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指出“全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了,中国革命新时期的第一阶段,基本上已经结束”,并号召全党“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
****,周恩來到庐山与国民党商讨国民大会代表问題,并与蒋介石谈判。蒋介石闭口不谈共同纲领问題,而强硬提出:一、两党合作的形式问題。由他指定国民党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提出同等数量干部,共同组成一个国民革命同盟会,他任主席,有最后决议权;两党一切对外行动与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共同纲领亦由同盟会讨论;若同盟会工作顺利,将來可视情况,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并与第三国际发生关系,代替共产党的关系。二、军队问題。由共产党根据以前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先发表对外宣言,然后南京政府发表三个师的番号,并委任师长。三个师仍照十二个团编制,人数可容纳45000人。在三个师之上设政治训练处,负责部队指挥。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军出国留洋。南方各游击区由共产党派人联络,经国民党调查后,对部队进行编遣。原领导人须离开部队。三、陕甘宁边区问題。蒋介石坚持由国民党方面人员担任边区政府的正职长官,副职由边区自行推举。蒋介石提出可由林伯渠担任。另外蒋介石还表示,狱中中**员,可由国民党分批释放;由共产党指定其出席国民大会代表人选,不能以共产党的名义出席。周恩來对蒋介石的无理要求异常愤慨,当即表示不能同意。
6月25日,中共中央为了尽快促成两党合作,重新拟定与国民党谈判方案,在一些问題上作了让步。原则上同意组织国民革命同盟会,但要求先确定共同纲领,以便奠定同盟会及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在承认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同意国共两党各推出同等数量的干部组织最高会议,以蒋介石为主席,承认其依共同纲领有最后决定权;对同盟会将來发展趋势及与第三国际关系,不加反对,但必须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的独立性。并提出,从张继、宋子文、于右任三人中任选一人任边区政府正职长官。还提出红军改编后,朱德为指挥官等。此方案电告蒋介石后,蒋仍坚持红军改编后设立政治训练处,负责指挥军队。因此,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7月8日,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的通电》,向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及全国军民呼吁,其大意如下:
“本月7日晚间10时,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现在双方仍在战斗中。
“平津、华北有被日军武装侵略的可能,情势紧迫。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來,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同时,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周恩來等9人联名打电报给蒋介石,表明鲜明的态度(电文前面已引,从略)。
7月9日,又由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等人代表全体红军,打电报给蒋介石表示“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周恩來、秦邦宪、林伯渠同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在庐山举行会谈。同时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題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三项政治主张,作为国共合作的总纲领和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其内容(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改善人民生活。为了共赴国难,共产党还向国民党郑重提出四项保证,(《宣言》中保证部分,从略)这份宣言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以民主大义为重的态度。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举行谈话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省长、各军总指挥及名流学者、大学校长等,中国共产党派周恩來、秦邦宪、林伯渠等为代表参加了这次谈话会。
8月9日,周恩來、朱德、叶剑英在应邀出席最高国防会议期间,与蒋介石在南京就红军改编后的人数、设立总指挥部和保持独立自主等问題,继续进行磋商。蒋介石企图删掉政治主张的全部,只留下向国民党的四项保证。中共代表拒绝修改,并主张《宣言》暂缓发表。在红军改编问題上,反对蒋介石委派政治主任的要求,坚决主张设立指挥部,提出由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指挥,此问題未解决前,暂缓出兵。由于淞沪和华北战势日益紧张,国民党不断溃败,蒋介石急切希望红军尽快出兵助战,于是被迫同意了中共关于红军改编问題的主张。
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指挥。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红军改编命令。红军改编后,随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事实表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经过了一段艰苦曲折的历程。从两党多次商谈合作抗日,蒋介石一再坚持“容共”方针來看,他对中共的态度的确沒有改变。蒋介石是害怕并坚持禁止中共宣传共产主义的,因此才有日记中的那句话。
备用站:www.lrxs.org