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村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0赚钱进行时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月十六,琴台镇中汇集了来自下辖各个地方的童生。

    虽说叫做童生,真正的童子却在少数,有的年纪还相当不小。比如二郎的同窗好友连况之,就是早已经拖家带口,儿子都生了两个的人。

    县试是童试的第一关,而童试则是正式进入科举之路的资格考。像连况之这样一考近十年,连秀才的边都没摸着的,也不乏其人。

    连况之自知资质平平,便格外佩服那些少年高才的,一心要同二郎交好。他家是玉山村本村人,家境又尚可,便对来他们村塾中寄读的二郎时有照顾。二人年龄虽相差不小,却要比其他人更投契些。

    这日一大早,县学考场前面的道路便被等待入场的考生们堵得拥塞不堪。因是县令主考,场外排了一班衙役维持秩序,将跃跃欲试又心怀忐忑的众学子挡在门外,只等时辰一到再放行入场。

    二郎刚从街口出来,连况之便远远招呼道:“光庭,我在这里。”

    二郎应了一声,转头对送他来的大郎道:“大哥,你就先回去吧。连兄也到了,待会儿就入场,没什么好担心的。”

    大郎本想看他进了考场再走,闻言只好道:“也好。”又不放心地叮嘱:“看看书袋里面东西都装齐了没有?”

    二郎撅个嘴,“昨晚就检查好几遍了,今早起来也看过的。”大哥可真罗嗦,当他三岁小孩子么?

    大郎嘿嘿笑了笑,又道:“那,我就回了。你好好考,莫慌张。等考完我再来接你。”

    二郎匆匆点头,挤过人群朝着连况之去了。

    大郎无奈地摇摇头,颇有种儿大不中留的感慨。

    连况之看着二郎过来,捻着新蓄起来的小胡子眯着眼睛笑道:“刚才那位可是令兄?”他眼神不大好使,往常虽在村塾外面见过大郎几回,隔得远些便只看得清模模糊糊的人影。

    教好友看见自己被兄长送过来,二郎微微脸红,点了点头道:“连兄来得可早。”

    连况之自嘲一笑:“寄人篱下,可不得早早出门,免得惹了人眼。”

    连家兄弟三个,他也行二,上头一个兄长在镇上杂货铺给人当伙计,娶了媳妇在城中安了家。他每回来赴考,都是借住在兄长家中。他兄长倒没什么,只是那嫂子见他屡考不中,自家男人的工钱又大半要送到乡下,渐渐心生怨尤,对他也没个好脸色。

    二郎约略知道些他家的事情,又不好相劝,只得岔开话题道:“我看连兄近来几篇文章都做得极好,连先生都连番夸赞,今日想必成竹在胸了。”

    连况之摆摆手,不以为然道:“我能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左右这回算是想开了,能不能取中全看天意。若是天意不让我走这条路,我就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看那神情意态,却不是孤注一掷破罐子破摔,倒真有几分大彻大悟云淡风轻的模样。

    二郎不免惊道:“连兄何出此言,若是不中,再努力一年便是。天道酬勤,总有守得云开的一日。这么些年苦读,怎能就说抛下就抛下了?”

    连况之却道:“话虽是这么说,可明知自己不是这块材料还要闭着眼睛接着撞,那就不是有志气,而是蠢材了。不是也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话么?再说我比不得你。你又年轻,禀赋又出众,令兄还一心一意要成全你出息。我那兄长自家几个孩儿要养活,我三弟也到说亲的年纪了,这些年全家凡事都先紧着我,我们一家四口也全靠着爹娘兄弟过日子,日子久了,怎能不落埋怨?趁着现在兄弟情分还在,还是赶紧自食其力的好,免得再生嫌隙。”

    二郎头次听到这种说法,不由有些愣怔。

    不过容不得他多想,里面一声锣响,时辰已到,开始验身入场了。

    大郎远远看着儒生们被黑漆大门一口一口吞将进去,忽然没来由地开始紧张起来。这么些年的辛苦,仿佛都着落在这一天里了。二郎可得好好加把劲啊。

    客栈里,雪来挽了袖子,套好围裙,已经在厨房里精神奕奕地忙活开来。

    大师傅道:“我打菜市回来的时候撞见你家相公和你小叔子出去呢,今日是开试了?”

    几日接触下来,彼此间也处得融洽多了。霍娘子为人爽利,不贪便宜,也不藏私,手脚勤快嘴又甜,哄得上下都喜欢同她打交道。

    雪来听了笑笑道:“可不是。来一趟就为等今天呢。”

    一个打杂的小厮道:“我看霍小哥这回一定能取中。虽说年纪不高,可是看着就稳重,为人又客气,我送饭菜给他,他还谢我呢,可比咱店里住着另外那几个读书人瞧着好。考中了就是秀才相公了吧?”

    另一个婆子道:“庄户人家能养出个秀才来,那可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往后霍娘子也只等着过好日子了。”

    雪来客气道:“哪里的事,就算侥幸中了,也还要一年一年的考下去,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呢。”说着摇摇头,“享福也不指着他。”

    那婆子道:“我看你家霍大对他兄弟着实不赖,正是开春要忙的时候,还专门来送兄弟。”

    雪来笑笑:“我们猎户人家,家里头又没有田地好忙的。”

    大师傅在旁听了道:“原来霍兄弟是猎户。你们靠着山里,能打到不少野物吧?上回来一个江南贩生丝的客人,财大气粗,吃腻了猪羊鱼鸭,想起来要个什么三参炖鹿肉。酒楼里就没有做这个的,我倒想赚他个赏钱呢,可跑遍了镇上也没见有卖鹿肉的。”

    雪来听得心中一动,便假作惊讶道:“哎呀,这可巧了,我家大郎年前同人进一趟山,可就得了半边鹿肉。现在家里还有风干的呢。我们那山里能打的东西可多了,獐子、麂子、锦鸡、野兔……却不知道还有人想吃这些个?”

    那大厨笑道:“怎么没有,财大气粗的人,什么不想尝个鲜?越是稀罕难得,想吃的人越多呢。咱这镇上那么多客商,东西南北各处的人都有,不甘人后讲排场的可不少,得了厚利想要摆阔的也多。若是有人来镇上卖些野味,可是不愁销路。”

    雪来听得愈发不能淡定。大师傅的话为她打开了一个思路,只要联系好销售渠道,卖山珍野味可也是一条门路呀。

    这是这事光问厨师也做不得准,一个菜品能卖不能卖,最终还是要主事的人拍板。她若是想走这条路子,还得再找找掌柜的商量。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