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1947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月16日】

    陈公洽(仪)主持台湾政事,不自知其短阙,而惟虚矫粉饰是尚,肇此剧变,犹不引咎自责,可为以叹息痛恨也。

    被日寇侵占五十年之久的我国领土台湾,在国民党接管之后,其处境与大陆的国统区同样,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与美货的倾销市场。台湾省百分之九十的企业和百分之七十三以上的土地以及其他财产被国民党集团所劫收。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贪污腐化成风,致使台湾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八万多工人失业,三百万农民陷于绝境,广大市民破产。1946年间,台湾也出现了“抢米”风潮和反对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的“抗暴”斗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的专卖局武装缉私员殴打女烟贩林江迈,并开枪击毙一名抱不平的群众陈文溪的暴行。国民党军警又向游行请愿的民众开枪,当场死三人、伤三人。激起了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二?二八”武装起义,几天之内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2日,蒋介石电令驻江苏的二十一军全部开台;限8日前到达,镇压“台湾乱民暴动”。3月8日起,国民党军在全省进行大逮捕、大屠杀,群众被杀达三万余人,3月13日起义失败。3月16日,蒋介石说:这是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主持台湾政事,不自知其短阙,而惟虚骄粉饰是尚”云云。蒋介石还给陈仪发去一封电令,全文是:“台湾,陈长官:请兄负责严禁军政人员施行报复,否则以抗令论罪。中正。”蒋介石这是杀完人装作慈厚,并将逼人民造反的责任推卸给旁人。

    【3月31日】

    奸党之老巢延安,固世界之所视为赤都者,而竟于其谋叛20周年(指1927年3月中山舰事件)之前夕,为我胡宗南部克服,亦云幸矣!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派飞机轰炸延安。14日,由胡宗南亲自指挥七个师约15万人的兵力,向陕北解放区大举进犯。15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狂妄地说:“要作战到底!”3月19日晨,胡宗南部进占延安城。

    蒋介石当天就接到胡宗南的报捷电报,电文是:“我军经七昼夜的激战,第一旅终于19日晨占领,是役俘虏敌五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正在清查中”。3月20日晨,蒋介石回电嘉奖:“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八年來积愤,殊堪嘉尚,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讲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旃。中正。”南京与西安等地的商店和居民接到命令,3月19日的当天晚上一律要悬挂国旗、燃放鞭炮,庆祝“陕北大捷”。美、蒋报刊,大事宣传,中外记者纷纷要求战地采访。

    这可急坏了胡宗南。因为延安是中共中央主动撤出的。“经七昼夜激战”之说,纯属“天方夜谭”。胡宗南大军攻占的延安本是一座空城,哪里去找“五万共军的俘虏”和缴获的无数武器弹药给记者们参观。急中生智,在延安周围设战俘营十座,抓來五百名村民,再从国军中挑选出一千五百“伶俐”士兵,加以排练。十座战俘营全由这二千名“战俘”來扮演战俘。这些“战俘”刚在第一个战俘营给记者参观完,又马上赶运到下一个战俘营去,围着记者团忙得团团转。尽量搜集一些三八式和汉阳造的步枪送到“战绩陈列室”,但数量太少,只好把警备延安的部队的武器也送进陈列室,白天送去,晚上还要取回來,因为要防备“八路”夜袭。但弄虚作假之事,总不免露出马脚。当记者提问:“这些新式轻重机枪、中正式步枪共军由哪里得來的?”;“咦?在昨天那个战俘营我不是见过你吗?”排练时沒设计回答这样问題的台词,但对扮演战俘和充当解说参谋的人,都事先规定了应急措施:“当你无法回答时,要挺起胸脯,规规矩矩的立正,一言不发。”

    蒋介石“光复中国赤都”延安之后,毛泽东与周恩來并沒有离开陕北,正指挥解放军以“蘑菇战术”即同敌人周旋,使其精疲力竭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在陕北一个旅一个旅的消灭着国民党军队的精锐。

    至于山东方面,国民党军于2月间自江苏北上采取“长驱直入”、“南北对进”扑向鲁中地区,依照蒋介石的“硬核桃”和“烂葡萄”的战术,迫使解放军刘伯承部西退,陈毅部向北后退到沂蒙山区,国民党军又占领到泰安。

    蒋介石以为这样一來,可以万无一失,必将取得更大胜利。

    胜利带來喜庆。

    3月29日,为“实施宪政”(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承认国民党专制的合法),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民大会,十分顺利地选举蒋为总统,几经周折地选出李宗仁为副总统,李当选为副总统,是凶是吉?白崇禧有一段回忆:“中央虽予于右任、程潜、李宗仁等为竞选机会,但认为在党团支持下,孙科定可当选。不料天下事意外者多,结果却是李宗仁登上副总统宝座。推李虽告胜利,非但于党国不利,于其个人亦无好处,而于其有关者或支持者,更系一大损失,此为始料所不及者。”白与李友好共事20余年,最后在台湾又坐了10余年“冷板凳”,写來甚是辛酸。

    国民政府从此又称为“中华民国政府”。

    蒋介石自从得了延安、雪了“积愤”、当了总统以后,从此,在他的军政生涯中,再也见不到或听不到什么更好的消息了。

    须知得不到多数人拥护的总统是当不稳当不长也当不得的,袁世凯、曹锟等人所走过的道路便是前车之鉴。“居安思危”,此时蒋也是有些预感的。于是在5月10日的日记中,他写这番话。

    果然,5月中旬便发生了“孟良崮战役”。是役也,解放军陈毅、粟裕的华东部队,在鲁中沂蒙山吃掉了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阵亡。

    7月18日,国府又公布“动员戡乱”“纲要”。

    【7月31日】

    国务会议通过总动员令,实为对**重大之打击,不仅军心一振,而民心亦得一致矣。

    7月4日,国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国务会议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平**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次日,颁布了“总动员令”。蒋介石在这个方案中诡称:“决心戡乱,实出万不得已”,诬称共产党“大量扩充其叛国武力”,“欲以武力颠覆国家,已极彰著”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