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失在星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默默准备和超光速飞船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完美的掌握住火箭的一切运行参数。     模拟发射是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制的运载火箭模拟运行平台上进行的,这是联合技术公司第一次发射大推力的运载火箭,预计整个测试将持续到八月份。     四月初,花旗国空军宣布将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光速飞船试验,大推力的战神2运载火箭会在四个月内将组成飞船的引擎部件、船体和燃料带入太空,在真空中组装完成。     被折腾了一年的普通民众对这个起了兴趣,超光速飞船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花旗国空军从十几年前就宣称要制造超光速引擎,当然科技界都以为是只是说说,没想到这帮人真的敢干。     相比普通人的好奇,各大势力则勃然大怒,没想到花旗国还有实力进行耗资这么大的试验,还以为是前些年可以吸其他国家的血。短短一个月内,对花旗国的经济攻击从低端覆盖到高端,让刚刚喘过气来的花旗国国内企业接连破产,大战的硝烟眼看又要升起。     花旗国空军本来想提振一下国民信心,没想到国内的意见不一致,受损严重的公司和刚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转眼又丢掉工作的民众根本不关心这个。大公司的在国会的势力向政府提交了质询函,民众们则将位于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的花旗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和位于休斯顿的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围得水泄不通,震天的口号让这些上至将军下至大兵的军人们面面相觑。有糊涂的还搞不清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明白的则大骂空军总部发神经,现在局势这么微妙,还像以前一样自大。     事情越闹越大,惹出麻烦的空军总部高官躲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出来做了答辩,说这个项目老早就已经安排好经费,资金已经投入大半,现在已接近成功,如果终止,纳税人的钱就花得不值得。     花旗国政府拼命和各个势力解释,又委曲求全,答应了很多条件,才将各大势力安抚下去。     李庄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提高了,果然没有什么制度是完美的。当然完美度越高的社会模型,越有竞争力,花旗国无疑也是比较先进的一类。     超光速飞行,虽然科技界存在三派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的,觉得光速无法超越;持赞同观点的两个派别,一方是觉得超光速飞行所需要的天文数字的能量在太阳系内根本无法解决;另外一方则担心定位问题,这派的科学家觉得超光速没有问题,但防护罩技术、飞船材料和动力传输都是难题,虽然他们觉得可以通过取巧的方式来解决所需要的能量,但空间结构理论现在还无法验证。就算超光速实现,一不小心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定位技术亟待解决。以地球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法取得详细的星图,不同视角看到的星图都是不一样的。     李庄饶有兴趣的翻阅了有好事者总结在网上的历年来关于星际飞行的理论进展和技术进展情况。     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应用了多项超光速推进概念,如星河战队、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等,李庄觉得还凑合的大名鼎鼎的《阿凡达》所使用的0.75倍光速激光推进飞船,让他印象深刻,虽然他不准备运用这种推进技术。     第一种是曲速引擎,花旗国空军起先开始的项目宣称就是要用这种技术,具体到底是什么技术,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所谓曲速引擎,又称曲相推进技术,在大多数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被使用。1994年墨西哥数学家米古尔.阿库别瑞提出了不违反广义相对论中“没有物体运行的速度可以在局部地域比光速快”的引擎模式。他设计的模型创造了一个如同波浪般起伏的时空几何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使飞船附近空间变形,后方空间扩张,前方空间压缩,形成一个“曲速泡”,这个模型后来经别的科学家改进,让其更加完善。     根据曲速引擎的原理,理论上可以达到极高的速度,甚至超过光速的几十万倍。这种引擎的体积不大,耗能却不小,根据理论推究出来的问题很多。     第一个问题,高速运动中的碰撞。曲速引擎的推进模式没有进入特殊空间,飞船还在现有我们所在的主空间中运行,无处不在的宇宙颗粒和陨石足以让飞船毁灭无数次。     第二个问题,单向通路。曲速引擎的轨迹会对宇宙空间造成永久性的改变,一条路只通行一次不说,还会受附近天体巨大的引力及复杂的空间结构影响,这个弯弯曲曲的路线到底会通向哪里,恐怕连提出这个方案的数学家米古尔都不知道,单向通路让自己和敌人都很无语。     第二种是星门,又称空间泡。(借鉴了网友的解释,非原创,向总结的网友致意。)     在游戏EVE当中太空飞船都预备了一个跳跃驱动器装置。驱动器通过在两个极盘重复地“压缩”真空来创造一个绝对真空,排除其中所有的能量中子和夸克(理论上一种比原子更小的基本粒子),产生了一个固定的激光场保存不断增长的绝对真空泡泡,一直到它包容了整个飞船为止。     经过上述步骤后,飞船就可以达到超光速。关于航行的问题也应运而生。一旦飞船达到了超光速,它对这个世界几乎就没有作用和反作用,例如通讯和目标扫描就很难进行。人们尝试了大量的试验,诸如压缩空间无线电,但是都没有成功。由于量子力学不可预知的天性,所以很难产生一个足够稳定的真空泡,也就不能有一个精确的时间尺度来改变速度。后来终于有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人们发现重力电容器和跳跃星门时使用的控制系统十分相似,都能在飞船达到超光速的时候,很快地从“正常”空间采取引力信号。通过在其中一个信号上锁定电容器,飞船可以向它航行。一旦到达了重力井所要求的某个特定距离,这个真空泡就自动地消散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容器只能从重力井有效采集某个大小规格或者以上的信号,最小的限度是形成一个卫星或者一簇小行星。当然,为了重力电容器能够在目标物体上相对于恒星的位置正确地排列,它只能沿着一条非常狭窄的路线行走,所以飞船可以行动的范围极其有限。这也对跳跃驱动器的使用率造成了一些局限,但是因为系统中所有主要目标都能被探测到,也就不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此外,由于现在可能在空间站和跳跃星门上建立一些能被探测到的“假”重力井,通过飞船跳跃驱动器上的重力电容器就可以在上面登陆。     所以星门技术只需要一个星门和每艘飞船上的跳跃驱动器。     在一定设计情况下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