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失在星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初步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着被拖回来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的老伙计,李庄很心疼。     这是他的第一辆车,虽然不漂亮,用了四五年,也有感情了。当初买车的时候他没考虑就买了捷达,谈不上结实,毕竟是老车了,但是耐操,维修方便,他所需要的不过就是个小毛驴而已。     到修理厂评估了一下,那边建议直接报废算了,修起来不划算。李庄只好忍痛申请了报废,看着拖车将老伙计拉走,他站在门口,感觉就像是失去了一个亲人。     不装B,居然也会遭遇横祸,李庄觉得这世界真的是让人有点摸不透了。     他现在跑动很多,不能没有车,好在夏元德的帕萨特还在,车况尚可,他就顺手把它拿过来当成新的坐骑了。     小美女的事情给李庄的刺激很大,期间她打了一次电话过来道歉,李庄的态度很冷淡,后来两人就没有联系,学校里面李庄也很少去了。     六月初的时候,李庄回了一趟老家,是工作上的问题。     老董事长的投资到位很快,轻钢结构的厂房建设速度也非框架结构可比。设备都是新买的,一次买了五十条线,管理人员都由老厂那边抽调,普通工人从本地招收。这边生产和技术负责人是李庄的老熟人鲁显,总经理是原来公司的一个副总,销售还是由夏元德负责。     ERP系统是由一家知名公司提供的,但产品买过来后,李庄解开源代码,将整个系统都做了一番修改,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他的改动很成功,大家都觉得用起来比以前方便多了,数据管理和加密也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新工人需要培训,趁这个空当,李庄带着一帮技术人员改装设备。可能是由于这段时间对硬件底层的钻研,他的技术水平明显进步了很多,布线更加合理,生产管理系统的兼容度更高,在能控制的参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数据冗余始终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改进让车间的管理显得更加轻松。     鲁显这段时间进步也快,李庄的要求很苛刻。对于以前的师傅和上级,鲁显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尊敬,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为这么大工厂的二把手而沾沾自喜,不可一世。     看着李庄那张年轻的脸,他想起以前的故事。想当初,要是李庄同意的话,可能都是公司的二号人物了,夏元德虽然厉害,也不可能排到他的前面。     经过近一年的磨合,车间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李庄的这套系统都很熟悉了,李庄的升级很有线性,并没有对操作模式做多大的变更。这次改装的效率很高,这么多的设备,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月中,老同学肖新来了很多次,同学聚会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肖新在省城附近一家钢厂做事,他材料方面的造诣让李庄很佩服,非常扎实,国企的人才也是很多的;肖新则对李庄在自动化方面的高超水平叹服不已,他知道自己就算再学二十年,也未必能到李庄现在的层次。     读高中时,肖新因为和李庄性格相投,又是前后排,关系非常好,说是很亲密的朋友也不为过。只是后来两人离得远了,李庄心情不好,肖新忙着读书,通信也不方便,就断掉了联系。     这次两人重新相见,提起昔日纯真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交往,想想现在公司内部激烈的争斗,肖新一阵唏嘘。     他问起李庄聚会时所说的创业问题,     “桩子,你上次说的事情有眉目不?要是行的话我打算过来和你一起干。”     桩子,李庄高中时的一个外号,木子庄,至于他期待的“庄子”的外号,显然别人不会那么轻易便宜他。     “阿新,要我跟你说实话不?”李庄问。肖新本有个让人捧腹的外号叫“丫头”,只不过现在大家都不敢叫了,朋友之间就借鉴了沿海的称呼。     “你说,以我们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好忌讳的,”肖新道。     的确,作为曾经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对对方骨子里面都很了解。高中时代,基本上没有伪装,双方连对方的一些小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这可是进社会以后很难弄清楚的。     “我建议你还是先呆在你现在的单位,我们这边需要大量的高品质钢铁制品,而钢材行业现在又是管制的,我觉得你如果能在现在单位爬起来,对我们的帮助会更大。等到合适时,你再过来,反正你这部分的股份我会给你留着,”李庄说。     “可以,细节我们再商量,不过自动化方面你要帮我,这样我升职就会快些,”肖新道。     聪明人之间沟通就是轻松,肖新也不是刚进社会的菜鸟,老婆都有了,马上孩子也有了。他知道李庄肯定有顾虑,但不愿意撒谎骗他,但朋友间就应该是这样,你可以不说,别人不会怪你,但不要骗人,否则友情很容易毁于一旦。     肖新骨子里面是个非常纯粹的技术人员,他想做出点事情,但国企内部人事太复杂了,让他很难受。     新工厂设备改装完成后,李庄做了全系统测试,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些,可能跟他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有关系。     谢绝了李慧邀请出去游玩几天的好意,李庄出发去省城,到肖新家里拜访。     双方应酬上很简单,都是做技术的,草草处理完就开始忙工作上的事情。肖新材料学研究生是在国内一家水平很高的研究所读的,到现在的单位才在本地一所大学上的自动化研究生。     两人一起研究,交流一些观点和想法,肖新甚至还冒险用李庄提供的工具下载了集团研究院的很多实验记录,然后又托关系带李庄到各个车间参观。整个流程下来,李庄也对钢铁行业的生产有了很直观的了解。肖新本身就在集团研究院工作,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应对措施、设备型号及精度、材料晶体结构、热处理等都非常熟悉,可以给李庄提供详细的参数。     有参数就好办,对流程了解了,模型对李庄来说并不难设计,在肖新的帮助下,他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肖新手上的几个项目。肖新拿到厂里进行模拟测试,非常成功。     李庄嘱咐他按照比其他人始终快一点的速度按顺序完成任务就好了,不要急于求成。对这个肖新也不傻,很爽快的答应了。     事情完成,两人就各自的领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在自动化领域,李庄已经是超级高手,肖新则对材料领域十分熟悉,颇有想法,几天相处下来,双方都获益匪浅。     李庄在肖新家呆了一个星期,在跟鲁显通过电话得知新工厂暂时一切运行正常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