自弟象死了以后,一直郁郁不乐,茶饭不思。从人怕他年高体弱,经不起这一折腾,急摧他返回中土。帝依了众人,带上从人急匆匆返回都城,少不得晓行夜宿。
到了冀州以后,帝舜不愿回到蒲阪,又住到了鸣条苍梧。(约前2079)
自帝舜回到鸣条以后,身体每况愈下。女英等人尽力侍奉,舜居苍梧六年,伯禹诸百官轮流前往探视。公元前2073年,帝舜病危,伯禹责巫医每日诊治,但却一直找不到病因。帝舜虽身体状况不佳,但神志却一直十分清楚,如同往日一样。大家都觉奇怪。
一日夜晚,帝舜刚刚入睡,忽见一仙风道骨、气慨不凡之人来到他面前,向帝施礼道:
“今日得遇德孝之帝,此乃我之幸也!”
帝舜道;“仙家何人?虞舜愚昧,不曾记得在哪相识。”
那人稽首说道:“我乃赤松子也。”
帝舜慌忙稽首拜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先帝之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