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八回 文禄之役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家当如何,幼子恐无力支撑,所以请左府见谅,氏乡是无奈而为之!”     孟昭德听罢一愣,但马上就明白过来,扶住蒲生氏乡的肩膀说道,“我知道,你是说你嫡子秀行元服,和内府的女儿成婚之事吧,放心,日后若不乱则可,若乱,天下大势一定,只要昭德还有一亩三分地,不论蒲生氏如何,我必尽力相助。”蒲生氏乡能够痛快的当着自己亲家的大敌面前说出如此之话,不可不谓之光明磊落,孟昭德亦是如此脾气,若非天各一方,要各自考虑实际处境,只怕两人能是比孟昭德和上杉景胜关系更加密切的战友,如今开诚布公,已经是十分难得,蒲生氏乡把这些都说完了,方才道别道,“请左府珍重,氏乡去了。”孟昭德眼含热泪,把蒲生氏乡亲自送出内城大门,两人才依依惜别,谁知从此阴阳两隔,再未见面过。     太阁丰臣秀吉遍招天下兵马,到了文禄二年8月,总数三十万的大军之先头部队十四万人已经渡海登陆朝鲜半岛,李氏王朝的海防军队不堪一击,被加藤嘉明和九鬼嘉隆的水军一战打的全军覆没,大军分作九个兵团,如洪水一般开闸泻出,瞬间席卷了整个朝鲜半岛,登陆一个月后,李氏王朝的国都汉城即告攻破。这九路大军中,第一军团的军团长小西行长兼任全军先锋大将和总指挥,下辖一万八千人,五位辅佐副将,宗义智,松浦镇信,有马晴信,大村喜前,五岛纯玄,这六人皆是能通汉文,和中华交易良久,在朝鲜广布商脉的文臣,他们作为先锋军团,秀吉看中的就是他们对于朝鲜的熟悉,而在排除大明出兵的可能性后,秀吉坚信,便是这六人也足以抵挡李氏王朝腐朽的军队。     第二军团紧随第一军团登陆,后又担任汉城的防御任务,乃是九大军团的主力,共两万两千八百人,主将加藤清正,副将便是锅岛直茂,和福岛正则比起来,加藤清正胆识更甚,且战法更纯熟过正则,而锅岛直茂则具有其他所有将领所不具备的数十年之实战经验,这两人一起统兵,确实无坚不摧。第三军团负责釜山防御和接替粮草,总共一万一千人,大将是黑田孝高之子黑田长政,副将乃大友义统,这两人的特点,都是出身震撼,一个是秀吉头号智囊之子,一个是百年大名之后,可惜才华平平,黑田长政更是谋略,气量,胆识全方面不及其父,所以秀吉也不敢让这两人参与进攻。     第四军团出征之前,本来秀吉钦派的任务是进攻辽东,试探大明的动向,可由于第四军团的军团长未到,所以只能作罢,任务变成扶住防御京畿道一线,这未到的军团长就是指挥艺术和锅岛直茂并驾齐驱的岛津义弘,而接替他的是太阁秀吉的近侍毛利胜信,此人籍籍无名,唯一值得说的就是他在太阁还名叫木下藤吉郎的时候就追随太阁左右,不过才华平平,到今日也不过是个一万石的小地主,可他却生了一个好儿子,便是日后号称“大阪第一勇士”的丰臣军副总司令毛利胜永(总司令是真田信繁),此正史,不赘言。     第五军团比前四个军团出征还要早五日,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首先占领对马岛,然后突袭全罗道,防止朝鲜军西军和东军夹击北上的第二军团,这支部队共有两万五千人,领军大将便是贱岳七本枪之首的福岛正则,副将分别是长宗我部元亲,蜂须贺家政,户田胜隆,生驹亲正,来岛通之,来岛通总(都还记得大航海时代4里亚洲水域的李梅和来岛家么),基本都是无能之辈,好在福岛正则和长宗我部元亲罩得住,才拿下了全罗道,顺利完成了掩护主力北上的任务。     第六军团共一万五千七百人,是大军中将领指挥水平最高的,士卒战斗力最强的,可惜由于非太阁嫡系,所以未做主力使用,他们便是赫赫有名的西国毛利军,统军大将就是小早川秀秋,不过只是挂名,他到了名护屋城就留下了,代替他实际指挥的就是他的养父,已经归隐的小早川隆景,而第二副将便是整个九大军团超级能打的另一人(锅岛直茂是一个)立花宗茂,此人乃是大友家第二猛将高桥绍运之子,原名高桥统虎,又是大友家第一猛将立花道雪的养子,和别的废物养子不一样,他竟然身兼两大猛将之长,文武双全,统兵有方,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只有四岁时候就能熟练掌握剑道,膂力和一般十岁孩子相同,有霸王举鼎之势,难怪高桥绍运为了他,不惜牺牲性命,现在天道循环,假以时日至今,他果然成长为国之长城,现在已经是九州十三万石的大名,振兴了高桥氏和立花氏两门。     第七军团,第八军团,第九军团在前六个军团各自到位,已经纷纷取胜后才开赴朝鲜,性质和旅游一般,其统军大将也各自都是不会打仗的,其中第七军团共三万人,大将毛利辉元,第八军团一万人,大将宇喜多秀家,第九军团一万一千五百人,大将羽柴秀胜,是关白羽柴秀次的亲弟弟,由于关白秀次是自家人,所以太阁有后的传闻他知道的最早,这个看似癫狂实际有心的关白生怕太阁对自己不利,于是恳求太阁派自己弟弟出征,希望能借此立功,将来封赏土地,若一旦翻脸,也有个外援,可惜天意要灭秀次,他好容易求下来的这个恩旨才享用了一个半月,到达朝鲜半岛的羽柴秀胜就因为水土不服,在军中熬了五六天后病逝了,而他的一万多人也顺势被宇喜多秀家接收,丰臣秀次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整个战争的进程,实在太过顺利,汉城陷落后,朝鲜举国崩溃,李氏王朝搬迁至平壤打算和谈,可还没商议出个让步条件,黑田长政的部队已经抵达平壤南面的开城,眼见要被擒了,李氏王朝又拖家带口的往义州赶(鸭绿江),最后实在无奈,李氏王朝终于上表大明天朝,希望明朝尽快出兵,襄助小弟弟。大明朝接到求援信的时候,已经是10月左右,此时李氏王朝的所有公卿和王室在义州已经受苦受累一个多月了,但是大明天朝发扬人急我不急的精神,按照以往的规律,任何事情都会分裂成两派意见不统一。     就在这个孙传庭,洪承畴,周延儒一起出生的年头里,明军大败于娄山关,东北努尔哈赤则战胜海西女真,一统黑吉,可谓是内忧外患,时任内阁首辅的王锡爵和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正为了皇帝不立太子之事闹得水火不容,神宗暖阁独召王锡爵,应对三子封王之策,王锡爵和申时行采取的是一般的“上奉皇命,下和众臣”态度,可惜此人气量狭小,远不如申时行豪儒风范,所以每每不成,这便同意三子封王后,遭到东林党唾弃,结果一纸公文送到,朝鲜竟然已经沦陷,皇室打算入明苟延残喘,王锡爵以为这是朝鲜诡计,实在是和倭寇联合,打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