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杂志社的三楼会议室,待大家坐好后,杂志社社长文联主席雁阵继续主持道:“咱们接着开研讨会,上午我们有十几位作家和作者们把他们的近期作品展示给了大家,并且部分作家诗人谈了一些创作观点和对如今文学形势的看法,让大家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现在继续讨论,现在我想给大家说的作品是在酒桌上展露峥嵘,才露小荷的冯晓骥前些天寄来的一组给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为题材的作品。拟欲下月在本杂志组发。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一个诗坛小子的诗才,更看到一个关注祖国时事,思考凝重历史和以祖国为荣的的爱国农村青年的热血满腔,以及充满自豪壮志凌云的可敬形象。下面就让本人代他将这三篇作品读出,请大家品鉴评议。”雁阵喝了口茶水,用洪亮略带穿透力的嗓音深情朗诵《回归·母亲》余尝叹老却何逊,难写春风,故收笔藏拙,不再搜肠刮肚苦润生涩文笔;怎奈香港回归在即,不足月余;一时兴怀感叹,不免魂牵梦绕,荡九魄于穹宇驰思难收,脑窍似乎开始有些罅隙;故再操粗笔,虽未必有春花之妙,却也自觉悠然自会,难与君说。---你站在高高山崖 隔海遥望,那个被强盗掠走的儿子。一颗破碎的心,被屈辱的伤痛 蹂躏得鲜血淋淋。几万万个日夜,站在高高山岩 领受伤心泡湿往事。海风吹不掉你斑斑泪痕,暴雨洗不掉愁苦心事;你就这样风雨无阻 遥望 遥望,任风吹雨打日晒月蚀;岁月的刀剑无情在你的脸庞雕凿沧桑。你就这样风雨无阻 痴痴 痴痴,站成让人泣悲的化石;等待那个被掳走的孩子归来。那个被你优待的爱子,风花雪月的生活,虚弱了迷醉的躯壳 神经糜烂;从而异色眼珠狼光熠熠。曾经被你抛弃的孩子,想起自身卑贱与掳走的兄弟;无时无刻不激励着自己奋发向上。从而战场上让对手沮丧,以胜利者的微笑;迎接这一天的曙光。几千千个日夜 几万万双目光,把历史的焦点凝聚;一位老人的神奇构想。这一创世纪的智慧闪光,圆满了几代人的梦想与渴望。今天,尊严被异国旗帜掩尽的客子,乳燕回巢; 忘情地吸允母乳的芬芳。而母亲温慈的抚爱,会让久别的游子 感受久违的阳光。从而心房不再凄凉,以崭新的面孔;温暖母亲的胸膛。《沁园春 港归抚怀》几度沧桑,几度风雨,长萦梦魂。望香江涌涌,夷气弭张;宋室之土,屡赐恶狼。膏膏烟民,文弱书生无力浴血保家邦。遥当年,多少遗民泪,潮涨香江。 而今中华神土,风云际会杰才辈出。阅古往今来,怎不思量;芸芸众生,谁敢担当?磨经励志,扬鞭奋蹄,自古男儿当自强。耻虽雪,但华夏子孙,史鉴勿忘。《鹤冲天》雄鸡版图,山河几多神伤。未是九州裂,李鸿章。目嶂已遮断,犹隔香江望 。天穹满秋霜。皆因体弱,西风自是猖狂。神州赤土,自古多出将相。红日托灵杰,才横放。振华夏雪遗耻,成功业,只一饷。便挽取长江入樽罍,共把喜庆欢唱。
如果文联主席雁阵不走上文学编辑这条道路,那么必定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朗诵家,他那宏亮宽厚的嗓音,在声情并茂的演绎下极富感染力。不知是他的朗诵精彩,还是冯晓骥的诗词精彩,博得了一阵阵潮水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待掌声稀落下来,作家日安首先站起来道:“诸位,我是写小说的,不懂诗词,可我从雁主席的朗诵中听出了那么一点儿味道。下面是我的一点儿浅见,第一首《回归·母亲》是首现代诗,他把香港比作儿子,把祖国比作母亲,把大陆的国共两党比作优待的和抛弃的兄长,从三个角度三个方面着写,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跳跃过度以及意象,没有华丽堂皇的粉饰和刻意雕琢,整篇都以简朴浅显的语言铺叙,站在山崖风雨无阻的母亲大概是化用了熊岳望儿山的美丽传说的慈母形象,却做到了了无痕迹。当然此篇最闪光点便是历史的焦点凝聚;一位老人的神奇构想。创世纪的智慧闪光,圆满了几代人的梦想与渴望。仅仅用了两句,便点出了邓小平殚精竭虑创下的丰功伟绩,使之丰满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我觉得正是这两句抓住了这首诗的主题,即《回归·母亲》究竟是写游子回归的喜悦和感慨为次,真正切入主题的应该是写由于有了伟人的奇妙蓝图的大智慧,才有了游子回归的现实。第二首《沁园春 港归抚怀》如果不是读过《沁园春 雪》可能还不知道这首调寄《沁园春》的作品是一首词,古代词牌众多,用《沁园春》这个词调的词人的佳作并不多见,尤其现代《沁园春 雪》一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作令人不敢稍涉其中。但小冯却少年无谓,虽说这首词较《沁园春 雪》还是有差距的;那种君临天下的大气、豪迈,甚至可以说舍我其谁的霸气,是我辈文道中人永远也无法具备的,只有大气魄大胸襟的胸怀,才能写出大气魄的大手笔。不是妄自菲薄,我辈文道中人恐怕难有人与其比肩,不然你也可以面对大地喊道:茫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极为狂傲的远大抱负,哦,说跑题了。回到原话上来说,他的这首词上阙--宋室之土,屡赐恶狼。膏膏烟民,文弱书生无力浴血保家邦。两句引用得妙,就妙在自我大汉开始,自有宋以来便开始了割地赔银的先河,至清尤甚,因有宋毕竟是内邦,而清末是外夷,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不同。下阙的精彩在于我中华民族虽代代人才辈出,却屡受欺凌,即使担当危难的济世豪杰,英雄儿男满腔热血,把过去老祖宗所欠下的债还清难免不有重复历史的一天,是以警醒华夏子孙莫忘历史,不要沉浸在胜利后的骄奢淫逸当中。第三首《鹤冲天》的词独到之处是彻底而大胆的为李鸿章平反,这一况举也许我孤陋寡闻,至今只见小冯有此胆魄。李鸿章是人尽皆知的大卖国贼,可一个国家的兴亡,难道要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一介儒生身上?或是红颜祸水?悲也,天下不识之士十之八九。而这两点都成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垂名青史易,骂名千古难,当世之人又有几人晓得?一个国家民族固然需要岳飞辛弃疾那样的民族英雄,只有具有岳飞和卫青那样的人才和军事力量局部优势的情况下才能对敌人笑啖胡虏肉,象清末那日渐式微的衰弱国势及无能政府,膏膏百姓,如何对抗强大的敌人,正面对抗只能换来百姓的更加水深火热。作为统治阶级的官僚决不会受到战争的最大伤害。当时李鸿章作为一个傀儡也好,想用缓兵之计也罢,独以千古骂名换一时安宁和百姓的性命是需要勇气的。一介书生如果只想到名利,很可能抗旨换誉,功载千古。他这样做并不能证明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