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斩首文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落水在海南(一)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刚平息不久的“汽车狂潮”,他们希望尽快富起来,但碰了钉子。他们谈到海南岛的奉献,谈到几乎是掠夺性的森林采伐,谈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谈到改革浪潮中自己的焦灼。我们默默地听着,从心里说,海南岛不富,天理不公!当我们驱车去了黎家寨子后,更是深切感到,封闭孤零的海南岛,实在该结束封闭了。

    黎族原是古越人的一支,世居海南,繁衍生息,多在深山老林偏僻闭塞之地。我们去的黎家寨子,就在一座山旮旯里,傍山而居。人们仍然住着低矮的茅草庵棚,里头阴暗潮湿。饶有风味的是,在主房旁边,几乎都有一座小伴房。细问之下,才知是为姑娘准备的。黎家风俗,姑娘长到十五六岁,就可以自由结交异性伙伴。为了方便,就需要单独造一闺房。

    我们在当地人陪同下,参观了一处闺房。闺房很小巧。门旁有一方洞式的小窗,连脑袋也伸不进。据说是男女双方隔窗唱歌说话用的,谈得高兴了,姑娘才打开门,放小伙子进去。室内不过六七平方米,仅放一张床,别无他物,收拾得很干净。当时正有三个姑娘坐在床沿上唱歌,听不懂歌词,大约是黎家民歌。互相搂着肩,边唱边摇,给人一种宁静、凄凉、忧伤的感觉。不知黎女心里装着几多寂寞、几多愁。最大的姑娘不过十七八岁,小的也就十五六岁,都显得风情万端。黎女很俏,穿戴多是手织的黎锦,色泽瑰丽,花纹古雅。这几位少女也像一般黎女一样,皮肤微黑,身材清秀,两只眼特别有神。看到我们进来,先是惊奇,然后都害羞地扭转头笑起来。之后,又大胆地转回身,眼睛忽闪忽闪地直看着我们,并不言语,依然笑盈盈的,倒把我们看得不好意思了。墙上贴着几张画,都是内地常见的美人图。从她们的眼神和几张画上可以揣测,她们已约略知道人间消息,知道外头有个正在变化的更大的世界。如果我们中有人说:“姑娘,跟我们走吧!”说不定她们真会跟着走。我的家乡苏北,不是有上十万来自云南、四川的姑娘吗?有人把这种大规模的姑娘远嫁,称为八十年代最怵目惊心的罪恶,罪魁祸首当然是人贩子。其实这只是很皮相的看法。或者说,形形**的人贩子只是一种外因。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偏僻地方姑娘远嫁外乡的根本动因。她们已不再满足于父母为自己安排的命运,不再心甘情愿呆在山旮旯一辈子。于是发生了种种悲剧,产生了种种罪恶。但这仍然只是一部分,而大多数姑娘却生活得还算满意,尽管苏北不像她们想象的那么好。最重要的是,她们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跳出了原来生活的小天地。事实上,好多四川、云南姑娘是自己跑出来在苏北落户,又返回家乡把姐妹们带来的。她们哭着、笑着、担心着、向往着、吵吵嚷嚷、轰轰烈烈、十分悲壮地从原始扑向文明。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怪。当原始山乡的人们不惜代价走向文明的时候,而生活在“文明世界”的人们却又怀恋着原始生活的那份宁静、质朴和粗糙。得不到的永远是美好的,失落的永远是珍贵的。人老要往前走,又老是回头看。人类就是这么走投无路!

    一行十几人驱车三百多公里,终于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三亚市。

    我无法形容在三亚三天的感受。

    那真是一个清静的世界,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徜徉于山村、海滨,每每令人沉入虚幻,这里是人间,还是世外?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