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最终被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所累,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失败。
项羽自杀之后,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以鲁公礼安葬了项羽,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项伯等四人还被封了侯。
刘邦确实很会做秀。汉二年他一出关,就接受他人的建议,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举行葬礼,并且大哭了一场。从此,刘邦就处处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作为自己东伐项羽的口号。与自己为敌数年的项羽一死,他又立即为项羽举行葬礼,还大哭了一场。
可是,《史记?汲郑列传》讲了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了汉朝。后來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代的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项王”,那当然更尊敬了。
可是,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作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刘邦于是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
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在项羽死后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某项羽的虚伪,以及他内心对项羽的嫉恨和心胸的狭隘。
项羽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但是,人们并沒有按照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去看待项羽,人们仍然称他为英雄,或称他为悲剧英雄,或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并有一首名诗赞扬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人臣之才,却错居人主之位;是可用之人,而不是用人之人。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但是,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忏悔意识,项羽霸王别姬的悲凉,英雄末路时宝马赠亭长、头颅赠故人的豪爽,都使他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项羽为反秦斗争所做的卓越贡献,值得高度肯定。项羽失败的诸多教训,也值得今人永远记取。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