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现在更强烈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一份所谓的“洋人照会”,要勒令她归政于光绪的虚假情报,更是忍无可忍,于是慈禧态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转变,最终作出了以武力阻止联军进京的决策,其中重要的一条决策便是对外宣战。她命刚毅、载漪、载勋、载濂、载澜统领义和团,载勋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
慈禧太后曾在她那篇有名的对西方列强宣战的檄文中痛斥列强的侵略行径:
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遵我约束。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肯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夙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日公然有社士兰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於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肆兵监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朕临御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神祇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无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慷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减比凶焰,张我国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儴项,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朕即刻严诛,绝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实有厚望焉!
宣战上谕颁发的同一天,慈禧太后又颁发了招抚义和团的上谕:“义和团此前以血肉之躯与枪炮相搏,已杀敌不少。不用国家一兵,不糜国家一饷,甚至髫龄童子,亦复执干戈以卫社稷。此等义民,所在皆有。如能招集成团,借御外侮,必能得力。”
招抚上谕发布后,慈禧太后即令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辅国公载澜会同刚毅统率京师和天津一带的团民,并令各省督、抚、将军,备好枪子弹药,赶紧修理旧存枪炮刀矛,以备团民领用。同时,慈禧太后还传旨直隶总督裕禄,将各州县捕押团民一律释放,并发放粳米偿银支持义和团逦。
招抚义和团的上谕一发布,义和团被奖为义民后,拳民们群情振奋。各坛口的义和团当即争相向清廷登记挂号,接受招抚,并改换旗帜,打出了奉旨义和团的旗号。由于清廷的招抚,京津、华北及东北各地的团民数猛增,奉旨义和团的旗子顿时遍地竖起,扶清灭洋的口号响彻了北部中国。刚毅得到招抚义和团的谕旨以后,即命董福祥大肆招募义和团的精壮成军。他与载漪、载勋、启秀等人都自认为是义和团的领袖,故义和团这时不仅成群结队出入衙门,也出入于他们的府第。直隶总督裕禄,原本就招揽了不少义和团首领,并待若上宾;得到朝廷的招抚谕旨后,他的总署即成了义和团的坛口。裕禄令准团民只须持“义和团”三字名帖,即可入其衙署。
京城义和团招抚后,武器和给养全由清廷供给。团民们在刚毅和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溥静的统率下,与清军共同防守城门,日巡街道,夜查户口,关系融洽。京师的九重内城门、七重外城门,皇城各门,王公大臣各府,六部九卿大小衙门,均有团民驻守。不久,载勋感于义和团人多势众,难于指使,有些恐惧,便与刚毅相商,决定制定团规以供团民遵守。刚毅即表同意,并与之连夜制定出团规。团规规定:义和团民必须听从团练大臣命令,不听从命令,轻者驱逐出团,重者请佛法惩治;团民作战必须听从武卫军调遣,受其指挥,不听从指挥者,按军法严办;团民俘虏洋人后不得自行处理,必须交给武卫军;团民如不受团规约束,将带团往拿,照匪徒办理,如敢抗拒,应格杀勿论。团规颁发后,城内各坛首领都表示遵守,说在与洋人作战时一定听从调遣。
李存义知道大刀王五刀术奇佳,因自己忙不过来,请王五来教练义和团战士刀术。王五来后真的就以团规严格约束,杀了一名叫张玉秋的“团匪”。于是与一些团民结了仇疠。
载勋向载漪报告义和团规落实情况后,载漪十分高兴。为了办事方便,载漪令他从团民中挑选了一批精壮充当衙门的卫队、官府的护兵。驻京各国公使接到总理衙门限二十四小时内一律离去的照会后,深为疑异。他们以自己国家的政府并未同清廷宣战为由,联名缮就公函送呈总理衙门,请见王大臣,但此时各大臣都避而不见。公使们无奈,只好复请限于四十八点钟内启程离京。而性情急躁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此时还想去见王大臣辨明是非,以让清廷收回成命,于是带着翻译官乘轿出馆。克林德行至东单牌楼时,见街上团民如蜂,内心紧张,不意触动手枪枪机而走火。附近比利时使馆的卫兵听见枪声,误以为是清军来攻,即蜂拥而出,开枪射击。正好这时有一队清军在此,以为比利时卫兵是向自己开枪,于是一齐还击。枪弹横飞之际,克林德在轿内中弹身亡。
各国公使得此凶讯后,不明底细,即怀疑清廷令二十四点钟离京的照会是有意将他们诱出再派兵加害,便决计留守使馆内而不出京城,以免落得个克林德的下场。于是,公使们加紧了自己使馆的防卫,并再三向本国政府告急。各国公使不愿撤离使馆并加强保卫,加重了载漪、溥静、刚毅等大臣的怀疑。他们便禀报给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得报后,即令荣禄派遣军队会同义和团攻打在京的外国使馆,并严密守城;又命马玉崑率武卫左军星夜赶往天津,联络当地义和团抵抗各国联军;还令京津线上的董福祥部抽出兵力往天津助战。荣禄领令后,即命武卫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