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家赫尔岑曾说“自由何以可贵?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专制何以可怕?因为“专制时代会有对审美冲动的禁锢。”(《林非论散文》)“所有值得审视和鉴赏的人文景观,都是无数劳动者力量、智慧和理想的结晶,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就都包含着美的因素。但是在人类长期悲惨的历史中间,往往都是剥夺和蹂躏人民的专制君王,在物质上享受最奢侈的供养,在精神上又严酷地主宰和驾驭着人们。这在许多宫殿和陵墓以及宗教的塑像上面,都表现得异常分明。那种居高临下震慑和威吓人们的格调,确乎有点儿令人胆战心惊,尚未摆脱奴性意识和帝王崇拜的人们,很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去顶礼膜拜。然而具有平等观念和现代意识的作者,则势必会诅咒和鞭挞他们的幽灵,这实际上正是通过自己对崇高的审美理想的追求,去审视和否定那样的对象,从而提醒读者去辨别真正的美究竟何在?”(林非《话说游记》)
林非先生在散文理论中是这样说,在具体的游记写作中也是这样对专制展开批判的。其中以《交河古城》、《风雨亭下》、《岳阳楼远眺》、《汨罗江边》、《登昭君墓》、《小乔墓畔的思索》和《莆田的魅力》为代表。如在《登昭君墓》和《小乔墓畔的思索》里,作者通过对王昭君和小乔这两位出落得异常美丽的女子的描摹,传达出专制时代一个个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的旷代忧伤。王昭君等待的那个可以召见自己的汉元帝,等待王昭君的那个远离自己家乡的命运和塞外的风光,统统都只是因为人的贪欲在这个体制下的暗中支配而谱写了一曲曲历史悲歌。林非先生在《登昭君墓》中写道:“作为一个男人来说,喜爱和追求俏丽的女子,自然也是符合常情与常理的。不过统揽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强行选拔出成千上万个美女,禁锢在密密层层的后宫中间,耽误了她们青春的渴望和梦想,破坏了多少家庭的团聚。这种专制和独裁的行径,实在是太贪婪了,太残酷了,太狠毒了。然而无论是多么好色和**的君王,也哪里来得及搂抱与亵玩所有的这些美女。绝大多数年轻和漂亮的女子,只好孤苦伶仃地打发时光,跟岁月一起凋零,在悠长的寂寥和痛苦中,坠入死亡的门槛。”
同样牵动林非先生的,还有小乔,在《小乔墓畔的思索》一文里,在茂密的绿草丛中,在点缀着一株株雏菊的紫色花瓣前,在那雪白粉嫩的花蕊旁,不由得与花儿一起想起了这位美女的纯洁和芬芳,走进她,其实就是走进一种审美的生活,可是,小乔这样的美女竟然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在那一场烽火连天与杀人遍野的鏖战中,国色天香的小乔,更成了被人贪婪地争抢和想要俘获的一件物品!”“如果雄姿英发的周瑜战败了,野心勃勃的曹操彻底击溃了吴国和刘备的联军,也许真会像唐代诗人杜牧吟咏的那样,就将要‘铜雀春深锁二乔’了,真犹如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描绘的古希腊美女海伦一样,她们都是妄图霸占世界的男人们所追求着猎取的尤物。”
不论在男权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里,人的解放和个人独立都是从解放女人开始。为何?因为女性大多是弱者。在一个专制社会里,不管这个弱者如何努力,其潜在的先验规则就决定了一个个弱者的命运,不管美丑还是富贵,其实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都是强权者的附庸工具,一生都以牺牲自己的个性而充满劳疾地荒诞存在。
“像小乔这样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美女,肯定会唤起人们心底里同情与怜悯的思绪。至于还有那些渴望着攀附和索取金钱与权势的妖艳女子,为了获得高踞于众人之上的荣华和富贵,为了浑身都点缀着寒光闪闪的钻石和珠宝,就热衷于出卖自己的姿色与肉体,变成寄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鸟,牺牲和斫丧了自由的意志和灵魂,俯首含笑着去充当男人的玩偶,这是灵魂的彻底堕落,一旦年长色衰,或者被另外的玩偶所替代,就只能被人遗弃和坠入毁灭的深渊。真正称得上是美女的所有佳丽们,应该珍惜自己卓越的天赋,自强不息地在人寰中生存和奋斗。除了保持自己美好的容颜和仪态之外,更得要提高自己的学养、智能和品行,为这个世界作出独立的贡献。”
无论是王昭君还是小乔,这些美丽的不幸的女人,在几百年之后,在她们的墓旁,当林非先生追问着女性的命运,思索着她们的由来和投奔,真诚地给所有不幸者给予同情,唤醒她们被专制制度压迫而沉睡的内心时,对专制制度下的权力者也给予了最彻底的批判,无处不散发着自由的启示光芒。
专制制度左右人命运的罪恶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在《汨罗江边》,作者由君王的嫉妒心出发,将人性的利欲熏心描写得异常凶残。“嫉妒心是人性中一种充满了邪恶和蛊惑的卑劣情结,为了无休止地膨胀自己想在一切方面都高踞于别人头顶的贪欲,就不惜搅乱和破坏人世间道德的规范,不惜将别人丢弃于十分凄惨的境地。无权无势者的嫉妒心,对别人的杀伤力肯定会小一点儿,还同时也坑害和斫丧着自己;而掌握了生杀予夺此种绝对权力的君王,一旦萌生出嫉妒心来,就可能将所有不幸的人们都置于恐怖的死地。屈原的被贬抑或放逐,真可以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一般而言,只要把游记的所见所闻写的生动传神,使读游记的人如同跟随作者一起游历了一番,就应该算作好游记了,而林非先生的这些文章为什么却远远超出了记游的范畴,赋予这些游记以哲理的内涵,对专制作了如此痛心的批判,如此投入的在纪游中做如此的追思呢?他在《林非论散文》中为游记内容的丰富性作了很好的回答:“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的游记体散文,确实是由于接受现代文明熏陶的许多作者,在获得了个性的觉醒和解放之后,充分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照山水景色和城市建筑,这样在他们笔下所描述的景观,就绝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只留下表层化的粗糙轮廓,而是渗透着自己的人格和情操,形成为一种鲜明、复杂和充满了美丽的印象,而且还进一步不可或缺地包含着自己的感受、体验、领悟和思索,考虑着人与大自然之间种种密切的关系,考虑着人类的历史命运和文明进程。正因为具有这样的人格特征和精神内涵,才会引起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林非先生对专制的彻底批判,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因为当专制和自由成为悖论时,我们离幸福合理的生活将无比遥远。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