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洪荒大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一百五十六章启立为王(两章合一)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杀死的意思,应该解释成讨伐或征讨。

    启即位后,以辛丑年为帝启元年。启是在旧都阳城匆匆即位的,即位后不久,他便提出要把王城迁到黄河以北的安邑,理由是:旧都阳城虽然富庶,从战略角度上看,远不如安邑。安邑地势高,环境好,都城坚固,易守难攻;而阳城地势偏低,城墙低矮损毁严重,一旦发生战争,很容易被敌人攻破。

    但是朝中的多数大臣都不赞成迁都,他们认为:阳城地处中原,土地肥沃,人民富庶,是兴旺发达的风水宝地,立都于此是上应天心,下和民意,是最佳的选择。城墙低矮可以加高,城墙破损严重可以重修,根本没必要迁都。 启心里明白,这些人之所以反对迁都,主要的还是出于私心,因为他们的房屋、财产和土地都在这里,他们怎么能舍得离开呢?因此,迁都这件事,绝不能听他们的。

    于是,启不顾群臣阻拦,强行下令把国都迁到安邑。凡是不愿迁都的大臣,一律免去官爵,降为平民,不再享受贵族的待遇。那些大臣们虽然满心的不愿意迁都,可他们更不愿失去官爵和贵族的身份,只好跟着大王一起迁都。启用暴力夺取政权,又强行逼迫臣民迁都,引起朝中那些守旧派大臣的极大不满。也引起一些宗族势力的不满。

    帝启二年春,夏王朝的同姓诸侯有扈氏不服从夏王启的领导,公开反叛,宣布自立门户。他们认为启不尊祖训,背叛天道,以武力谋取王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他们决不服从这样的君王。

    显然,有扈氏是为了维护禅让制,反对世袭制而采取的军事行动。说穿了,还是由于权势和利益的驱使。因为禅让制是在本族中推选,姒姓家族的子孙都有竞选的资格,十二诸侯皆为崇伯鲧的后人,都有可能成为天子的候选人。而世袭制只是王族嫡系相传,与同姓家族没有丝毫瓜葛,这才是有扈氏反叛的真实理由。

    当时的扈侯名叫姒慿,也是鲧的孙子。和启是庶兄弟。禹称王后,把他封在了西部渭河流域终南山以北地区,爵号为扈侯。

    其实早在禹南征以前,有扈氏一族就已经占据了这一地区,禹南征归来带回了大批战俘,那一次禹赏赐给姒慿男女战俘(奴隶)八百名,使其开发家园。此后,姒慿带领族人利用这些生产奴隶在封地垦荒种田,发展生产,势力大增。

    姒慿是位颇有心机的人,他对那些生产奴隶施以人道的关怀,把他们划分成四个生产兵团,每二百人为一个兵团。不但给他们自由,而且还帮助他们把单身的男女配成夫妻,组建新的家庭。这些生产奴隶都非常感激扈侯,都对他忠心耿耿。

    扈侯自由宽松的政策,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其它行业的发展,人口也快速地增长起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奴隶家庭都生育了许多子女,有的家庭已经由原来的两口人增加到十几口人,甚至几十口人。有扈氏的族人已经猛增到一万多人,势力十分强大。

    姒慿也效法禹,在自己的封地组建军队。他把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男奴隶都编在军队里,共分为三线。第一线为十六岁至二十五岁的男人,第二线为二十六岁至三十五岁的男人,第三线为三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男人。

    除第一线农闲时进行整编训练外,第二线和第三线都是不搞军训的,只是在有战争危险时才征召他们入伍,投入战斗。

    此时,扈侯第三线军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觉得自己的势力已经很强大,野心开始膨胀起来。而就在这时,夏王禹去世,伯益继承了王位。

    姒慿他心里想,这夏王朝乃是姒姓家族的天下,怎么可以由外姓来称王呢,便想出兵讨伐。正在他整训军队准备出兵的时候,启却抢先一步征讨伯益,夺了王位。他也就打消了夺取王位的念头。

    不过,启坐上王位,他心中依然不服。在他看来,启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一介武夫,根本不具备称王的资格。但是他如今兵多将广,势力强大,自己想和他争夺王位,那是不可能的,但又不甘心臣服于他。

    思来想去,决定脱离夏王朝的约束,自己独立。自行管理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便以“启不尊祖训,背叛天道,以武力谋取王位”为借口,宣布独立。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