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二回 深夜救忠兴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明使臣团带着丰臣秀吉的和议书返回了北平,小西行长等人的倭国使臣团也返回釜山,陆续的日军开始慢慢从釜山港撤退,按照沈惟敬的意思是,册封需要时间,赏亲也需要时间,割让四道更需要时间,等到大明天子的诏书和公主来了,再交接四道不迟,这些丰臣秀吉都首肯了(日本人真实诚,小西行长派遣名将几次守城,李如松攻打不下,都先遣使答应议和,然后骗出城发动突袭,日军方才大败弃城,此计竟然屡试不爽,相比丰臣秀吉当年和毛利氏城下之盟,毛利氏就能遵守终生不反丰臣氏,倒看出日本人有些守信来了),只留下建制尚且完整,并没有参与大战的第八和第九兵团镇守釜山,剩下七个兵团的残兵皆陆续返回九州,各自回家休养。

    如此天下暂时安宁,各地也无事,孟昭德忙着坐镇左大臣府修建名古屋,德川家康则忙着扩建江户城,一个是大唐遗风的千古一城,一个是日式风格的碉楼塔台,所争的不过是谁能率先建成,吸引商家到来,倭国的天下有钱便是一切,谁能笼络到黄金最多的商户做自己的御用商人,谁就能统治天下,最起码的也等于手握十万雄兵,德川家康明白这个道理,孟昭德则更清楚,所以孟昭德除了加派五大兵团(近卫兵团,天龙兵团,尾张兵团,美浓兵团,东海兵团)全军赶修外,还预先派遣山下政文,尼子长秀,果心居士等人去往京都,界港,甚至鹿儿岛港,笼络信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的各个势力来此预先购买府邸(有点招商引资的意思),以此来拉近自己和各派系商人众的关系。

    到了1595年(文禄四年)开春,经过又一个寒冬的苦战,名古屋城的外城和内城全面竣工,虽然各处工事,城楼,门洞等还未修缮,但总算是把各地运来的巨石琢磨完毕,堆砌在了一起,此城之雄壮确实倭国未有,达成了当初孟昭德所说之愿,此城周长五里(一里是中国八里),是倭国普通城池(五万石)的近七倍,从北面清州城和那古野城的平行线上为起点,囊括旧清州城之南清州町和那古野城全城,西面抵达胜幡城东的六阳桥,东面居高俯瞰桶狭间,南面连接小舟城旧址。

    名古屋城自北往南分为:北城,开六门三条大道,其中北向三门出城,西向一门连接西城,东向一门连接桶狭间,南向一门连接南城,整个城包含原清州町,那古野城,末森城一部,城中央为左大臣府,此时正式更名为内城,内城左侧采中华以左为尊的传统,开辟行花园,内汤池和殿上人大道,土地负责修建太阁行宫,公卿宅邸,内城右侧和内城左侧轴线平行,大理石铺垫的是官邸大道,大道两旁土地修建公子府,家老府,部将宅和公职衙门(政事机关如人事,财务,军事,科技,城防等),内城北侧连接北面三门是平安大道,共衔接六座商人町(商业区),十二处区户(民房,一个区户相当于一个小区)和各类用处宅基地(只能用现代词),还有军营三十三处,预计生活人口八万七千,驻军容量一万六千五百(内城驻扎近卫兵团一万人未计)。

    西城,以六阳桥改名迎君桥为始,跨越三大河,伊势国的白口川,尾张清州城的下清川和上舟川,直达入海之地,此城西向一门出城,东向一门连接北城,城内兴建大型商港和军港九处,另有渔户,旅舍,饭馆,歌舞伎等驻足于此,是名古屋城的娱乐地和整个城池的取水之地,另军营十一处,预计生活人口三万四千,驻军容量五千五百。

    南城,以小舟城原址自北延伸,衔接北城,此城一门南向一门东向出城,一门北向连接北城,城内有大型军港和商港六处,另船业厂房,作坊,手工业等三十余处,还有区户,军营等,预计生活人口四万九千,驻军容量三千。如此一座大城,共能停泊大船(安宅船,铁甲船)一百五十艘,或小船一千五百艘,驻军三万五千,供养生活十七万百姓,虽然比之大明北平城尚不足三分之一,然已足圆孟昭德之梦。

    城池建好后,虽然孟昭德先行招商,又预先搭建木棚等容纳官员,虚造繁华之象,可毕竟此城巨大,耗时良久,比之孟昭德此时刚有一座石头垒起来的城墙,德川家康的江户城已经全部修缮完毕,内外粉刷一新,铁炮橹,弩箭塔,?望台等都以竣工,城下町一眼望去,中心大道两旁蔓延开来的各式建筑,不由人不觉得孟昭德那里惨淡,德川家康这里勃勃生机,所以商人众纷纷前往,再加上江户比名古屋更东十数日路程,许多想和陆奥出羽做生意的商户不需动员就主动上门,这便孟昭德的三城刚刚住满两成商家和百姓的时候,德川家康那边已经全部搬迁完毕。

    然而三年整的工期孟昭德都坚持下来了,这小小挫败又如何能动摇他呢,外城墙竣工后,孟昭德马不停蹄的展开了第二期工程,其中近卫兵团和天龙兵团负责北城,西城,南城的城内设施建筑,从居民区开始,次之商户,再次之是扩建和规划作坊还有船厂,而剩下的三个兵团则大张旗鼓的在名古屋城城东桶狭间(相隔只有一里半)修筑虎口关(取倭国城池拱门统称虎口之意,意为桶狭间即名古屋城之虎口),和名古屋城的小心谨慎不同,孟昭德指挥三个兵团在此关隘上构筑了大批防御工事,鹿角,炮橹,弩塔,炮台数以百计,向世人尽情的展示着他防范德川家康的意思,其实也是为了和德川家康树敌来达到安抚秀吉的目的,从小生长在大明的孟昭德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臣下不合,主上心安!

    到了当年7月初,孟昭德已经累及动用了人力十八万次,资金一百余万,虎口关终于落成,而名古屋城内的各类设施也有四成竣工,此时孟昭德正想和两位夫人歇息一段,去越后探望徒儿,顺便散心,可没想到政令下达,要求五大老立刻进京,孟昭德只能无奈的交待完公事,带着阿倍秀明和惠隐院直奔京都而去。

    多年的政治斗争已经练就了孟昭德纯熟的政治嗅觉,此番突然的召来,孟昭德隐约感觉到背后必有大事,路上他和阿倍秀明分析,估计沈惟敬那边穿帮的可能性最大,作为和沈惟敬有另一层联系的孟昭德生怕有人走漏消息(世上永远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由加快了步伐,最后竟然第一个到达了京都,而这一次早到则彻底改变了日后一场重要战事的结局。

    作为五大老的分布,应该是前田利家第一,孟昭德第二,毛利辉元第三,德川家康第四,蒲生氏乡第五到,而由于蒲生氏乡病重,转道回会津之后无法就医,所以在会津歇息了十日后就又启程,进京医治,所以五大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