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1945年(三)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月7日】

    (一)铃木内阁如组成,必为表示其求和态势;如求和不成,再组蛮干到底内阁。

    (二)俄之废约(不延长)声明,其语气为宣布日本助德攻俄,已违反中立协定。故俄必于最近期内对日宣战也。

    我应积极准备事项:

    (甲)俄对倭宣战时之态度与手续。

    (乙)倭于提出求和条件时,我之态度与手续如何。

    雅尔塔会议加速了苏联对日参战的进程。

    4月5日,即小矶内阁总辞职的这一天,苏联向日本政府送出“不延长日苏中立条约”的通知。

    “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日苏中立条约”)是1941年4月签订的,有效期为5年,即1946年4月期满,距期满还整整有1年期限。

    此条约是在双方承认日本控制东北、苏联控制外蒙古而成立的。苏联提出“不延长”声明,日苏之间在期满后即成为无条约状态,也就是说,到时候有相互出兵的可能。直接点说,苏军可能对日宣战。

    苏联送出“不延长”通知之时,即是对日宣战准备工作业已成熟。

    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出兵后将加速抗战胜利的步伐;忧的是赶走一只狼,怕又引进一只虎。

    于是,次日(4月6日)晚,蒋介石召集军委会开会研讨“日苏中立条约”“不延长”的情势和日本内阁改组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得出蒋介石日记所写的“结论”。

    第二天,也就是这篇日记的当天(4月7日),蒋介石又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设想苏联对日参战的情势,他指示军事长官们应作如下准备:

    “俄国必于最近期间以攻倭为名,唾手而占我东北,对倭战局实有急转直下之可能。我国军事各部主管如不能彻底觉醒,力图自强,则所有革命基础与希望完全绝灭。

    “故在上半年内,必须照预定计划整军,裁编机关、军校与部队至350万人为最高额,则国家当有建军机会也。”

    【4月12日】

    今晨6时后,得罗斯福总统脑充血症已于4时半逝世之报,甚为世界与今后国际局势忧也。

    罗斯福虽对俄姑息与对中共袒护,但其尚有限度与一定主张,并非徒持强极之霸者。今后,美国政府恐将受英之操纵,有所变更,而不如罗之自主矣!中、俄关系,因罗之死,更应审慎出之。

    罗斯福在对待中国问題上,当有内疚的。

    3月1日,他在国会当众撒谎的时候,就地软瘫在椅子上,语言吞吞吐吐,似是而非,内心充满矛盾。

    罗斯福是背负着损害与欺骗中国人民的沉重包袱死去的。

    蒋介石权衡其功过,最终还是原谅了他,并为世界失去这样一位伟人,而“忧”。

    失去罗斯福,蒋好似失去靠山,深感今后的事情有些难办,特别是在中、俄关系上,只能靠自己“审慎出之”。

    【4月25日】

    美国恐俄国乘机占领东三省一点,似已引起其深切注意矣!

    赫尔利此次访英、俄,征询其对华统一政策之同意,形式上虽皆赞成,而事实等于徒劳也。赫尔利用意甚美,且出于助我中国之精诚,故为之深谅。

    但中国之独立统一、自由民主政治之建立,而烦友邦劳心,且劳其征求英、俄同意,殊为我国耻辱。国不自立,人不自强,宇宙之大,其尚有为我民族生存之地耶?能不戒惧乎哉?

    丘吉尔对香港交还中国问題,谓:“誓死不愿”;又谓:“美国对中国之政策,为一大幻想”云。――其蔑视我国如此也!

    赫尔利于雅尔塔会议后,在2月底回国述职,看到了雅尔塔会议密件,为过于离谱的内容而大吃一惊,于是将密约原文抄录下來,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意见,请罗斯福过目:

    “美国是否有权割让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一部分领土?是否破坏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宣告的一切原则和目标(主要是《开罗宣言》)?是不是否定了总统自己3月1日在国会的演说?……”

    罗斯福被逼无奈,只好向赫尔利承认错误,并派赫尔利飞往伦敦、莫斯科进行补救的善后活动。其实,罗斯福是在玩弄两面手法,一面向赫尔利认错,一面又致电丘吉尔和斯大林不予理睬。因此,赫尔利“徒劳”。

    对赫尔利这种“助我中国之精诚”蒋介石是感激不尽的,但也觉得是一种耻辱,本国之事,却“烦友邦劳心”!

    “丘吉尔对香港交还中国问題”的言论除了蒋氏日记中所引,还有更为蛮横无理的话:

    赫尔利于4月5日在伦敦会见丘吉尔,他说:“如果英国不遵守大西洋宪章,而要继续据有香港,则苏联便会提出相同的要求。”赫尔利认为,如果英国放弃了香港,则对于苏联对旅顺、大连的要求会有很大的抑制力量。然而丘吉尔却拒绝道:“有关殖民地的事,英国不受大西洋宪章的约束。”

    好一副帝国主义者的嘴脸!

    【5月2日】

    德国广播――希特勒于1日在柏林战死。而未明言其死因,此必其自杀无疑。

    又据罗马电称:“墨索里尼于上月(4月)28日在意大利北部被处死刑,并陈尸于米兰市之广场云。”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地下室与他的情妇伊娃布朗同时自杀,结束了恶贯满盈的一生。当天下午,苏联红军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

    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这一天,成为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

    蒋氏在这天日记上虽无感言,但他以大事记之,足见内心里异常兴奋。

    怎能不兴奋,这一年,正值蒋介石59岁,又是抗战第八个年头,蒋介石曾在《中华民国34年元旦告全国军民同胞书》中预言:“今年这一年,真是我们励志雪耻、配合盟邦发动反攻的最后时机。……”

    这几个月,盟军在整个战线上展开了最后的总攻击。

    在欧洲的东战场,1月波兰、2月匈牙利、3月南斯拉夫、4月奥地利接连被克服,4月22日,苏联战车部队终于突进了德国首都柏林。

    在西战场,3月7日,美军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