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圣帝大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

    那帝舜自处理完丹朱之事以后,心里一直在琢磨着他那以德治国的方略。他觉得,以德治理天下的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自己,要求臣工、诸侯,以庶民生计为施政目的,施厚德于民;一方面是培养庶民的品德、良知,调整好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

    如何实施这个方略,却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方案。

    品德的教化,说起来易,做起来却极难。一个人一生下来,其本性都是好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一切。好的可能变成坏的,坏的亦可能变为好的。

    人之变化,关键在于教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前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老百姓流离失所,衣食艰难,起码的生存都不能保障,当然就谈不上教化了。如今,水患已经消除了,后稷教民耕稼,已大见功效,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常言道:“吃饱了饭生余事。”人心本来就是容易生恶的,饱食暖衣之时,更易生些是非来。“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古人的话没有错,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需在教化方面下点功夫。

    契这些年一直在播教。他教化百姓亲睦、谦让。虽说有了一定效验,但效果仍不理想。因为成年的人习惯已成,成见已深。一时不易转变,收效甚难。看来,必需从童蒙开始施教。“蒙以养正,圣功也。”要做好这一件事,首先应该在各诸候国多设一些施教的场所,把未成年的孩子收进去。一则识些字,二则懂些做人的道理,三还可学一些本事。如果这些孩子从童蒙起,都去学做善人。等他们长大以后,人人都能施善,国家岂不大治?刑罚岂不可以不用?如果他们再学一些谋求生存的本事,将来就能创造出更多的食物、物件。生活岂不更富足?

    想到这里,帝舜下了决心,把教化做为一件大事。在全国普遍做起来。

    次日视朝,帝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并将建庠舍,教化童蒙的设想让臣工们议论。他要求大家提些好的建议,商讨出一个好的方案来。

    帝舜的话音一落,契就说道:

    “帝之言甚是。人之初生,没有不善的。以后所以不善,是因为习俗所染。譬如一根丝线,染于墨则黑,染于朱则赤。近朱则赤,近墨者黑。如果有一个场所,有一定的教法,使他们在这个和外界很少接触的场所内,学一些本事,积一些善念。那么,即便他原来就不善,在这一种场所内亦可以化恶为善的。何况人一生下来本来就是善的。臣以为,可先在帝都建一些庠舍,做个试点,做个样板,然后再在各地推广实施。”

    契的话刚一说完,大家便齐声称赞。帝舜道:

    “各位都以为是,就由契来操办。越快越好。”帝舜的话刚说完,契便接着道:

    “即从童蒙开始,那么,只是能是收一些小童。那大一些的孩子该咋办?他们不到干活年龄,在家里没事可做,又不能进庠舍,岂不流浪在家庭之外,染些恶习?”

    “契之言甚是,以我之见,就建两种庠舍。一种收大些的孩童,一种收小些的童稚。用来教童蒙的庠舍叫下庠(小学),用来教大童的庠舍叫上庠(太学)。”帝道。

    “好!帝的这个主意太好了!”大家齐声赞同。契接着又问道:

    “下庠教化什么?上庠教化什么?总不能一样吧!”

    帝舜道:“教文识字,由浅到深。下庠学浅,上庠学深。下庠以识字为主,再附带一些品德教化。上庠除识文字和做人教化以外,还应再定一些学本事的科目内容。具体定些什么内容,大家议论一下。”

    伯夷道:“礼是立身之本,应为一科,不可不施以教。”

    帝道:“算一科。”

    后稷紧接着道:“民生以农耕为本,农耕也应为一科。”

    帝道:“很好!”

    伯益道:“草木鸟兽与人关系最密,用处亦大,博物的人古称为君子,也应算做一科。”

    倕道:“古之圣人,制器用以前民,利溥万世。娃娃们即使自己不能发明,寻常物件也应该自己会做,这亦应列为一科。”

    夔道:“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可以变化人的气质,功效甚大,依臣之见,音乐亦应列作一科。”

    帝舜道:“列位之言,甚有道理。可按童蒙年令大小,学识深浅来选科目,一切教化之事,就由篱去一统操办。”

    契领命而退。

    过了几日,契来奏报:

    “都城内的庠舍已经建成,请帝察核,择日开学。”

    帝舜听罢,心里非常高兴。即率群臣前去视庠。

    帝舜率朝中臣工到了上庠,那些请来的庠师和弟子们都在大门外迎接。帝舜见此情景,急忙下车与庠师们见礼,然后揖让入门。

    一进大门,但见上庠的正房中供奉着历代先圣先师的挂像。祭台上摆着许多俎豆等各种祭品。帝问道:

    “这些挂像是怎么来的?”

    契道:“这是帝妹敤首画的。”

    “敤首妹的画的确不错,她从小就喜画画,整日习画,走到那里画到那里,练出了一手绝活。”

    帝舜毫不客气地夸赞道。

    契道:“当时上庠建好,大家都说要树一种尊师之风。应把先圣先师的像画出来,挂在庠舍中央,时常祭祀。可谁能画出先圣先师像来呢?一时难住了大家。正在发愁之时,敤首路过这里,听到这一情况后,便自告奋勇,由她来做。没有想到,敤首竟然能画出这般神品来。”

    这个敤首,自幼就喜爱画画。她有创造的天赋,无师自通,在家中、在野地里,见什么,画什么。在小时候,她常用那双灵巧的双手,蘸上花叶的浆汁,或是红色黄色的泥泞,在墙壁、门户上东涂西抹,画出各种跑跳自如的动物如野牛野马甚至野象等,神情姿态栩栩如生,简直就要从墙面上走了下来。舜每次见她如此,总是不忘勉励她几句。随着时间的增长,敤手的绘画技能更高了。不过,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把画画当作一门学问,对此并不在意。所以,敤首会画,谁也不知道。这次一出手,竟是一鸣惊人!(敤首的举世杰作,填补了华夏文化的一个空白,成为千古画学的宗师。后世之人称她叫画敤。《辞海》:“敤首是中国最早作画的人”。《中国画学全史》:“历唐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