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宦海龙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2章 天辰汽车(二) 送900字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utive)。但仅仅过了五个月,他便被萧宸这个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华夏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同时也是美国新澜财团实际意义上的少东看中,被选为即将成立的华夏天辰汽车公司ceo和总裁。     萧宸看中他,自然不是因为神仙托梦,而是前世他的表现足以让萧宸相信他有这样的能力。     前世的赵福全,在戴克工作了7年多后,2004年4月,赵福全回国,加盟辽都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担任副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华晨公司技术开发工作,同时兼任东方汉风汽车设计公司董事长。     自跟华晨接触到正式出马上任,赵福全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来了解这个企业,最终决定了回到华晨。正如赵福全自己所说:“我回来的目的是为了华夏人造自己的车,华夏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也就那么几个,再因为华晨地处辽安,我也是辽安人,选择华晨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福全坚守的理念是:“自主研发为主,外部资源为辅”,“整合资源,在掌握别人技术的前提下,借助别人技术,为我所用。”     他认为,现在的汽车研发,已经过了要“证明轮子必须是圆的”这一原始阶段,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借鉴使用。     同许多“海归”不一样,赵福全对于国内的情况有着真实清醒的了解。在他看来,许多“海归”对硬件上要求很高,国外有的设备自己也得有。     赵福全在华晨的两年,应该是华晨汽车最为艰难的两年,企业管理层先后经历了数次更替;近两年内没有全新产品推出;华晨的业绩曾走入了最低谷。     在华晨汽车上下húnluàn、严重亏损的两年内,赵福全负责带领的研发团队却逐渐成长。     研发团队从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壮大到目前的600多人,赵福全还成功地规划了华晨汽车的产品线,2006年推出的骏捷以及之后已经规划完成的数款车型,基本上把今后几年内华晨汽车轿车产品线全线打通。     纵观赵福全在华晨的经历,可以说这个当年的技术派海归人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完成了向一个汽车职业经理人角sè的转变。     “只要华晨做自主研发,我的价值就存在。”当初迈入华晨时,赵福全豪情满怀,但在华晨坚定不移地走自主路线的当口,他选择了离开。     2006年10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赵福全突然离职。至于原因,赵福全恪守职业经理人的cào守,从未进行解释,更没有说过华晨的不是。     短暂沉默后,赵福全宣布加盟吉利。据说李书福早就有意邀请赵福全加盟吉利,但未能如愿。直到赵福全从华晨离开后,李书福才最终如愿以偿。     萧宸对赵福全有五个印象。印象一,在华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赵福全开发了尊驰、骏捷、酷宝、骏捷frv等多款车型,还有1.8t系列发动机。其中,骏捷几乎凭一款车改变了一个企业,推出当年就获得了穗仙日报车天下评选的“年度本土品牌车型”大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骏捷也成为国内最成功的本土品牌车型,也是第一款可以和合资车型分庭抗礼的本土品牌中级轿车。     吉利曾经是低档、低端的典型,但是,后来几年,吉利彻底蜕变。大家惊讶地发现,吉利几乎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汽车技术,最规范的研发流程,最完整的研发体系。吉利熊猫成为国内第一款获得c五星安全评级的a00级xiǎo车,帝豪ec7全方位达到甚至超越同级合资车……     2010年京城车展,吉利3大品牌,30款新车,大家都很奇怪,吉利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得到。赵福全的回答很简单:“玩命地干!”他很“谦虚”地说,现在车型都干完了,20年内的传统发动机未来2、3年内也将全部干完。明年投放市场有2动机都将于近期量产。同时,明年吉利1.8升以上车型将开始搭载dsi的6at——你也知道,不少合资车型现在还在用5at,甚至是4at。”     “吉利的竞争力在后边,这个我是很自信的。”赵福全显lù出狂傲的一面。     但是,赵福全的成就绝不只这些。在他自己看来,他更自豪的是,不论在华晨还是在吉利,他都用最短的时间,为两个企业都建立了一套与世界接轨、适合华夏国情、具有企业特sè的研发体系,都带出了一支有特sè有业绩的团队。“在华晨,不到3年,研发团队从200人发展到700人;在吉利,3年半的时间,从300人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人。这些人才并不只属于企业,更属于整个华夏汽车工业。”     萧宸对赵福全的印象二,是2006年一次新闻发布会,华晨董事长史yùbō谈到要用高薪在全球招募人才,他说:“比如我们的赵博士,……”旁边的赵福全立刻接过来说:“除以8也就不多了。”(当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约是8比1)     看来华晨提供的薪资,对于已经做到戴姆勒克莱斯勒技术中心研究总监的赵福全来说,肯定算不上高薪,那么赵福全为什么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回来?     虽然当时底特律的情况还不错,但是赵福全判断国内的形势会更好。他说:“在国内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怀着一腔报国赤诚,就毅然归国了。赵福全说:“思想上也有拔河。因为当时已经40岁了,在国外的事业正在巅峰,待遇各方面都很好;还有家庭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教育、老婆的工作,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所以,从接到华晨的邀请,到最后做出决定,赵福全踟躇了10个月。     为什么选择的是华晨?赵福全笑了:“第一,我是辽安人,选择华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其次,华晨通过猎头找到了我,之前也有一些国内企业找我,但是都没有下文,只有华晨比较正式地跟我谈;第三,华晨让我回来是做自主品牌,这正是我的理想,如果是让我去华晨宝马,我就不去了。”     “千万别这么写!”一听记者提到“报国”两个字,赵福全急了,他说:“只是希望能做点事。在国外做久了的人都有这个愿望。也有没回来的,不能说他们就不爱国了。可能有些人安于国外的现状,而我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愿意折腾,出国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回国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另外,在国外,华人有现实的天huā板,企业也太大,个人的作用有限,而回来,一个人就能改变很多东西。这不是能力问题,我还是我,但是舞台不一样了。”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