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禄元年的新春刚过,大地生机勃勃,战国的百姓们都在辛勤的劳作着,随着小田原城的陷落,北条氏的灭亡,天下已经整整四年没有过了战争,大名家也刀枪入库,平日里忙活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提高生活品质,讲排场,比阔气,一时间茶碗,茶?,比肩,画轴,屏风的价格高涨,而那些自命是风流人士的画家,茶人,和歌者忙的乐此不彼,四处奔波,往往都是刚到一地,就有人来请,和主君对话几句,就马上能开到一个好价格,终生衣食无忧。
虽然整整一年前,就在天正末年的新春,天下大茶头千利休刚刚因为没有在聚乐第的宴会上安排秀吉喜欢的菊花作为花语而被勒令切腹,但这件事情也没影响到大家对于文化的追捧,一个千利休死了,更多的茶人站了起来,由于大明的唐器和西洋的蛮物供不应求,短短几年间,倭国竟然发明出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烧陶和绘彩技巧,把本来笨拙的本国生产技艺提升了一个档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不得志的浪人或者武士也纷纷转入京都,拜师学艺,或者有一手绘画的本事,或者有一手烹茶的能耐,以此也得到了晋升,获得了大名的青睐,比如孟家的新晋宠臣,天草时秀便是如此,他本来是九州人士,以前曾经跟随大友氏,后来大友氏落寞,又辗转跟随龙造寺军,和孟昭德也算有同乡之谊,但是秀吉平定九州后,北九州被分割,龙造寺只能苟延残喘,所以不得不剪裁属下,天草时秀无奈,恢复浪人身份。
这个二十五岁失业的青年人不甘心就此沉沦,他毅然决然休掉了妻子,离开了九州岛,尾随联军抵达了京都,在京都他无所事事,曾经帮助公家看过大门,也帮助过往商贩引荐过一些京都官吏,算是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最后在1590年(天正十八年)他也加入文化大军,幸运的投入细川幽斋门下,研究了礼法,佛法还有和歌,师成之后,细川幽斋把他推荐给了孟昭德,孟昭德正愁属下无人有这般才华,于是高兴的接纳了天草时秀,回家之后立刻把他立为五位公子的礼法讲师,并赏赐年俸一千五百石。
孟家本来有四位公子,嫡长子孟宪文,次子孟宪杰,三子孟宪平,四子孟宪勇,结果在去年岁末,一代投机者,升任大名方才三年的石川数正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重病卧床,水米不进,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身边还有两头猛虎,一个孟昭德一个德川家康在,为了保住本家血脉,石川数正将长子和次子立为家督和大老,将三子,尚在襁褓之中,年方两岁的石川五助卫门过继给了孟昭德,孟昭德虽和石川数正不熟悉,但是偏偏石川数正和田中旭一交好,通过这位大将的牵线搭桥,孟昭德考虑到石川氏的地理位置重要,便接纳了这位养子,不过约法三章,第一,此子长大后不具备继承孟氏的资格,第二,此子不得侍奉石川氏血亲,只能祭祀石川氏香火,第三,此子必须立刻送往孟家,改姓更名。这些要求,说白了就是防范石川数正的儿子将来在孟氏的基业内兴风作浪,可石川数正都答应了,他知道,反正五助卫门是自己的血脉,不论他叫什么,认不认自己,他都是自己的血脉,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要他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丝他石川数正的血脉在茁壮成长,他便知足了!办完这件事后,1591年(天正十九‘末’年)石川数正撒手人寰,折腾了丰臣氏和德川氏两大枭雄的投机者驾鹤西去,长子石川康长继任家督,石川康胜继任大老,而三弟五助卫门正式改名,便是孟昭德第五子孟宪和了。
要说石川数正逼不得已,把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送走,实在也是有说不出的苦衷,原来关东之战结束后,丰臣秀吉考虑到此地广阔而背靠东北群雄,不便于管理,所以想在这里放一个有能力的大名,但是又不想他过于强大,危险到自己的统治,于是权衡之后,丰臣秀吉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把德川家康的骏河,远江,三河收走,把原北条氏的七国,武藏,伊豆,上野,下野,上总,下总,相模,封给了德川家康,逼迫德川家康移封,且不得在原小田原城的城址上建城,将他强行安置在江户城立都,有德川家康在,则能震慑佐竹氏,结城氏,里见氏等等,至于上野国本来是孟昭德的领土,丰臣秀吉是考虑到,孟昭德在上野,甲斐,信浓三国也立国日久,不得不防,于是收缴了孟昭德的上野,信浓,甲斐,把甲斐分给了浅野长政和田中吉政,北信浓分给了福岛正则和石川数正,南信浓岩村城附近分给了森忠政,饭田山一带分给了京极高次,原属德川家康的骏河国也被一分两半,西骏河给了池田辉政,东骏河给了中村一氏,孟昭德则被移封到美浓,尾张,三河,远江,伊势北部共五国,这样石川数正就被德川家康的二百五十余万石从东面包围,孟昭德的两百万石从西面包围,无奈之下,他只能授意长子亲近德川氏,而三子过继给孟氏,因为他知道,秀吉之后,必然是此二人争夺天下。
关东大移封之后,丰臣秀吉又设立了天下人制度,首先,他拨款一百万金在京都附近建造了伏见城,称此地为“官邸”,正式移居此地办理政务,而自称太阁,并将摄政关白的职位让给了养子丰臣秀次,为了更好的解决各地的俗务,丰臣秀吉除了勒令各地不许煽动之外,还将天下按照五畿七道划分,设置了五个直属于自己的部下,各负责一片地区的事务,他们分别是负责北陆的一百万石大名,正三位大纳言前田利家,负责关东的两百五十六万石大名,从二位内大臣德川家康,负责近京的二百万石大名,正二位左大臣孟昭德,负责西国的一百三十万石大名,从三位权中纳言毛利辉元,和负责东北的四十万石大名,从四位左近卫中将蒲生氏乡,不过蒲生氏乡担当左近卫少将多年,所以人们还是习惯称呼他为“会津少将”而已。
除此之外,为了巩固和更好的管理京畿,丰臣秀吉还设置了五奉行制度(据说是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后的当年设立‘据小濑甫庵太阁记所载’),他们负责把中央的政策传达给四方,并监督五大老执行,各自虽然分别都有领土,却远不如五大老强盛,而且本人基本都在京都生活和工作,丰臣秀吉就是希望用这种弱小者监督强大者,强大者监督四方的体制,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这五个人分别是首位奉行弹正少弼,甲府二十二万石浅野长政,次席奉行治部少辅,近江佐和山二十二万石石田三成,三席奉行权中纳言,备前五十七万石宇喜多秀家,四席奉行权中纳言,筑前三十三万石小早川隆景,末席奉行刑部少辅,越前敦贺十八万石大谷吉继。
如此到了文禄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