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壮景,却无雄心。《致广陵于马上作诗》,“谁言江水广,一苇可以航”,用《诗经》的意境,述魏兵的雄强。可惜,后边语气一转,“量宜运权谋,六军咸悦康”,似乎又对此战的成败心存疑虑,要寻机而动,量宜而行了。曹丕几次亲征,无功而返,有心而乏力,终究沒有一统的气象。
说到文采,曹植还是略胜一筹。“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沒人给他机会疆场效命,气势却丝毫不输。“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互若风吹尘”,“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悲慨苍凉,自有一腔勃郁之气。
民歌
民歌的佳处在直抒胸臆,不矫饰,不故示玄妙。汉乐府里无名氏的作品,哀叹人生之促短,不做豪迈旷达语,沉痛间有直达人心的力量。如《怨歌行》: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续。
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录。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
由某些人看來,这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不是改造世界,人定胜天的积极正确思想。但谁能否认生命是风中之烛呢,默然或回避总是要“归东岳”的。
尽管只是曲曲折折地影射,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已足够不招人喜欢了,但刘彻诗歌里倒是有一篇写得坦率而悲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换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诗名为《秋风辞》。可见即便身居九五,富有海内,佳人环绕,也还是会兴尽悲來,徒唤奈何。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有苦味,有泪水。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比“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看着亲切。
春天的黎明
在豆瓣网看到某人评论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一般,小学水平”。原因是“春天的黎明很美”都可以成为名句,“那什么不可以成为名句?”
日文我不懂,只能读翻译作品,关于“春天的黎明很美”这句话,有两个问題可以阐述。
首先,作品经过翻译,原有的语境就产生了变化。譬如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美女,在东方往往要归到丑女的范畴,这是审美差异,环境改变的结果。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经过翻译的一次倒手,原有的韵味难以重现。不要说翻译外文,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翻译成现代汉语试试,恐怕一样平白无奇,成不了千古名句。
其次,语境虽然不可重现,意境却可以由读者自行揣摩。“春天的黎明”包含丰富的意向,绚烂的朝暾,凝露的花朵,冷峭清新的空气,鸟啭莺啼,但对缺乏想象力的读者而言,什么也沒有。有人评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这句话根本不符合逻辑,面对大海,哪來的花?这类人显然不适合读诗。
有些人习惯了电视机,一切一览无遗,失去了想象的能力,沒有阅读的快感,建议可以看日本漫画书。麻生太郎因为不认识汉字,热衷漫画,为反对派讥讽,但并不妨碍他任日本首相。不能说麻生太郎只有“小学水平”,但要说清少纳言只有小学水平,胆子是大了点。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