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宗教忏悔的片面性
你也许会问:“除了向心理医生诉说外,忏悔不也是同样鼓励人们说出自己内心深处隐秘的想法吗?”向神父或传教士忏悔自己的罪恶,与向心理医生说出自己的焦虑,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首先要说明,很多睿智的神父吸收了精神病理学的一些最新成果,使宗教忏悔能够真正地对人有所裨益。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传教士懂得从新的角度去理解人际关系和人类动机,这样的话,对于那些迷茫而痛苦的人们来说,它们所提供的建议对人类是有巨大帮助的。
尽管宗教忏悔确实帮助人们卸掉了很多精神上的重负,但所有这些却只不过是浮光掠影。它远未对人性形成深刻的理解,进而对人民的性格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宗教忏悔的目标只是赎罪,并没有发展人的个性。但对于精神疗法来说,只要你超越了内心的罪恶,你就不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愧疚和不安。
从本质上来讲,忏悔其实高估了人们内心的罪恶感。忏悔者像一个孩子一样走到神父的面前,祈求宽恕,希望能够给他带来惩罚。经验告诉他,他犯下了罪恶程度不一的各种罪行,为此他应该付出怎样的代价。在习以为常的忏悔和指责中,他的内心并未变得更加充实。
忏悔带给人们的只是生命中极为肤浅的东西,忏悔者一般不会通过这些东西去深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忏悔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内心压力,但是却不能改变人的性格本身,不能揭示罪恶的心理根源。
我将用一个事例来阐明这个问题。一个35岁的已婚男子发生了婚外情,为此他深感苦恼。他很虔诚地向牧师道出了他的隐私,并希望从牧师那儿获得帮助。他心里明白,这件事情给他的妻子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为此深感自责。
牧师警告他说,在上帝和常人看来,不忠是可怕的罪过,他应该及早了结此事。忏悔者承诺改掉这个恶习,但经过激烈的内心搏斗,他却依然如故。这个充满神性的建议之所以未能奏效,其原因在于它只是一味地鼓励他克制自己的欲念,远离那个女人,却未能弄清楚这个男子苦恼的根源何在。
弗洛伊德讲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表达了同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较早,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刚刚问世的年代,一个第一次进城住旅馆的乡巴佬,晚上上床睡觉前,一直试图像吹灭蜡烛一样吹熄灯泡。结果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成功。是的,如果他认识不到灯泡是靠墙角的开关控制的,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嘴吹熄灯泡的。
夫妻之间存在着的不忠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仅仅依靠个人意志的力量是消除不了他不当的心理根源的。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人们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潜意识中产生的巨大力量。
§§§第五节 探求心理冲突的根源
和忏悔有所区别的是,心理学总是最大限度地剖析滋生烦恼的土壤,并设法将其铲除。在上一节提到的那个丈夫陷人不忠的事例中,心理学家要消除的是他所遭遇困境的病理根源,并改变其不当的心理方向,力图让他放弃那些不成熟的行为方式。心理分析揭示了他的病态行为的深层原因,并一直追溯到其早年的经历。一旦弄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够彻底消除这种不当的心理冲突。
对于那些深陷心理矛盾之中的人们来说,心理分析可以在不产生罪恶感的同时帮助他们达到预期的目的。病人们会发现,在心理分析中,他不仅可以免除忏悔式的惩罚,而且能够坦然说出自己内心的冲动以及焦虑。他们可以信口开河,而不必担心别人的诋毁。令人惊奇的是,医生对他的谈话不置可否,只是保持一种超然、平静的心态,并表示同情和理解。这种理解有助于心理疾病的康复。
在他自言自语的过程中,医生并未告诉他该做什么,以及该怎样去做,但却在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中增强了他的信心,使其能够真诚地面对自我并作出决定。当他向医生倾诉他的愤怒、憎恨、激情、欲望和妒忌之时,他开始学会正确地看待它们。他开始明白,在成人的情感世界中,所有这些压抑已久的冲动是多么的荒谬和不合时宜。
幼时情感世界的混乱会影响成人后的情感方式,结果便产生了这些不合理的情感反应,但在更为成熟的价值观体系中,这些荒谬的感情显得毫无意义。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将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念,会坚决地抛弃这些负面情感,努力去创造新的生活。
这些便是宗教忏悔和心理学上的谈话疗法之间的差异。如果一个人仅仅依靠宗教导师来告诉他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那么,在他的生活中,焦虑和罪恶感很可能会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更有甚者,他只是被动地接受一种别人灌输的道德观念,只有神父或教士经常提醒他时,他才能保持这种道德感。他按照别人的要求和禁令去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他只不过是一个外在的道德规则的奴隶!
进行严格、认真的心理治疗后,人们就会对自己内在的本质有很多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自己,一个人的内心才可以保持平静。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就要有成熟的道德观。自我责备是没有用的,人必须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直面人性的全部本质,你才会明白,为了实现自我,应该采取何种行动。
人们往往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心灵阴影埋藏在内心的深处,并假装自己淡忘了。有朝一日,当他们再度直面这些阴影时,它们才会自动消失,不再潜藏在心底。对于那些可怕的幻想和罪恶的欲望,如果人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将其显示在意识中,就可以自由地控制它们了。
他可以这样对自己说:“这些可怕的想法又出现了,这是强烈的情欲,这是自暴自弃的倾向,我对你们很了解,我知道你们的底细,我对你们一点都不感到恐惧。当我压抑你们,将你们关在心底的监狱之时,你们好似巨大的魔鬼难以支配。但现在我认识到了,你们原来只不过是些软弱畸形的东西。我会再被迫去做残忍的、不道德的事,去伤害我自己和我所爱的人。你们的面目我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尽管你们一度很有力量。但是现在,你们对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让我用一个常见的事例做个类比,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