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自毁长城 (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多人?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文人叫刘劭,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一本书叫《人物志》。刘劭的《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讲人才的书。刘劭在《人物志》里,把天下的人才分为两类,一类叫特殊人才,谁是特殊人才呢?帝王,帝王是特殊人才。第二类是普通人才,这个普通人才就是做臣子的人才。刘劭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所有的臣子,无论是将还是相,或者说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叫做偏才,只有国君才叫做通才。

    刘劭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大厨师做菜,会用很多作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酸甜苦辣咸,但这五味都是偏才,都不能放多了。盐放多了,叫打死卖盐的了;辣放多了,那是川菜,川菜辣得太狠了也不行;酸甜苦辣咸都不能作为烧菜的“主帅”。糖放多了也不行,什么都不能多。什么是主帅呢?刘劭说,这个大厨师做菜,作为主帅的就是那一瓢水。那一瓢水是主帅,咸了,倒进一瓢水,不咸了;辣了,添上一瓢水,不辣了;酸了,添上一瓢水,不酸了。刘劭讲得很有道理,我们想想刘邦,再想想刘劭的《人物志》。刘邦就是那无色无味的一瓢水。啥也不是,你尝那一瓢水,啥味道也沒有,那就是主帅。

    项羽是什么呢?项羽是那个辣椒,项羽只能烧出一盘让四川人、湖南人都不能吃的辣得太狠的菜,太辣了;刘邦是那一瓢水。所以,我们要是看了刘劭的《人物志》,就知道,主帅其实不需要有某种具体的才能。主帅需要的是协调能力!需要的是一瓢水中和五味的能力。

    你手下的臣子,会领兵打仗,当上将军去吧;会治国理财,当相国去吧;会出谋划策,当谋士吧。主帅干什么?主帅三件事:善听,善用,善赏罚。

    先说善听。

    善听有两层意思,一是别人提了个好意见,你一听立即付诸实行,这叫善听。善听还有另一层意思,别人不提意见,你要怎么样?你要会向别人说四个字:“为之奈何?”这叫善听!别人给你提了好建议你听了,这不算真正的善听。真正的善听是别人不说话你能问他“为之奈何”,这叫真正的善听。

    第二,善用。酸甜苦辣咸,该放多少?哪个人该放在哪个位置上,哪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事件上放在哪个位置上,这都叫善用。

    最后一条,善赏罚,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做到这“三会”,你就能当那个无味之水,你就能统领天下。

    我们回过來,再看看那个“沐猴而冠”的故事。那个“说者”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呢?悲剧就在于他找了一个不善听的人去说话了。所以,提建议你还得看看你的君主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的君主只会说一个字――“烹”,那你可千万别提意见!一说准“烹”,找死啊!要找那个善听的人去提建议,这样才能够把你的建议变成实际的行动,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

    从另一个方面看,“说者”的意见很对,项羽沒有听“说者”的意见,他也不会听其他的人的意见,这是项羽的悲剧。

    26.心胸狭窄缺乏宽容黥布叛楚为哪桩再说项羽对待黥布。

    黥布,姓英,所以又称英布。黥,是一种刑法,也叫墨刑,即在犯人脸上刺字涂墨。英布曾因触犯秦法在脸上刺字,所以又称黥布。

    九江王黥布是项羽手下第一骁将,能征惯战。而且,他和项羽关系一向配合默契,项羽的功过之中都有黥布的份儿。

    率先渡河打响巨鹿之战的是他,率先打入函谷关的是他,坑秦降卒二十万的也是他。因此,黥布与项羽十分相似。

    项羽在汉元年(前206)年冬十二月入关,次年正月就封英布为九江王,辖境为秦朝的九江郡,大体相当于今天安徽长江以北、淮水以南地区。都城是六,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六安市东北。黥布所封的九江郡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正好处五项羽西楚都城彭城的南面。

    但是,黥布在彭城大战之后竟然被刘邦策反了!和项羽关系如此亲密的黥布为什么能被刘邦策反呢?

    汉二年,齐王田荣叛楚,项羽平齐,向九江王黥布征兵,九江王黥布以有病为由沒有听从项羽的调遣,只派了手下的将军统兵四千人参加平齐。

    彭城大战时,黥布又称病沒有帮助项羽。

    项羽因此怨恨黥布,多次派使者责备黥布。黥布看见项羽责备他内心恐慌,不敢去见项羽,致使两人的矛盾愈來愈深。

    人与人之间是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而且,一旦误解产生,又非常难以消除。

    刘邦的使者就是利用了项羽和英布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夸大项羽和英布的矛盾,鼓吹刘邦最终一定能够战胜项羽,导致英布动摇而叛楚。

    英布的叛楚,使项羽失去了一员猛将;也使彭城失去了南面屏障,陷入孤立。

    其实,项羽在军事上一直非常倚重黥布。如果项羽表现得宽容一些,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难,黥布未必会叛楚。

    缺乏宽容看刘项刘邦待人同样也不宽容。

    刘邦平定陈?之乱时,曾向天下诸侯征兵,彭越沒有亲自率兵参战,只派了手下一位将军带兵参战。刘邦对此十分不满,派使者严责彭越。彭越因此而内心恐慌,这成为彭越手下的战将扈辄规劝彭越谋反的重要诱因。虽然彭越沒有听从扈辄谋反的劝说,但也沒有处罚扈辄。这就为告密者提供了口实。尽管彭越并沒有反叛,但是,刘邦也沒有放过彭越,只是刘邦处理功臣采用的是一步一步到位的方法,所以,彭越并沒有马上被处死,但是彭越最终是被醢(剁成肉酱),在汉初被杀的功臣中,彭越最冤枉,下场也最惨。

    刘邦的不宽容是在他灭了项羽、当了皇帝之后,因此,刘邦不宽容异姓诸侯王,只是逼反了些异姓诸侯王,尚未影响到大汉江山。

    项羽的不宽容,发生在楚汉相争之际,因此,同样是不宽容,项羽付出的代价比刘邦大得多。毕竟项羽的事业正处在爬坡之时,正处在需要大量人才为他打江山的时候。刘邦则不同,刘邦的不宽容是在他已经登上事业的最高峰之时。

    项羽理应宽容地对待他所封的天下诸侯,尽量让天下诸侯站在自己一边。此时任何不宽容都可能为刘邦所利用,成为自己与刘邦争夺天下的阻力。

    事实证明,项羽的不够宽容,失去了黥布,后果极为严重。

    待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