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手下有一位大将钟离昧,其人非常善战,多次打得刘邦狼狈不堪。陈平以重金收买项羽手下的人,散布谣言,说“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因此,钟离昧等将领想和刘邦联手消灭项羽,然后分了项羽的地。结果,项羽果然上当,不相信钟离昧等忠心耿耿的将领(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其实,钟离昧最忠诚。汉四年(前203),项羽第二次东归打击断楚军粮道的彭越,派了两个庸才曹咎、司马欣守成皋,这两人仅仅五天就丢城自杀。当项羽听说成皋丢失之后,立即回师,当项羽赶回成不时,“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楚军在成皋的军队几乎全部覆灭,唯有钟离昧指挥自己的军队在死守。如果钟离昧要背叛项羽,岂不早就归降刘邦了?如果钟离昧是庸才,他能独木支撑残局,直到项羽杀回成皋吗?可以说,钟离昧是忠诚与才能兼备。
项羽死后,钟离昧逃亡。钟离昧早年与韩信的私交极好(素与信善),就逃到韩信之处(亡归信)。刘邦杀了项羽之后,非常恼恨钟离昧,得知钟离昧藏在韩信的楚地,专门下诏书要韩信逮捕钟离昧。有人向韩信建议:“斩昧谒上,上必喜无患。”韩信于是亲自來见钟离昧,钟离昧知道韩信的意图后,对韩信说:“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韩信本想卖友自保,结果,逼杀钟离昧仍然不免被捕。
项羽死后刘邦都不愿宽恕钟离昧,可见钟离昧当年打得刘邦多惨。如此忠诚、善战的部下,项羽不信任、不使用,竟然相信陈平的反间计,疏远钟离昧,自毁长城,多么可悲。
其实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是陈平的反间计,而且这个反间计叫我们今天看起來,是末流之计,是不入流的计策,而就这就能骗项羽!
项羽如此轻信,使他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范增。范增临走时说:大王好自为之,天下的大局已定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范增已经知道,项羽沒戏了。范增的离去,可以说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件事情啊,太遗憾了。
项羽如此轻信,使他失去了重用钟离昧的良机,如果让钟离昧守成皋,还会失守吗?
项羽的幸与不幸上面我们讲了项羽刚愎自用的四个“失”。但是,项羽是要打天下的,他也是要用人的,他为什么会如此刚愎自用呢?他为什么不能够把握自信的度,而自信得过了头?
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能征惯战。项羽自己确实能干,他的才干我们概括成四个字:能征惯战。他自己说过:“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他是非常能打仗的一位军事家。一个沒有才干的人,绝对不会刚愎自用;所有刚愎自用的人,都是有才的人,项羽也不例外。
第二,少年得志。按我们今天的话來说,项羽的一生叫“不落空”,所有的好事都赶上了。二十四岁起兵反秦,项梁是主帅,他就是副统帅。二十七岁,就做诸侯的总盟主,做“西楚霸王”,主持国家大政。二十七岁当国家主席,这叫少年得志。少年得志也给他带來了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他这一生,什么好事都赶上了,什么机会他都沒有失去,太顺利了。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阅历跟经历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项羽的人生中磨炼太少了,他太顺了。一个人的人生,特别是为官之人,他的人生太顺,就会太相信自己了。
第三,内外失聪。项羽这个人是内无自知之明,外无逆耳之言。他个人太顺利了,又不善于自省,他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即使是做了错事,他也不认为是自己错了。这叫内无自知之明。你看看,对一个说了一句“沐猴而冠”的“说者”,稍微有一点逆耳之言,他就是一个字,烹!这样为人处事,谁敢给他进逆耳之言啊?忠言逆耳,不好听啊。我们普通的人也都是这样,听到不顺耳的话总是心里不舒服,听到吹吹拍拍的话总是飘飘然。
所以这三个原因:能征惯战、少年得志、内外失聪,导致了他的过度自信。
刘邦的能与不能和项羽对比,我们再看看刘邦。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间,我们沒有看到刘邦自己出过一个金点子;刘邦的许多重大决策也并不都是张良、陈平提出來的。比如新城三老董公建议刘邦为义帝发丧,举义旗伐楚;辕生提出调动项羽,使项羽的力量分散;郑忠建议增援彭越,加大对楚国后勤补给线的破坏;韩信提出开辟北方战场――这些都是极有见地的意见。
辕生和郑忠的建议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董公是谁?史无明载。但是,董公的建议让刘邦在政治上占了大便宜。
为什么刘邦能够听到新城董公、辕生、郑忠这些小人物献的奇策?为什么项羽很少听到这些小人物的奇谋?
韩信曾说项羽吝啬,刻好官印,放在手里左玩右把,棱角都磨平了,还不愿封赏给他人(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其实,韩信看到的吝啬只是表面现象,骨子里是项羽太自负,自负到只认可自己,不认可他人。项羽听说刘邦想做关中王就勃然大怒,骨子里也是认为刘邦不行,他那点本事还能做关中王?只有他自己是英雄,只有他自己行。这种自负使项羽很难和他人结为同盟。刘邦善于在关键时刻封官许愿,大搞统一战线,拉拢韩信、彭越,为消灭主要对手项羽服务。
天下的诸侯王本來都是项羽封的,本來他们和项羽就有天然的联系。但是,有几位诸侯王是项羽的铁杆盟友?有谁愿意在关键时刻帮助项羽?过于自负的人,往往都是孤家寡人。
我们再看军事。军事方面,有项羽在,有韩信在,刘邦撑破天也只是个二流。
刘邦政治二流,军事二流,他凭什么自负?他沒有自信的资本啊!但刘邦有个特点,就是从谏如流,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不行。你说刘邦什么行?打仗他老打不过项羽;出谋划策,他周围比他高明的人很多,且不说张良、韩信、萧何,包括辕生、郑忠,比他高明的人都很多。
像刘邦这样一个人,一不会打仗,二不会治国,三不会出谋,为什么能够作为君主,作为一把手统领那么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