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吾人抗战革命,全为遵奉国父遗教、实现三民主义;如余一日不死,则必贯彻此旨。”对此破坏我国家法规与革命制度者,决不能再有迁就也。
1月24日,周恩來在前往重庆前,在延安发表声明:“须召开包括共产党及各党各派所参加的党派会议及国是会议,及正式协商联合政府的组织。”表明了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2月19日,蒋介石与即将回美国述职的赫尔利说:不管中国共产党是否同意,他决定1945年11月份召开国民大会,请转告罗斯福总统,并能得到其理解。
蒋介石顽固坚持一党专政,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要求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主张拒之千里之外的嘴脸不已暴露无遗了吗?
国民党在5月5日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陈果夫、陈立夫等党徒,联名提出“修改党章议案”,要求把党的总裁定为终身制,说领袖被选,殊非尊重之道。但是未被通过。鲁夏首先反对,他说:“总裁终身制,即等于君主专制”,孙科也说:“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民主时代,因此党章也要反映民主的精神”。还有不少人都反对总裁终身制。这次蒋介石丢尽了面子,便在大会上发言中牢骚满腹:“我的二三百万精锐的军队,力量足以消灭中共军队,我们的法币有十万万美金在准备,财政物价都不成问題。我所担心的倒是这个党!我和汪精卫不同!汪在武汉时只担当主席,而我则愿意当总裁。当总裁的任务,一为打日本,一为消灭中共!如此任务完成后我仍当总裁,则我不是人!”又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蒋家王朝》,第243页。)
蒋氏所作、所为、所说,哪里还可以看到他有“谈判”的半点诚意?!
蒋氏是在“全为遵奉国父遗教、实现三民主义”吗?请看事实吧。
还是在这次大会上,戴季陶提出:“总裁交议,大家应无保留地通过”。当场代表们大哗,提出反问:“既交众议,何不能讨论?”结果对议案还是修改通过。
5月14日,蒋介石宴请各代表,但到会者不足三分之一,蒋气极道:“要清查不到者的名单,予以相当处罚。”在这次大会上,蒋的处境相当难堪,语无伦次,把憋在心里的话都冒了出來,就连黄埔系的人都感到窘羞说:“我们真想不到,领袖讲话如此缺少分寸。”
哪是什么“缺少分寸”,不过是**、反民主大暴露而已。
这次大会中心议題,就是**问題。蒋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对中共,“在某一定情况下,我们必须灭之”。
(二)
决命名此路为“史迪威路”,以志其劳绩,以示余决不以其过而掩其功也。盖是非功过不能不分耳。
史迪威不顾蒋介石的反对,而擅自发动了北缅作战,因此而导致他与蒋介石关系的破裂。
蒋介石反对的理由是,如果发动此役,势必影响或停止对中国的美援,而这时正是日军在中国各地发动强大攻势,中国军队急需补给的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1944年11月底的缅北作战获得了胜利,收复了芒市以北地区,使滇缅公路抄近经缅甸的八莫,与印度的利多连接起來,并于1945年1月25日正式通车。当第一批满载着美国援助物资的卡车,经过24天的艰苦行程到达昆明的时候,数千名群众挥舞着彩色小旗热烈地前來迎接,小旗上写着“欢迎经史迪威公路开來的第一支车队”。参加庆祝集会的群众举着蒋介石和罗斯福的画像,其中也有史迪威的画像。蒋介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们打破了敌人对中国的包围。请允许我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杰出的贡献,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军部队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做出蕴藻浜的卓越贡献。”
这番话,与当时“闹翻”相比,真是判若两人,难怪已被蒋介石撵回美国的史迪威,当听到利多公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时,心情是“既苦又甜”,而蒋的讲话尤使他惊异不已,他说:“我怀疑有谁让他这么讲。”
此一时,彼一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便是蒋介石的真性格!
【1月28日】
此心现虽以部队脆弱为忧,但对战局前途则仍抱乐观也。
豫湘桂战役同时,日寇又在广东、浙江发动了沿海战役,侵占了一些中小城市。使沿海较大港口均陷入敌手。
从1944年4月至12月5日,日军横冲直撞,孤注一掷的疯狂进攻,把蒋介石各战区军队接连击溃。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军作战不力,配合不好。这也就是蒋介石在本日记中所说的“部队脆弱”吧。
张德能在守长沙时,不听战区命令,擅自改动守城方案,致使长沙唱空城计。
衡阳会战时,各增援军未能拼死深入重围接应,唯恐有损本部实力,故使衡阳孤立无援而失陷。这其实也是国民党军队的致命弱点。长期以來,蒋介石以保存嫡系实力为念,其各级军官,心领神会,怕打硬仗。见硬仗不是回避便是撤退。杂牌军更是怕被歼。
在西北确有胡宗南的精锐之师,但蒋介石不命他从背后夹击南侵日军,而用于围困陕甘宁边区,这也是大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陆地上大溃败的同时,美国在太平洋上却取得一系列胜利。由于美国空军对日本本土的连续轰炸,迫使日本东条内阁辞职,由小矶国昭组阁。美国还在菲律宾南海域歼灭了日本海军主力。
进入1945年,念及一个时期來军事上的接连失利,使蒋介石心情十分沉重,另外,美、英又与苏联交好,认为中国大陆战略地位降低,而对他冷落。尤其罗斯福对蒋介石的扩大美援要求予以拒绝,更使他沉闷。这真是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
在此当儿,唯一使蒋介石“抱有乐观”的,是魏德迈许诺他以美国的武器装备为之武装36个步兵师。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