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说说年少的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希望之星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七章 希望之星

    上午十一点的时候我们就下课放学了,毕竟是暑假,校园安全始终存在一定的隐患。放学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都选择回家,只有几个孩子留在了校园。一部分是在学校的食堂里吃饭,还有一部分是等待家长送饭到学校里。我们中午也跟孩子们一样,在食堂简单的吃点饭菜。可等到饭菜做好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简单的饭菜原来只有两个素菜和一个汤。令我们都感到意外的是,孩子们不和我们同桌吃饭,而是在另外一间屋子里。而他们确只有一个素菜。看到这一幕,我们的心似乎都凉了下来。或许这就是他们习惯吧,听做菜的师傅说,每个学生的伙食费是两块钱一顿。对于这样的餐费,也只能有这样的伙食了。毕竟学校不是救助站,而在这样的农村小学里,一切都是无法比拟的。我们吃完饭看到还有很多孩子们在等待家长的到来,而有两个竟然在吃着方便面,一问情况才明白,他们的家是在太远了,过来的时候要翻一座小山,上学不便,送饭更不便。中午只能用一袋方便面充饥。看到他们这样的情况,我的心却是很难安定。原来我们从书本上、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贫困地区的情况,并不是虚假的,相反都是客观的、事实的。从小的教育体系不完整,孩子们求学的艰难是贫困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像宣传的那样,真正做到人人均等呢?连基本的温饱似乎都没有完全解决。正当我在思索着这一切时,突然一个孩子的哭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跑进教室一看,只见一个孩子的奶奶在拼命的打着一个小男孩子。而莫卿和任峰都在拉劝着,只听那个奶奶说道:

    “叫你不好好吃饭,叫你不好好学习!叫你••••••”后面的话,我也是半懂不懂,毕竟山区的方言还是有一定的绕口。

    当我们拉开的时候,才看见掉了许多瓷的饭盒中盛着一些饭和一点雪菜。这个男孩子的午餐竟然也是这样的让人看不下去。显然这个男孩不想吃东西,奶奶却十分生气。莫卿把奶奶拉到一边苦心婆口的劝了半天,而我则在边上安慰这小男孩子。

    “你几年级的学生啊?”我问道。

    “我••••••二年级!”他支支吾吾的说道,说话的声音很小,心里显然很是恐惧。

    “怎么不吃饭呢? 不吃饭长不高的你知道吗?你今年几岁?”我又问道。

    “我不想吃!”他的声音依旧很小。

    “那你不饿吗?”我又问道。

    而这一次,他什么话都没说了,低头闷在桌子底下又哭了起来。而我怎么拉,怎么劝也都劝不好了。最后只得让周咏梅去继续安慰着,我只能来到奶奶的面前,听莫卿说着:

    “其实,我们现在孩子的教育不能这样,武力无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多鼓励,多安慰!我们的条件很差,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落下,不然会形成恶性循环。”

    “嗯•••••嗯••••••”只听老奶奶点头答应着,却也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听进去了,听明白了。后来她拿了饭盒就走了。只听食堂做菜的大爷对我们说明的情况:

    “这个学生他叫蔡浩宇,他父亲早年在外地打工意外死了,老板到赔了一笔钱。可是他的母亲却带着钱跟人跑了,现在家里只剩下他爷爷和奶奶了,老爷子腿不好,奶奶你们也看到了。反正他挺惨的!”大叔说着直摇头。

    “他的情况可以申请国家援助啊,国家对这样的困难户,不是有救助和补贴吗?”张克金道。

    “补贴有哦,他们一家一年有千把来块钱的补贴,这就不错了,很多家了还没有哦!”大叔又说道:“这小男孩子话少,老实内向,人到很好,可惜喽!”

    “怎么会就一千块钱?怎么这么少?政府都干嘛去了?”张克金又道。

    “别管这么多了,这个我们解决不了。来来来,我们开个会吧!”莫卿听到张克金突然说起政府的事,不免也是一怔。只得换话题,集中开会。

    “我有个建议,我建议明天我们都凑点钱,改善下他们的伙食,哪怕就改善这两天也总比不改善好啊。其实我发现他们的家庭层次差距都还挺大的,有的家里条件不错,有的是在太差了。我们能帮就帮点吧,唉••••••”莫卿说着,也难过了起来。

    “我今天听他们家长说,这里的老师都不教英语的,他们家长很希望他们能多学点英语。”任峰说道。

    “嗯,还有家长讲学生回家都做不好作业,成绩都不好,看来这里的老师••••••”周咏梅刚说道老师两个字,莫卿就阻止了她的话语。

    “嗯,你们看我们下午怎么办?下午的活动怎么开展,先讨论这个吧!”莫卿又说道。

    面对这个议题,我们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了,原本我们的计划似乎在这里实在无法开展,活动必须重新组织了。激烈的讨论过后,我们还是决定先以教学为主,娱乐为辅。带孩子们学学英语,然后户外活动活动。

    学校的老师们倒是很配合我们,下午的时候张主任没有过来,只有一个郭老师来了,也是一个中年人。他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支持,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学校的情况。下午的时候,孩子们跟我们的距离也慢慢拉近了,课堂上的气氛也慢慢活跃起来。下课的时候,我们带着他们一起跳绳,一起打球。好在我们准备的体育用品也都很充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体育器材的缺失。看到一群孩子在狭小的操场上娱乐游戏,我突然感觉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