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地军政布局构想(上)第(2/2)页
余将士,他只敢带着这二十八个亲兵反叛,连蛊惑其它奚族旧部士兵一同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为什么?他怕,他知道这些奚族士兵不会跟随他,如果他敢去蛊惑他们,恐怕他到不了我面前,就会被忠诚于燕山人民的奚族士兵就地正法了。
军事体制改革第一条,北地军队全面建立军事、政治思想双重领导,此称作军政两治。各部队设军事、政治思想教育管理两套系统,分设军事主官、政治主官。两主官平级,属协作关系。军事主官分管部队训练、守备、作战等军事相关事宜,政治主官分管部队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军规军纪督导、后勤生活、军风军纪建设等工作,同时政治主官还是军事主官的重要辅助,有参谋军事指挥,督促部队训练、守备的权力和义务,战时,政治主官是继军事主官之后军事指挥权的第一顺位接替人,所有下发的命令和上承的报告皆需军政两位主官联合签字确认,方为有效,当军政两位主官意见出现分歧时,根据责权划分以相应主官意见为准,另一人必须签字,但签字后可附上自己的意见。不用讳言,军政两套系统的设立,也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
军事体制变革第二条,北地五路各部队,全面打散,按军政两治重新整编,原有部队番号全部弃用。第二条变革的实质就是,构筑新的部队建制。基于新的军政两治,新式武器和新式战法的推广发展,宋军原有的部队建制已经不适合部队的健康发展,于作战指挥上也出现了诸多束缚。这在此次宋金大战,燕军的作战指挥过程中显现的很明显。
对于部队建制,我的构想是,三三分级制。部队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班,一般情况下,一个战斗班组为十二人,设正副班长各一名,三个班为一个排,同样正副排长各一名,三个排为一个连。连是基本分列单位,在连级设置驻地,设独立财务,并开始设立政治主官,称为教导员。连级单位配属连部及相关人员三名,还有一个炊事班,人员六名,负责全连伙食后勤等工作。再向上以此类推,营,团,旅,师,军。在团级开始设立作战参谋处、后勤处、卫生所,主官分别称为参谋长、主任、所长,同时团级的政治主官开始称政委,另设直属团部的警卫排,通讯班各一个。旅级一般不出现在普通部队序列中,是为一些特殊部队,比如山地部队,海军陆战队,炮兵等以独立旅的形式而设立的。在师级单位设立野战医院。
整个北地五路将划分成四大军区,设军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下属部队,负责下辖防区一应安保作战事务。北京军区、大同军区、太原军区、大名军区。四大军区职责、辖区细分以后再细化讨论,只听名字,我想诸位将军就能想到他们的主要针对目标了吧?出于预防的考虑,军区级首长需要实行定期轮换制,一般非战时,在一地任期不得超过六年。同样,军级首长,原则上也不得在一军任职超过六年,任期一到,或别调,或提用,或退役。
以此建制构筑的新部队,他们的直接最高管理机构是隶属辽王府军事大本营的三总部,即总参谋部,负责部队总体训练、作战指挥、发展规划等事宜;总政治部,负责部队总体政治思想教育督导,考评军官等工作;总后勤部,负责部队后勤装备等工作。三总部是军队最高指挥机构,服从辽王府军事大本营指挥。北地军事力量的最高首长是辽王殿下,他也是军事大本营的第一首长,称为统帅。
第三条,全面推行军衔制。部队是个等级森严的组织,必需明确上下级关系,军衔,即军人在部队中所处级别的标识。军衔分为两套,军官军衔、士兵士官军衔。一般排级主官及以上级别指挥员称为军官,适用军官军衔,原则上,今后部队的军官必需经过在军校中的培训学习,达到相应能力以后,才能被授予军官身份。从最低级的少尉至四星上将,共尉、校、将三级十阶,而对于不愿为官,或无法取得军官认证的士兵,他们适合士兵士官军衔,从最低级的列兵至七级军士长,共士兵两级,士官七级。军衔不但是上下级关系的明确依据,还是军队福利待遇发放的主要依据。
第四条,兵役制。在北地全面推行义务兵役制。所谓义务兵役制既是指北地居民在适龄年龄内都必须承担一定期限军事任务的制度。民众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包括定期在军队中服现役或在军外服预备役。这其实是对政府强制征兵提供的法理依据,用以保证我北地战时快速征兵,提高全民军事素质,建立稳定的后备兵源储备,不断为部队提供新鲜血液的必要手段。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以自愿应征为主,特别是现在,宁总管还不得不拒绝了许多青年主动参军的要求。
兵役制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取消终生制服役。不错,一入军营,代代为军的军?制必需取消,军官终生制也必需取消。义务兵服役期限为三年,三年后没有转成士官或考入军校深造,则需退役。转成士官后则称为志愿兵,志愿在军中继续服役之意。
同军衔相对,各级别均设立最高服役期限,级别越高,最高服役期限越长,到期后,若没有提升,则必需退役。这算是一种激励机制,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部队的战斗力。
第五条,三级军事武装力量。第一级,就是以北地各禁军主力整编后新建立的部队,他们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打击外敌的主力,是国家军事力量的精锐力量。我建议给这支部队命名为人民禁卫军,他是人民的武装,是人民的依持。第二级,就是以各地厢军和禁军中转编的人员为主整编的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靖安地方,维持社会秩序,保护民众权益,打击内部敌人,战时作为禁卫军的辅助力量参与战斗。作为内卫部队,他们和平时期受辽王府政事大本营领导,参与战斗时则划归辽王府军事大本营领导。其地方守卫部队,当地政务首长有要求其配合靖安地方的权力,但无权涉入其内部管理、指挥等事宜。我建议给这支部队命名为国民警卫队。第三级,就是以各地乡军民团改组的民兵预备役,他们作为禁卫军的重要后备力量,处于半民半兵的兼职状态。但必需每年都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承担相应的军事任务。
我对军事体制变革构想的大略要点,就是这些,希望诸位踊跃探讨,积极发言,不吝指正。”
指正?全场都还没能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如此颠覆性的战略构想,创新的思维,怎么指正?还是先把惊掉的下巴找回来再说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