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寻一颗宁静的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宁静是心灵的永恒归宿(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统合人世间的一切,而心理学则从人类自身中挖掘出统一与和谐,二者是可以进行比照的。

    数千年之前,犹太教就对今天个人与社会社会置身的黑暗境地有所觉察,这个如先知般敏锐的宗教确实能够对未來有所洞见。而精神病理学家进一步加强了宗教对未來的这种自觉式智慧,因为心理学坚持认为人类只有对未來充满希望----在这破碎的现实中还蕴含着未來发展的种子----人类就可能存续下去。

    先知般的宗教强调信仰在获取个人幸福与内心平静中的重要性。这种信仰是对人类大同观念的认同,是对依照现实而非遵从快乐原则生活的信念,是对与人类为伴与人类连成一体的信念,而这一切都有别于宗教的信念。

    人类的生命其实要比那些看上去晦暗、惨淡的表面现象要丰富得多。将生活的表现当作是生活的全部,这种看法是何等的荒谬与无知!

    虽然我们从來看不见所谓的潜意识,但它确实一直在其中起着作用。同样的道理,尽管我们从未看见过上帝的样子,但上帝的感召力却在我们当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从根本上支撑着我们。二者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们都是隶属于这个茫茫宇宙中最为真实的东西----之所以说真实,可以由它们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影响所留下的踪迹中得到证实。

    关于人性和宇宙的言论不仅仅是乌托邦式的臆想,也是关于人类真实本性的最好说明。宗教來到人间,带着丰润的希望----这是一个基于真理、兄弟般的友爱、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仁爱和宽容的坚定原则之上的世界。而心理学正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以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公式,而非圣歌和祈祷者的语言----去加强和证实这些宗教信仰。

    宗教必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在承认错误之后,要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创造一个生活更幸福、心灵更自由的人类社会而努力。

    同样,宗教还必须放下身段,借着精神病理学提供的工具,去敲击人性的神秘之门----为什么人类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却仍然离幸福平和如此的遥远。

    这一秘密借助着当今心理学的新发现就可以部分地得到解释。如果他被一种不切实际的欲望驱使而倍感痛苦,如果他从不明白自爱的艺术,而是受困于一种强制的、贪欲的、永不知足的野心之中,如果他的内心一直被阴暗的恐怖气氛所笼罩,而不能坦然地面对痛苦,不懂得如何去超越痛苦,不愿意负担起人之所以为人的使命----这样的人又如何能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又怎么能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这样人的又如何会懂得保持人世间应有的平和,并保持心灵的宁静呢?

    正是借助于心理学,我们才进一步理解了情感的抑制和混乱是多么可怕,目前的知识已经足以解放如今备受各种困扰煎熬的人们,让我们努力从自身做起,让我们将这些新道德的训导铭刻在心头吧!

    不要对任何來自心灵的冲动感到恐惧。

    要超越内心的焦灼,要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勇气。

    直面痛苦,毫不妥协。不要否认内心中的悲痛,也不要为之徘徊不前,而要学会超越痛苦。对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施以援手会帮助你战胜痛苦。

    永远尊重真理,尊重事实的真相,对他人要宽厚、仁慈。通过追求真理,你会得到自我拯救。

    反观自己的内心,搜寻那些幼稚性格的蛛丝马迹,切莫害怕成熟与自由。不要懒散怠惰,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屈从于那些社会中所谓的万能领袖。作为人类中的光荣一员,要永远地和人类群体站在一起。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