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萍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一 归里 (一)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八月的毒热肆虐着大地,炽热的太阳象悬在人们头上的火球,把威猛的热力朝大地喷了下来,昨夜好不容易盼来的一场猛雨,只下了不多时便歇住了。雨水没来得及被土地吸收,第二天遇上火热的阳光,便被烘烤变为潮湿的水气,无所不在地弥漫在空气里。整个大地变成了一个蒸笼。

    一列北上的火车顶着烈日向前奔驰着,车上的静怡坐在紧靠窗口处,当初来京时沿途的一景一物依然如昨,不同的是几乎都染上了浓绿。车厢外成排的树木,像无数身着绿色军装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飞快地从眼前闪了过去。

    静怡将窗口打开一半,让外面的凉风扑进来消解车内的暑气。凉风将她的短袖纱衫吹得霍霍作响,她凝注着窗外,心想这次回家,除了看望爸妈和儿子,还另有件大事,就是去法院了结自己的离婚诉状。自己与瞿立的分居早已过了半年,按法院给自己解释过的政策,该是作出离婚判决的时候了。办完了这件大事,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不用再在人前讲话时躲躲闪闪。还有件事,是要去看看好友黎莉,春节前从电话里听黎莉的讲话像是有心事。可能是碍于她丈夫李金生在旁,不便细讲。静怡知道,黎莉个人的心事只是在和自己一起的时候,才会敞开。

    家乡到了。走出车站,她径直回往爸妈家,此前她从北京给家里来过电话,告诉了爸妈回来的日子。

    家乡的天气不象北京最近的酷热难耐。她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心情比当初离去时好了不少,脚下也轻快了不少,因为她终于在北京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然而在不错的心情背后还有一层阴影,她还不知道法院会给自己的诉状做怎样的判决,想着想着阴影不觉厚了起来。

    再过一个街区,拐过前方远端的一个弯,就可以看见家门了。她不由得步子大了也快了起来,心也不由得兴奋起来。她第一次感到离家的游子回到爸妈身边的幸福。这时她忽然有种感觉,街旁住户中好像有一双双眼光朝自己投了过来。“不去管它。”她心里说,脚下再一紧,眼不旁顾地往街的尽头走下去。

    刚拐过弯,心像被什么激了一下,不远的家门处站着爸妈。妈妈在前面,腰里好像还勒着做饭穿用的围布,迎着西斜的落日,她手搭凉棚朝街这边远眺,嘴里像在说着什么。爸爸身材不高,站在妈妈侧后不住地四下观望。看见爸妈,静怡几乎是小跑了过去。

    “来了来了。”妈妈的眼睛比爸的好使,她一眼看见女儿过来,随即回身对爸说:“你看那不是么?”

    等爸看清女儿时,静怡已经到了他们身边。妈妈两手紧紧抓住静怡两只胳膊,上下不住地打量说“到底回来了。”爸从静怡手里接过小包,两眼看着女儿,嘴唇轻轻地动了动,没说出一个字。也就在这个时候,静怡吃惊地发现,爸妈与自己来时在火车上想象的形象有了太大的变化。时光将爸妈催老了几年?特别是爸,本来就矮小微驮的身子,如今变得更明显了。顶上的白发已经寥寥可数,早先精干的眼神已失去了光华,两只眼袋下垂。他伸过一只手来,轻拍一下静怡说:“一路上累了吧,饭都给你准备好了…”后面好象还有话的样子,但再没出声。

    静怡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无言地用两手一边一个扶着爸妈进屋。妈妈边将腰里的围布解掉,对爸说:“把饭菜端出来吧。”爸将饭菜端来放在桌上说“快吃点。”他自己和妈妈一起坐在饭桌一边,等着看女儿吃饭。

    静怡强着心情说了“去擦把脸”,便去了洗脸间。她反带上门,将水龙头开到最大。她哽噎着,让泪水涌出来。

    平静下来后,她干了干眼眶,回到饭桌边,望着两位老人说:

    “爸妈你们也一块吃吧。”

    “我们吃过了,你自己吃吧。”妈妈看着她说。

    “赶今晚小昭就过来了。”爸说。

    “孩子知道了?”

    “知道了。今儿中午给他爷爷家去了电话,让孩子晚上过来见你,”妈妈说完,转脸看看静怡爸,“孩子自己还接了电话是不?”

    “嗯,孩子知道妈妈要回来,高兴的不得了。”

    “小昭身体咋样?”静怡问。

    “好着呐。他爷爷奶奶对孩子在饮食上经管得挺细心。晚上过来你一看就知道了。”妈妈说完,爸补上一句:“个头比别家孩子高出有一头。”

    “学习上呢?”静怡接问。

    妈妈回应道:

    “算能过得去吧,他家里大人不怎么管学习上的事,也没多的工夫管得上。孩子不算笨,还没被拉在后头。”

    静怡听后心里一沉,没再问下去。她不由得为儿子的将来担心起来,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和所有别家的孩子一样,只要没有智力障碍,便都是一颗待琢的璞玉。玉不琢,不成器。她深感在现今的社会里充满着竞争,没有背景的孩子,最可靠最有用的竞争条件便是拥有知识。这在需要知识需要技术的部门里表现得再清楚不过。在很多人心里,衡量水平高低最先想到的就是学历,没有必要的学历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反之会处于优势,由此形成尊卑贵贱的不同社会群体。孩子这块璞玉,如果不去关注他的学业,就可能变为丢进土堆里的顽石,被淘汰到社会的下层,甚而到最下层去,成为衣食堪忧的人。她边吃饭边想着孩子,孩子天真无邪的面庞在她心里游来游去。但当联系到自己目前的现实,她不敢再往下想了。她的心无奈地承受着这个矛盾的啃嚙.

    吃完饭,她去到房间,把买来的两件鸭绒背心一人一件给了两位老人。爸妈试了试,大小都很合身。妈笑笑说:“还是女儿记得清父母的衣服尺码。等天冷了,这东西穿在身上还真好使。”接下去,妈沉默了一阵,才温和地一字一字地说:

    “你这次离家,走的时候我们一点不知情。你走后,小瞿来家寻你不知多少次了。从他的嘴里和后来从别方面得的情况,家里才知道你结婚后过得一直很不顺。可这些事你很少给家里人露过。你能走出这一步,我跟你爸不用问也想得到你是实实受不下去了。人都说‘知女莫过父母。’我们生你养你,知道你是个稳重人,不会毛毛糙糙处事。我后来也常在想,当初让你姐把小瞿介绍给你,唉,现在看起来——”

    “妈,不用说这个了,这事一点怪不上姐姐和妈,毕竟是我自己和他见了面,最后由我定了的事。我只是后悔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