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全是歪门邪道,一听孟昭德要筑城,赶紧反对,说出了许多大道理,总之是看不得孟昭德蒸蒸日上的样子,丰臣秀吉见他和石田三成一个口气,又想到当初石田三成怂恿他同意前田利家筑城来,现在搞得前田利家财源广进,又裁撤不掉,所以暗恨,除了对石田三成不满之外,还要多防一手,谁知道孟昭德是不是照猫画虎,和小早川隆景串通了呢!
眼见大野治长吐沫横飞,片桐且元却一句话不说,丰臣秀吉于是好奇问道,“且元,你也说说看法啊。”片桐且元闻言哦了一声,待大野治长停下了,方才缓缓开口道,“移封之时,内府舍弃东海,左府舍弃甲府,看似一致,其实东海和关东近在咫尺,若内府有变,必然一路西进,那时纷纷响应,东海没有敌手,若左府有变,也会一路西进,却先面对观音寺之大纳言,佐和山之治部少辅,还有纪伊国,志摩国,大和国等诸番兵马,必不成,所以左府建城,乃在受,实话还是防备他的师兄内府。殿下,可还记得当初出使德川氏,劝其归顺么?”丰臣秀吉点了点头,片桐且元说道,“当初天下人都以为孟昭德或和德川家康联手,或置之不理,却无一人料到,他会反过来帮助臣下,臣下入三河无门,就是左府帮助脱困的,所以臣下那时起便认定了一个道理,左府视内府为真正敌人,视太阁为主君,则此城可建。又或不论其好恶,只说左府兵马,左府从旧领带来兵马一万五千,分守各地之后所剩无几,再招兵马都是三河旧部,一旦内府起事,左府兵马八成就要倒戈,投回旧主,而内府所在关东,北条氏已经族灭,部下无从依附,自然死心塌地跟随内府,这样两相比较,殿下所设东海制衡关东之计,实在难成,一旦兵变,东海将顷刻落入家康之手,孟昭德纵是领兵奇才,也难成无兵之战。”
如此道理,其实丰臣秀吉也早就想到了,他只不过是还不放心而已,于是顺口说了一句,“那也太大了。”片桐且元笑笑道,“不大,正正好,殿下,请看左府设计的四城,清州城乃是尾张首府,鸣海城则是三河门户,这两地人脉错综复杂,豪族势力何止蔓延两国,甚至整个东海,左府要囊括四城而造城,就是要搬迁这些豪族,让他们归顺一地,一可统一安抚,二可牵制各地作为人质,这样将来内府起兵,也要处处受制,所到之处不会人尽皆降,这才是左府建城之要义。”丰臣秀吉点点头道,“且元所言有理,如此方能真正制衡关东啊。”片桐且元接着说道,“而且天下之敌,真正降而未败者只有内府和陆奥守两人,现在会津有少将在,东海道有左府在,看着这两人,便无人兴风作浪了。”丰臣秀吉听罢哼了一声,脑海中又浮现出前田利家的影子,自言自语道,“只怕未必。”说罢起身对二人言道,“传旨照办吧,准其建城,图纸速速报我。”两人得令,忙起身退去。
片桐且元和大野治长出离内馆,一路鱼形离开伏见城才分手道别,片桐且元又走了一里,到了伏见城往京都去的大道上,只见道边一个脚夫正在整理货品,他便上去问道,“有好的桐油么?”那脚夫立刻从货琅里取出一盒递给片桐且元道,“不知事情成了么?”片桐且元正色道,“成了,已经有了旨意,不过奉劝你家大人,不要背信弃义,今日且元帮他,他答应我的事情呢?”那脚夫接过片桐且元递来的铜钱,踹到怀里后说道,“盒中就是左府对北政所的宣誓书,发誓孟家世代追随太阁后人,永不相负。”片桐且元点了点头,把盒子小心揣好,转身离去,那脚夫也挑起货物,快步离开,走出半天后,才扔下货物,斗笠,布衣,换上草鞋,束巾疾行,正是孟昭德麾下忍者头目百地宇久郎。
1592年(文禄元年)8月29日,丰臣秀吉的母亲大政所在聚乐第去世,享年七十九岁。9月初,全国各地大名入京吊唁,孟昭德亦入京,期间忙里忙外,毅然一副忠臣的样子,且不见任何人,断绝一切享乐,让秀吉非常感动。9月底,孟昭德返回清州城,随即旨意也传到清州城,准许孟昭德建筑新城,并立刻把图纸和城墙架构细要呈送太阁,孟昭德欣喜不已,再三拜谢之后,便让藤堂高虎携书去京都,自己则带领增田长盛,江之岛友成,前田玄以等政务能手开始筑城,首先是拆除了清州城,把清州城的石料,木材等运往小舟城(参看小舟筑城),以那里为起点,开始往北搭建城墙,山下政虎,田中旭一,岛胜猛等武士则率领军队开始拆除和改造那古野城,将其外围三丸尽数移除,天守阁夷平,按照大明建筑,请迪亚戈从大明江浙请来木匠,石匠等搭建内城左大臣府,即是新城的内城(众人皆知的沈唯敬快要登场了),左大臣府按照北平紫禁城布局,城高二十三米,城周三千五百步,泥瓦外镶砖墙,全涂孟家家徽之红色,设四面城门共八个,其中正南门起名忠义门,是每日家臣进府拜谒所走,正北门起名威武门,是孟昭德出府所走。
入城自南向北,以北为尊,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理石甬道,上刻飞虎啸山林,甬道长八十米,连接甬道的是左府正殿,高十五米,周长九百步,正殿内是议事大厅,乃石柱龚托悬梁建筑,殿内有石阶,石阶高一米,石阶上是孟昭德座椅,乃上好红木鎏金打造,椅子背后是八折屏风,画大唐仕女图,乃丰臣秀吉贺孟昭德建城所赠,阶下红毯垫道,道两旁是整齐的六排共六十张榻榻米,与日式内堂不同,并非相连在一起,乃是十公分间距一个,供每位家臣独享一席。
正殿议事大厅内角两侧有拱门,立有各四名近侍带刀看守,穿过拱门,左边去是孟昭德内眷居所,共两排房十八间,年年,阿若,及孟氏五子和其夫人各选一间,还有管事处,值班房和护卫室,右边拱门过去是孟昭德内殿,供孟昭德读书,休息,处理公务,颇似紫禁城上书房布局,不过修饰简单朴素,房间也只有百步周长,起名东书房,穿过内殿拱门,一道百米长廊外,紧贴左大臣府府墙下是孟昭德新设的三处长排瓦房,一处为军务参赞处,一处为政务参赞处,一处为习字室,两处办公用地平日各有一人值班,另配十名近侍执勤,负责紧急事务传唤家臣前来,习字室则供五位公子学习,在孟昭德眼皮底下任他监督,一日也别想偷懒。
正殿和左侧住宅,右侧办公区加正北城墙包围出的一大片空地上,设有五处练兵所,乃内卫五营居住,另附靶场,马场,剑道馆,供他们平日操练,也供五位公子修习武术使用。此城从旨意颁下来当日开始规划建筑,直到1593年(文禄二年)新年方才修建完成,此时清州城,鸣海城,那古野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