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0后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知青年代上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校里面张灯结彩。十几辆大卡车都装上了彩带,红绸。到处贴满了欢送毕业生到基层接受再教育的标语。家长都来送别,到处是人。挤得水泄不通。校长讲完致辞。便开始上车了。不同方向有不同的车。近的如北京市郊都是直接送到接收单位,远的送到火车站坐火车走。王薇没心情听校长将那些每年都不会变的老词。早早便坐上车了。薄立军的母亲今天请了半天假来送。唠叨了很多,等快上车时,她哽咽着说:“立军,从此你就要一个人生活。你也大了。生活上我管不了你。你要记住一件事。你爸他,他没罪。。。”薄立军感觉很奇怪。以前母亲从来不跟他说父亲的事。他以为是不想让他知道事实伤心。今天怎么会突然说这些。车很快就开了。他不愿意太多的想父亲的事。他理解母亲维护父亲的立场。但党和毛主席处理的这事。他不觉得父亲会有什么冤枉。汽车到火车站停了下来。大部分同学都下车了。沿京广线可以到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很多学生可以坐这趟车一同南下。薄立军这是第二次坐火车。上次跟爸爸去承德就是坐火车去的。但同学中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坐。有些甚至第一次见火车。一上车大家的热情极高。欢呼雀跃的。就像是去旅游。王薇也是第一次坐火车。不过这会她还沉浸在对家人的担心中。没心思关注坐火车这件事。一路上大家都在说笑,车厢里还不时有人带头组织唱歌。王薇一个人坐在车厢里翻着随身带的几本书。七十年代中苏虽然交恶,但俄语依然是那时中国最主要的外文课。学生中流传最多的外国编译小说也基本是苏联的。托尔斯泰在中国的名望远比国内任何一个作家来得崇高。王薇带了两本书在身上,一本就是托尔斯泰的《复活》一本是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她经常感觉到自己就是《复活》书中的那个主人公卡秋莎。一直都在经历着苦难。可惜中国却没有基督教。不然她肯定也会很虔诚的去信教净化自己。王薇对于爸爸的死一直都耿耿于怀,她内心充满恨意。但却不知道该去恨谁。那是个疯狂的年代,那么多人被打到了,有更多的人参与了打击。她甚至觉得所有红卫兵都是拉斯科尔尼科夫,他们总有一天内心会受到谴责和折磨。相反,薄立军没有这么多的恨。他把罪孽都归结在他爸身上。这会见王薇心事重重的独自坐着便过来搭话。

    薄立军:“想什么呢?”

    王薇:“没什么。在想我们到农村都能做什么”

    薄立军心想王薇这会肯定在担心能不能适应农村的环境,有意玩笑:“到了就知道。能应付的。别担心。累活我帮你做。”

    王薇听出来薄立军误解了她的意思。但知道薄立军为人。现在唯一欣慰的就是和他分到了一组。会心的笑了笑道谢。

    当时流行的装束就是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军装,扎棕色武装带,胸前配MZD像章,斜跨草绿色帆布包,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大家基本穿着风格都差不多,看上去车厢就是就是一片草绿。里面的衣服以白色的确良衬衣为主。那时的衬衣大部分是没有衣袖和下半身的。只剩一个领子露出外套。算是很时髦的一种装饰件吧。女生更喜欢穿白面的帆布鞋。比起草绿色的解放,更好看。王薇也就这身打扮,只是没有佩戴毛主席像章。挎包和帽子放在桌台上。她妈妈连夜给她买的一双黑面平底皮鞋穿着也很合脚。扎两个小辫子搭肩膀上。薄立军还真没认真打量过王薇。在城里来讲她的皮肤也属于比较白的那种,稍显消瘦的瓜子脸,鼻梁高高的,眼珠特别黑只是现在显得有点迷惑。清秀脱俗的外表下感觉像是经历过什么风尘岁月。也就是昨天以前,大家都在学校生活。感觉都是一群玩的好的伙伴。下了这趟火车,马上面临大家的就是自立的生活。再说以前在北京,都有家长照顾着。其实就是一群孩子。看着王薇有点迷惘的眼神,薄立军激起了内心的保护欲。感觉她就是自己的亲妹。当然自己也就比她大两岁。也许这就是男生特有的情绪吧。火车每到一个站,就有人拎着行李下了。过了河南驻马店。车厢里的学生就剩下薄立军和王薇两个人。三月份的夜晚还是有点寒冷。薄立军在行李袋中找出两件外套,丢了件给王薇,自己也往身上披了件。“赶紧睡会吧。明天一早就到站了”薄立军招呼王薇伏着睡。自己看着窗外路边一个个黑影迅速的往后串。想想这也是长这么大离家最远的一次了。不知道妈妈今晚可能睡着。除了承德和爸爸去的那一天两夜,这也是自己这么大唯一不在家睡觉的一晚。想着感觉有点伤感。索性也合着衣趴着睡了。火车一晚上经过武汉,咸宁,岳阳,第二天早上九点多到达了长沙。在长沙停靠的时间比较长。薄立军带了两张餐票下车去领了两盒饭上来。吃过饭,火车又开了。他们是插到湖南郴州境内一个叫马田的小镇。大概下午三点的样子。车终于停靠在了郴州站。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