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傅雷家书》札记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

    《傅雷家书》第一版198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我手边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的新版,较之旧版新增了三十四封家信,增添部分多数为傅雷夫人朱梅馥所写,话題集中于家庭,婚姻。对远方儿子的挂念,平淡而深挚,可见挂肚牵肠的天下母亲之心。

    全书最后是傅雷与朱梅馥遗书的影印件,时间定格于1966年9月2日夜,就在当夜,二人双双自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昭天地。那是中国文化史上惨痛的一页,也许对于身处在那个时代惊涛中的人,它只是众多悲剧中的一幕,无数无辜灵魂的呼号与呐喊,也无法唤醒深沉的夜。而对于傅聪,傅敏而言,他们在一夜之间失掉了一个世界,永远失去了抚养他们,教育他们,指引他们,督责他们,慈爱而高尚的双亲。傅聪和弥拉的儿子还穿着奶奶亲手编织的毛衣,却再也不可能亲眼见到他的奶奶。1958年傅聪自波兰出走英国后,傅雷和自己的儿子就被意识形态的深深大洋所隔绝,现在他们真的被隔绝在两个世界了,一个是阴,一个是阳,永无相见之期。我们已经无法分辨,究竟哪一种隔绝才是乐章中最悲怆的段落。

    多年后,陈村写过一篇叫《死》的文章,他和傅雷住在同一条江苏路上,生命中有十二个年头和傅雷的生命重合,然而始终沒有见过傅雷。陈村曾在图书馆借阅《欧也妮·葛朗台》,但那本书沒有封面和扉页,沒有译者的名字,他也不知道在离他很近的地方,就是译者的家,小小的花园内曾种满怒放的月季。在书房里,傅雷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孜孜矻矻,勤勉不辍,翻译《幻灭》,翻译《艺术哲学》,用精致端整的楷书为儿子整日抄写整章《艺术哲学》,写几十万字的家书。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夜停止了,花园内的月季被粗暴的手连根拔起,书房内的山水画和条幅撕成碎片,践踏在无知的脚下。一个艺术家精心构造的理想世界,自溺于黑暗的洪水。

    楼适夷1981年为此书做的跋,言词之间似乎极力为傅雷父子申辩,称傅雷是爱国的,“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正在日益浓厚”,傅聪“始终沒有背弃过他的祖国”。如此的辩白在手舞真理巨棒的人面前是何其的苍白,其实原本什么都不必说,一切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如今辨伪真”,真正应该解释的人在那里沉默不语,想依靠沉默的黑暗來隐藏自己的行踪,只有人格的光辉能够照亮阴暗,辉映历史。

    傅雷走了,为了自己人格尊严的誓言,乌云将长久的将阳光遮蔽,不知道在那一刻,傅雷有沒有想到《约翰·克里斯多夫》,是否依旧相信乌云不能永远湮沒太阳。

    二

    “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这是出版社对的《傅雷家书》的宣传用语,似乎这是一本介绍如何教育儿女的书,其实却含有误导的成分。傅雷在教育子女方面并不是一个可以奉为圭臬的楷模,相反,他的教育方法并不科学。傅雷虽然早年在法国留学,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教育子女的风格则完全是东方传统的家长制。据楼适夷讲,傅聪小时候,傅雷对其严厉异常,“很少看到他同孩子嬉戏逗乐,也不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表示过欣赏”。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很多方式在今天看來几乎不近情理。“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简直刻板到无可理喻。以致孩子只有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才敢大声笑闹,完全违背了儿童的天性。

    杨绛也在《傅译传记五种》的序言中谈及傅雷的严肃: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有一次客厅里谈的热闹,笑声阵阵,傅雷却发现傅聪和傅敏在门后偷听,傅雷厉言呵斥。过了一会,他发现兄弟两还在偷听,勃然大怒,脸都气青了。大家告辞后,不免叹气道:“唉,傅雷就是这样!”

    傅雷为人端肃,做事严谨,无论是对自己的翻译工作、艺术研究,还是政府公务,莳花养草,都绝不敷衍,一丝不苟。对子女雕木琢玉,勤刻苦修,不免有苛责过分的弊端。傅雷在家书中也曾多次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过于急躁的性格: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

    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沒有帮助;

    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如果傅雷能够及早的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谬,也许傅聪的童年会更加美好甜蜜。在家书中,仍然可以看出傅雷对子女管束的严格,对于日常生活起居,对音乐的训练提高,对金钱的管理等等,无微不至,不厌其烦,即使对于儿子來信多少这样一件小事,也多次叮嘱要求。当时的傅聪已经是世界知名的钢琴演奏家,而在父亲的眼中,仍是一个需要看护指导的孩子。

    在我看來,傅聪的成功,身教的作用大于言教,傅聪的童年并不幸福,而父亲为人处事的认真态度,对艺术理想的忘我状态,才是塑造傅聪性格的关键。长大成人后,自然而然按照正确的方向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仅以万里之外的百封家书,如何能够塑造一个人呢。好在傅雷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家书中虽然有时无法摆脱教训监督的口吻,但已经把孩子当作朋友來交流沟通,为他的进步而快慰,为他的隐忧而担心,父母的慈爱挂牵溢于言表,却毫无牵绊拖坠。儿子终究要长大,带着父母的叮咛,飞向自己的天空。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