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一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谁还该为项羽败亡负责项羽的败亡主要责任在项羽自己。前文我们已经从政治幼稚、军事被动、性格弱点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项羽败亡的主因。但是,项羽集团的败亡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題。除了项羽之外,还有一些人对项羽集团的失败负有重大责任,那么,谁还应当为项羽败亡负责任呢?

    一、成事不如败事多的范增范增是项羽唯一的谋士,项羽的失败,范增绝对脱不了干系。

    作为项羽唯一的谋士,范增在项羽集团中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居如此高位的范增究竟为项羽集团做了些什么呢?

    第一,立楚王。

    范增的出场是在陈胜败亡之后项梁召集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上。这次会议,中心议題是讨论陈胜败亡之后项羽集团的军事战略,因此,这是项梁、项羽集团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恰在此时,范增毛遂自荐,亲临会议。

    范增是什么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

    范增七十岁,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的项羽相比,可谓是祖父辈的人。范增从未做过官(素居家),但是,他特别擅长出奇谋(好奇计)。

    这么一位好奇计的长者自我推荐出席这场重要的军事会议,究竟献出了什么锦囊妙计呢?

    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范增在这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題:立楚王之后为王。范增总结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不立楚后而自立”,因此,“其势不长”。

    秦末大起义的首事者是陈胜、吴广,他们是被征发戍边的戍卒,只是因为大雨误期,秦法严酷:失期当斩。所以,八百士卒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不得已而造反。这是秦法严酷造成的恶果。这支义军的性质应当是农民起义军。

    项羽集团虽然成分复杂,但是,其领导人项梁、项羽却是楚国贵族后裔。就反秦武装而言,陈胜、吴广是农民起义军,项梁、项羽集团却是楚国贵族势力与农民起义军的混合,但是,二者的目标一致――亡秦。

    范增的建议,不是空穴來风。秦灭六国,六国王族后裔并未全部被杀。何况,从始皇统一天下的公元前221年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公元前209年,前后不过十二年,因此,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王族后裔如果不被秦帝国所杀,就完全有可能活到陈胜、吴广起义之时。这些六国王族的后裔在国破家亡之后无时无刻不在图谋复国。陈胜、吴广首倡义兵,天下云集响应,反秦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最适合六国王族后裔的复国之梦。

    范增的意见其实就是这股强大的六国复国运动的反映。范增本人并非六国王族的后裔,但是,他的思想却代表了六国王族后裔的愿望,也代表了六国百姓对故国的怀念。

    范增在这次会议上特别指出了楚国的灭亡最为冤枉。楚国是战国后期七雄之中与秦、齐一样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诸侯国。但是,由于楚国国君一系列错误的内外政策,使得楚国走向衰落,完全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遇。

    所以,“楚中三户,亡秦必楚”之言,在楚地流传极广。

    战国两百多年,秦始皇灭掉六国才十二年,六国立国的思想当然不可能随着秦帝国的建立即被清除出去。所以,范增的意见得到了项梁的青睐(于是项梁然其言),也得到了当时参加这次会议的全体代表的拥护。其中,项梁的认同非常重要。项氏家族本來就是楚国贵族,接受六国复国的思想是理所应当的。

    被项梁找回來的楚怀王的孙子心,此时已流落民间多年,他做梦也沒有想到天底下真会有掉馅饼的好事:有人请自己称王。

    秦代法律严酷,造反,特别是称王,一定是死罪。但是,这位“楚怀王心”却毫无顾虑,义无反顾地放下放牛的鞭子,当起了“楚怀王”。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沦落在民间为人放牛了。一无所有,他还顾忌什么?

    范增的建议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与会者的赞同,是大家都承认六国王族的巨大影响。在秦末大起义的初期,六国王族后裔的招牌仍然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此招牌与无此招牌大不一样,这种招牌的影响力我们绝不能忽视。从这个意义上來说,范增的意见在当时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否则,项梁何必在自己头上再立一个“王”?

    但是,这种招牌的影响力仅仅限于反秦大起义的初期,也就是各国民众起來反秦之时,他们需要一种精神依靠。但是,范地提出这个建议时,只考虑到反秦初期的生存问題,对它另一面的消极作用则严重估计不足。因为,随着反秦斗争的深入发展,原來的六国王族后裔的负面影响越來越突出。

    六国王族中像齐国田荣那样能干的人确实不多,但是,他们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在各地民众中的影响力大。因此,在反秦初期,六国王族的参加是必然的,并由此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六国复国运动。

    陈胜起义之后有意识地派人到全国各地进行复国运动,借以分散秦军对自己的军事压力。

    由项氏集团扶植起來的楚王,实际上操纵于项氏集团手中。因此,楚怀王心不可能成为新兴楚国的主导力量。

    项梁在世之时,楚王心的力量处于强势的项梁的控制之下,但是,随着项梁的突然被杀,楚王心利用项梁战死,项羽羽翼未丰与项氏遭到重创的时机,立即打击项羽集团,为项羽的迅速崛起设置了障碍。他夺了项羽的军权,培植刘邦的势力,派刘邦西行入关,不许项羽西行入关,而要项羽以“次将”的身份北上救赵,提拔宋义为上将军,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潜藏着一个打击项羽的意图。

    可见,楚怀王心虽然是项梁扶植起來的一个傀儡,但是,这位楚王的后裔绝不是一个甘心充当傀儡的人。项梁在世之日,由于项梁太强势了,楚怀王心完全听命于项梁。但是,项梁一死,楚怀王心就对项羽下手了。这样,在项梁阵亡之后,刘邦的势力由于楚王心的扶持,渐渐做大;项羽的上升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

    因此,范增力主拥立的楚怀王心在项梁战死之后立即成为抑制项羽的一股力量,此时的项羽成为楚王心与项氏集团权力之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