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七章 怪事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果然如徐卫猜测的一样。从靖康元年二月开始朝廷开始了一连串的动作。先赵桓的心腹原开封府尹聂山早已经被任命为“江淮诸路制置使”准备取代蔡攸的心腹宋焕。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聂山往江淮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局势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秘秘密处死童贯!可突然之间聂山的任命被取消赵桓召宋焕返京述职。同时大幅度减轻对蔡京、童贯、蔡攸一干人等的处罚。此举可以说是赵桓在向太上皇示好甚至示弱。以求稳定东南进而请赵佶回京。     可儿子这番动作似乎并没有得到老子的认同。赵佶对东京的示好不予理会连向东南各地下了三道旨意。其一:截递角也就是禁止东南各官府向东京传递任何公文命令这些地区等候指示;其二:止勤王不许东南各地的驻军进东京东南各地的部队必须听从“江淮制置使司”的命令。赵佶甚至公然截留路过镇江府的三千两浙勤王兵将作为自己的卫队。其三:留粮纲。严禁东南各地向东京运送包括粮草在内的一切物资各处关隘渡口没有赵佶行营司签的文书不许通过!     这三道命令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赵佶确有抛开东京在东南另立朝廷的用心!对赵桓而言太上皇这一系列动作犹如釜底抽薪!朝廷自此不能再完全号令江淮此地的勤王之师和应急粮草也无法再输送东京。一时间东京震动!那留守京师的官员也是人心惶惶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官家虽然登基称帝可太上皇手里攥着东南钱粮之地又有一班掌握大权的大臣追随咱到底该听谁的?     朝中有大臣指出太上皇此举是新君步伐太快逼迫所至。但实际上赵佶此举早有预谋。在他逃离东京之前蔡京的一个儿子已经被任命为镇江知府蔡攸的心腹宋焕也被升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运使。而东南之地由号称“东南王”的朱面经营多年赵佶此次南逃朱面正在同行之列!     试想赵佶才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迫于形势传位赵桓。可眼下金军已退他真甘心当个太上皇么?再则手握重权的大臣们都在他身边。东京朝廷想要号令全国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于是他在东南左封右拜左赏右赐一刻也不停。以至于东南的文武官员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听从他的诏命而忘了东京还有官家。     虽然收服东南遇到挫折可赵桓在北面的动作仍旧持续着。要一条就是解除东京城的戒严并严加管束城外勤王之师并下诏命诸军有敢轻动滋事者长官贬谪士卒连坐!若是骚扰百姓横行不法不问是官是兵一律斩!这对军纪败坏的宋军来说无疑是当头一闷棒!同时因“两河忠义巡社巡检使”徐卫向兼任兵部侍郎的李纲反应城外义军的艰难处境朝廷拔下部分补给使得数万义军人心大振!视徐卫为主心骨父母官!     二月十七这一日。天未放亮徐卫还在床上便听到轰然的敲门声骤然响起。打开门一看门外立着一个中年汉子并不认识。     “敢问是徐巡检使么?”对方抱拳问道。     徐卫点头那汉子又道:“奉我家大官人之命请徐巡检使移步一聚。”     “你家大官人是……”徐卫疑惑道。     对方并不回答而是催促道:“徐巡检去了便知时间有限还请立即随我前往。”     你这是邀请还是绑架?若是绑架绑到徐九头上还真算找对人了。见徐卫没有回应那汉子有些焦急稍稍大声道:“何太尉也正在前往途中。”     徐卫立刻意识到这位“大官人”并不是寻常之辈连身为步帅的何灌都能召集前往足见其在朝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既然何灌也在受邀之列想必就是他推荐的自己。否则这些朝廷大佬们议事哪能邀请一个七品武官?略一思索点头表示答应让那汉子先下去自己去牵马。却听对方说外面已经备好马车。     坐在车里摇摇晃晃也不知驶向何处。徐卫猜测着这位“大官人“的来头。先他在朝中应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从他召集何灌和自己来看必然与军事有关。最后他事情做得如此隐秘显然是不想让人知道。     正思索时听得外头喧哗。徐卫掀开车帘一看。拜朝廷解除东京戒严所赐冷清数月的东京城又再度热闹起来。那商贩们正忙碌地从车上卸下市面上早已多日不见的新鲜货物提篮挎篓的百姓早早排起了长队等待抢购。虽然刚刚经历了惊魂两月但此刻东京城再度有了欢声笑语。只是老百姓们恐怕不会知道再过几个月金军便会复来。如果朝廷没有正确的应对之策到那时这欢声笑语也会变成鬼哭狼嚎。     仔细一看马车居然在向城外驶去。这位“大官人”天不放亮就来召人又在城外聚集想来事情小不了。过了汴河一路穿行于军营之中径投西南角而去。走了约莫盏茶时分天已大亮路上行人仍旧不少。眼下正值春季徐卫见那漫山遍野一片翠绿老树出新芽鲜花重新盛开。行过一片树林时那树枝扫在车厢上溅下无数玉珠露水直洒在徐卫脸上。顿感精神一振。心里不由暗叹多好的锦绣山河!难怪那么多忠直之士舍生忘死也要保家卫国难怪宗泽临死也要大呼“过河”难怪岳飞要手书“还我河山”。     又行六七里竟拐入山间路途非常颠簸那赶车的马夫赔罪道:“小官人恕罪这路委实太过崎岖。”     徐卫还没回答那车后同行的汉子却说道:“休得胡说!小官人乃军中战将枪林箭雨尚且不惧些许颠簸算得甚么?”     又过一阵。马车终于停下那跟在后头的汉子掀起车帘笑道:“徐官人请!”     跳下马车徐卫未及细看忽听一声晨钟。抬头望去见面前是座大山一条石板铺就的道路蜿蜒盘旋于山际半山腰上一座古刹竟似悬空而建。在那汉子的陪同下徐卫抬阶而上走得极快。刚走没到一半徐卫已经听到背后气喘如牛。再往前走便有前来礼佛的香客见徐卫一身装扮纷纷避让。那大姑娘小媳妇不时偷偷打量好俊的少年郎!     乃行至寺庙之前听得佛号响亮见得宝相庄严就连徐卫这等沙场上撕杀的战将也肃然起敬。正看殿上佛祖金身时一个声音在旁响起:“徐官人请随我来。”转头视之正是何灌府中家人王大。     在他引领下徐卫绕过佛堂又穿过后面禅房竟投后山而去。那山间羊肠小道极是坎坷王大不时提醒他小心万一一个不慎跌落山涧怕是要粉身碎骨了。一路爬行未至山顶眼前便豁然开朗!一片平地就在山顶之下依着山崖建有凉亭一所长约丈余均为木质班驳的痕迹显得它已经有些年头。     凉亭中已有数人或立或坐却并未聚在一处。待走得近些。便瞧见几位熟面孔。步帅何灌枢密副使徐绍尚书右丞李纲两河都统制姚平仲。还有几人不认得料想也是身居要位之人。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