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林非游记散文漫谈(二)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科学、迷信与宗教

    记得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和尚,苦修多年终沒有修成正果,垂垂暮年问天问地问鬼神,我为什么不能修成正果?四周寂然无声。直到有一天,他无奈地拉住一位曾几十年來常路过寺院上山打柴的一名柴夫,问:“兄弟,虽然我们以前沒有说过话,但您是从年轻时就看着我日日在这寺院里烧香拜佛的,您说我为什么就不能修成正果呢?”老柴夫捋了捋冉冉的白须,智慧的说:“因为你总是跪着!”

    “因为你总是跪着!”你尚且沒有成人,何以成佛?

    那么,人是什么?人又为什么想成为佛呢?

    古往今來的许多哲学家,都无法全面而准确地定义人,只能在描述中肯定他积极和超越于其他生灵的诸多优点,找寻最有价值的那种特点。现代启蒙主义者认为,不论是自然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应该是挺立的。挺立是身体的直立行走,挺立是精神的自由表达。可是,在现实中,偏偏有许多人挺立不起來,并且把下跪作为与这个世界建立良好关系的唯一手段,由此衍生出许多跪拜哲学和奴性道德,久而久之,跪拜出感情,还把这种感情美名其曰为“信仰”。通常对信仰的亵玩是从迷信开始,假政治和宗教外衣而存在的。这时,人的跪拜不仅不是心灵的虔诚,不仅不是获得幸福的方式,而且,极有可能蜕变为懦夫,有时成为了懦夫还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在《普陀山纪行》一文中,林非先生忧思地写道:“曾有人这样振振有词的说:人为什么要长膝盖呢?据说就是为了能够跪拜。不,人不应该跪拜,人应该挺立着生活,挺立着去追求真理!可是今天的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跪拜啊!在美国西部的教堂里,我也曾看到过人们向耶稣顶礼膜拜,似乎跟这儿的人们同样狂热。我在当时就苦苦地思忖过,怎样才能使人们不去跪拜呢?怎样才能够让他们自己挺立起來呢?”

    每个人都要从世界的一个支点投身于生命的风暴当中,都想从命运的渡船上走向世界的峰顶。从跪拜中,我们发现了这个世界的黯然神伤,这个世界的荒诞虚无,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困境。只要是人,这些关乎人的发展和幸福的命題都将面对,不论是艺术家、自然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当林非先生看到普陀寺大批跪拜的善男信女时,进而想到人的挺立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他继续追问“真正称得上有知识的人,恐怕很少会跪在地上,盲目崇拜那并不存在的菩萨吧。然而为什么也有才华横溢的哲人和艺术大师们,却去皈依佛门呢?为什么在西方还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家,居然在供奉上帝的殿堂里默默祈祷呢?是他们思索人生,却又找不到答案,才作出这种绝望的选择的吧;是他们厌倦了庸俗的人世,感到无限的寂寞,想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吧;是他们想表现自己的愤世嫉俗,和显示自己的放浪形骸吧。”

    如果这种猜想是有益而准确的,那么,怎样才能拯救人,进而让人挺立起來呢?面对跪拜这一事实,林非先生也陷入另一种困惑之中:

    我也坐了下來,客客气气的说:“你们真诚心啊!”

    “菩萨保佑我们,这几年过好了,……”

    “为什么观音菩萨,前几年不保佑我们,这两年才保佑呢?”

    “这是天意啊,谁说的准?”他抬起头,滞缓地眨着眼,眼窝下的皱纹,都扭结在一起了。一群群匆忙奔走的善男信女,正穿过莲花池,在寻找着磕头的地方。我十分惊异于他们这种崇拜的劲儿,竟是如此的执拗、坚韧和永不止息!(林非《普陀山纪行》)

    作家的疑惑并沒有消减多少,善男信女们即使找不到磕头的地方,下跪的地方,他们也早也在心中跪了无数遍。现实的苦难使他们寄希望于渺茫的宗教,以此获得抚慰。现实的秩序和规则也许使他们做了一生的顺民、奴才后还不知道人其实应该平等、自由、挺立的活。他们可能为了生活早已顾不得这些挺立的尊严和自由的灵魂了。

    他们首先是迷信的,因为现实的苦难和经验使他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异己的力量大于自我的力量,为了自我保存或获得自我力量的增加,他们把希望寄托于超然的力量。这时,科学缺失地存在着,或者说科学的作用只关注物质的便利和改进,而忽视了精神的丰富与重建。科学的智慧之光,科学的人文关怀还沒有照到他们的身心上。但人的荒诞性和脆弱感促使人获得自我拯救,不幸的是,出发时道路就走错了,人们从迷信的自我走向了宗教,人创造了宗教。他们不知道,“佛”其实只是我们向善并践行善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佛”也不应该以跪拜的方式体现。当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体验到人生的荒诞和虚无时,“菩萨前几年也保佑不了我们。”从“天意啊,谁说的准!”这样的喟叹中,人内心的危机与迷惘,由命运的偶然所产生的敬畏和恐惧感纠缠着人的自我实现。马克思认为,作为人的自我意识,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作为自我感觉,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受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真的希望人能够从困惑和迷惘中走出來,清晰地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良好关系。当林非先生在迷信、宗教和科学中认真思考后,他写道:“瞧着熙熙攘攘的香客,在阳光底下匆匆的赶路,我忽然觉得,这灿烂的阳光并不能照亮他们的心,只有智慧的光芒,才会驱散他们脑海里浓重的阴影。如果他们不是來跪拜,不是來做道场,不是來等候观音菩萨显形,而是來徜徉山水,观看海上的日出,琢磨庙宇的建筑,从这大千世界的一隅,思索历史的变迁与宗教的兴衰,这样來开拓自己的眼界,不是更有意思吗?这样就肯定不会出现那些谎言和欺骗,多少人也肯定会从晦暗的愚昧中间冲决出來了。什么时候才能够出现这样的景象呢?为了它的早日出现,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呢?”(林非《普陀山纪行》)

    由此看來,人的自我判断与自我实现是一项久远而且迫切的事业,因为一代代的人不能就在一次次地跪拜中,在奴性和愚昧交织的人生光阴里了此一生。人活一次不容易,为什么就必须选择下跪、顺从、由他者支配的一生呢?

    人!何时才能够真正挺立起來呢?林非先生忧思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