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灵上的那些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寡言少过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现在有才能的人很多,得不到重用的人也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任人唯亲,买官卖官就阻断了许多人的升职梦想。     其实想一下,不升官也罢。这并不能代表你软弱,也不能说明你是个没有什么能力之人,有没有能力周围的人都知道,领导也应该知道,只不过社会风气和任用潜规则让人不得不把你凉在一边。这看上去是一件坏事,实际上未必不是件好事。如果你是个实干之人,进入官场必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者,如果你是个有才能且急功近利者,在官场上很快就会卷入是非之中,不招人嫉妒就是奇迹,你注定无法掩匿自己的锐利。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没有坚实的后盾,就凭自己的能力和功劳,成不了大事,多数时间必定生活在郁郁寡欢之中,但是当了官即便是不如意也不能随便说出自己的不满。     举个例子吧。南北朝时,有位著名的大将叫贺若敦,这位著名的北周将领,一生战功无数,当他官拜右卫将军兖州刺史后,就再也不得升迁,每立战功他只能是看着别人升职,而自己想当大将军的愿望却一直未能如愿,于是他很不服气,在与其它官员聊天的时候抱怨、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这话很快传到了晋公宇文护耳中,居然先下令把他贬为中州刺史,刚到任上,宇文护又听到了他说过的一些不满之话,直接让他自尽。他临死前,曾嘱咐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后来,贺若弼当了隋朝右领大将军后,他想当宰相,忘记了父亲的遗训,开始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劳在群臣之上,认为自己就是当宰相的最好人选。后来杨素任宰相,贺若弼仍为将军,他心里十分不满,常常在众人面前出言不逊,因此被罢官。被罢官后贺若弼更加气愤,依然说三道四,又被下狱。隋文帝责问他说:“我以高?、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贺若弼回答说:“?,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隋书;韩擒虎列传》)。大臣们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犹豫数日,惜其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年余,复爵位,但隋文帝忌其为人,所以不再被任用。然每宴赐,遇之甚厚”。好在隋文帝是个宽厚仁心之人,如果遇到的是宇文护那样的人,贺若弼和他爹一样会白白被处死。     事实上,你越是满腹才华,能力越比别人强,越不能自鸣得意,这正是别人的痛处,别人升官后对你炫耀正是这种怀恨心理作怪,你如果不满进行嘴头上的反击,正中他人下怀,你就会自食苦果。所以官场上有许多人在夹着尾巴做人,言行收敛,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否则更差劲的位置等着你。     在官场上分三种人,一部分人作威作福,一部分人装傻装糊涂,一部分人假装孝子贤孙,所以有的人明白了做官场上的滚刀肉不如当平民百姓。咱不说陶渊明,他的风度、胸襟、智慧别人难以做到,咱就说一般人,寡言少过其实是韬光养晦的一部分,人生需要修炼,但很少有人能在显赫时不骄不狂,卑微时委曲求全。人比人聪明不了多少,仅仅是一点点锋芒,就会被人察觉,所以许多时候不是你没有机会,运气差,而是自己没有耐心藏锋,当别人下手砍掉你的锋芒之时,你却不知道是自己埋下的祸根绊倒了自己。     不管怎么说,凡是年轻人在官场上没有人能淡泊名利,最简单的道理是:越是不能示弱的人越被人蹂躏的最惨。有人认为官越大越幸福,其实自身修养不好,升官很可能会成为一条最不幸的路。比如,刚刚统计出来的高管(19位)和富翁(72位)的死亡数据显示,自杀和他杀的人员居然占一半以上平均年龄还不到50岁,除个别意处身亡,剩下的大部分是因为心脏病突然死亡这说明了什么?不用说也可以想出原因来。假如上帝给他们一种选择,是要钱与官位还是要生命?他们会选择什么呢?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